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景观规划设计 \ 台阶是路,涩浪是景——在苏州园林里,读懂古人的“慢生活”智慧

台阶是路,涩浪是景——在苏州园林里,读懂古人的“慢生活”智慧

发布于:2025-10-22 11:26:22 来自:园林景观/景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在古代,如果一处地面过高,人们常用石板垒砌成台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踏跺”或“踏步”。



根据形式和用途的不同,台阶也有不同的分类:比如规整大气的“如意踏跺”,专供帝王通行的“御路踏跺”,方便车马行走的“礓蹉踏跺”,以及两侧有斜向石条的“垂带踏跺”。


 


这些方正规整的台阶,大多用于正厅、正门等主要场所,显得庄重典雅。


 


然而,在园林、偏厅或侧门等其他的地方,你或许曾见过一种特别的台阶:它们往往不是用规整的石条依次排列砌成,而是用不规则的太湖石来代替——这被称作“涩浪”。


 
 

涩浪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室庐》:“阶……以文石剥成,种‘绣墩’……数茎于内,枝叶纷披,映阶傍砌。以太湖石叠成者,曰‘涩浪’,其制更奇,然不易就。”


 
 

图|道光帝行乐图卷


留园五峰仙馆前的涩浪层层叠掇,有四五层之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愈高愈古”之说,呈现出典雅古朴的美学气质。


 
 

“涩浪”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这种台阶的特点。“涩”指行走时脚下略有阻碍的感觉;“浪”则形容踏步边缘如波浪般起伏的形态。


 
 

图| 南宋 马远《十二水图》


古人在建造涩浪时,不仅将踏步石板做成波浪状,还会在台阶周围的地面上,用大小不一的碎石块拼铺出细密的纹路,远看犹如冬日河面冰层裂开的景象,被称为“冰裂地”。这种铺法既防滑,又营造出自然、朴拙的意境,与园林的山水景致融为一体。


 
 
 
 

涩浪最动人的地方,或许不在于其形,而在于其意。古代文人漫步在起伏不平的涩浪之上,脚步因石块的起伏而略有滞涩,这种“行进不易”的体验,被巧妙地隐喻为人生旅途的坎坷与仕途的跌宕。


 
 

图| 明 余士、吴钺《徐显卿宦迹图》


每一步的抬起与落下,仿佛对应着人生中的升降起伏。而最终“登堂入室”、步入厅堂的过程,则寓意着历经艰涩后终达目标的圆满。因此,涩浪成为文人寄托情怀的一种方式,提醒自己以平常心面对顺逆,步步踏实。


 
 

为了进一步增添生机与雅趣,古人常在涩浪石阶的边沿或缝隙处,种植一种名为“书带草”的植物(多为叶片细长的麦冬、沿阶草等)。


 


书带草名称雅致,因其叶片柔韧,古代文人常随手采摘一枚,夹于书中作为书签使用,故得此名。绿草沿石阶垂落,软化了石质的生硬,也为这处小小的景致注入了自然活力。


 
 


草木与石阶相依,既丰富了视觉层次,也暗含了文人雅士对“草木有心、石亦有情”的生活情趣的追求。


 
 

如今,涩浪已不仅是一种台阶形式,更成为代表传统文化观念的建筑符号。它寓意着“历经坎坷,终入佳境”,也寄托着对“步步高升、仕途顺遂”的美好祝愿。


 


  • shilaoqi
    shilaoqi 沙发

    谢谢楼主的分享!

    2025-10-22 20:12:22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景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25.18 万条内容 · 28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一溪山峦入庭来 | 西安天地源·永安华府大区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