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泡沫问题是一个较为常见的现象。处理后的污水出现大量泡沫,不仅影响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还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视觉和实际影响。
泡沫产生原因
一
1
微生物因素
污水中的微生物活动是导致泡沫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污水中含有大量丝状菌时,丝状菌的菌体较长且相互交织,容易在污水表面形成稳定的泡沫层。
例如,诺卡氏菌在特定条件下会大量繁殖,其产生的泡沫细腻且持久,难以自行消散。此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如蛋白质、多糖等表面活性物质,会降低污水的表面张力,使得空气更容易混入水中形成泡沫。
2
化学药剂因素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为了达到特定的处理效果,常常会添加各种化学药剂。如絮凝剂、助凝剂等药剂的投加量过多或投加方式不当,会导致污水中残留大量的高分子物质。
这些高分子物质具有起泡性,会在污水表面形成泡沫。另外,一些消毒剂、氧化剂等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与污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产生泡沫。
3
污水水质因素
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过高时,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这些气体在上升过程中会携带污水形成泡沫。
同时,污水中如果含有大量的油脂、表面活性剂等物质,也会明显降低污水的表面张力,促使泡沫的产生。例如,餐饮废水中的油脂和洗涤剂废水中的表面活性剂,都是常见的易导致泡沫产生的物质。
4
工艺运行因素
污水处理工艺的运行参数对泡沫的产生也有重要影响。如果曝气量过大,会使污水中的空气含量过高,从而增加泡沫产生的可能性。
此外,污泥龄过长、污泥回流比不当等也会导致污泥的活性和稳定性下降,进而引发泡沫问题。
泡沫的处理方法
二
1、调整微生物群落结构
通过控制污水的营养比例、溶解氧浓度等条件,抑制丝状菌的过度繁殖,促使菌胶团菌类的生长。例如,适当增加污水中的磷含量,可以提高菌胶团菌类的竞争力,减少丝状菌引起的泡沫问题。
同时,可以投加一些特定的 微生物菌剂 ,调节污泥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强污泥的沉降性能和稳定性。
2、优化化学药剂投加
根据污水的实际情况, 合理调整絮凝剂、助凝剂 等化学药剂的投加量和投加方式。可以通过小试和中试确定合适的药剂投加参数,避免药剂过量投加导致泡沫产生。
对于已经产生的泡沫,可以 投加消泡剂 进行去除。消泡剂可以分为有机消泡剂和无机消泡剂,应根据泡沫的性质和污水的水质选择合适的消泡剂。
3、调节污水水质
对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进行预处理,去除其中的油脂、表面活性剂等易起泡物质。可以 采用隔油池、气浮池等设备进行预处理 ,降低污水中的污染物含量。
同时,加强污水源头的管理,减少高浓度有机物废水和含有大量表面活性剂废水的排放。
4、优化工艺运行参数
根据污水的处理效果和泡沫产生情况, 合理调整曝气量、污泥龄、污泥回流比等工艺运行参数。
例如,适当降低曝气量,减少污水中的空气含量;合理控制污泥龄,避免污泥老化;调整污泥回流比,保持污泥的活性和稳定性。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给排水资料库
返回版块22.44 万条内容 · 561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上海市节约用水条例》全文公布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上海市节约用水条例》已由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25年9月2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非常感谢楼主的无私分享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