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资料库 \ 建筑大师的信念 | 十句名言,十种塑造世界的方式

建筑大师的信念 | 十句名言,十种塑造世界的方式

发布于:2025-10-21 10:52:21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资料库

来源:建筑巷

|

作者:沫沫老爸

[复制转发]


    建筑,从来不只是砖石、钢筋与玻璃的简单堆砌。它是凝固的音乐,是石头的史书,是人类将梦想、哲学与生活浇筑成形体的伟大尝试。而那些出自建筑大师们的隽语箴言,恰如一把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建筑灵魂深处的密道。



“建筑是居住的机器。”——勒·柯布西耶

SUMMARY


10月9日(12).jpg  


    这句来自现代主义建筑旗手的话,曾因其冰冷的“机器”比喻而引发无数争议。然而,当我们拨开字面的迷雾,便能触及它的核心: 效率、功能与理性 。柯布西耶并非要建造毫无情感的车间,而是倡导建筑应像一台精密的机器,为现代生活提供最高效、最健康的服务。阳光、空气、流线、合理的布局,这些都是这台“机器”应有的基本性能。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形式之美之前,建筑首先应忠于其基本使命——为人服务。这是建筑立足于大地的理性基石。



“少即是多。”——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

SUMMARY


10月9日(15).jpg  


    与柯布西耶的理性相呼应,密斯的这句名言将现代主义的美学追求浓缩到了极致。它并非空洞的“极少”,而是历经淬炼后的“极多”。去除一切不必要的装饰,让结构本身、材料的质感以及空间的比例关系成为主角。在密斯的巴塞罗那德国馆中,我们看不到任何冗余的雕刻,只有精致的大理石、镀铬的钢柱和穿插流动的空间。这种“少”,反而赋予了空间一种宁静而强大的力量感与无限的精神遐想。这是建筑在美学上的纯粹与克制。



“建筑是捕捉光的容器,就如同乐器捕捉音乐。”——路易斯·康

SUMMARY



10月9日(14).jpg  


    如果说现代主义大师们奠定了建筑的骨骼与肌理,那么路易斯·康则为其注入了灵魂。他将光提升到了与空间同等,甚至更高的地位。在他的笔下,光不再是单纯的照明工具,而是具有神性的、可被“设计”的物质。金贝尔美术馆那优雅的拱顶裂缝,让自然光如流水般漫溢而下,抚摸过混凝土与磨石地板,整个空间便仿佛在呼吸,在低语。建筑在此刻,真正成为了 与自然对话、与神圣共鸣的媒介



“当我们注视一座‘好’的建筑时,它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罕见而奇特的幸福。”——安藤忠雄

SUMMARY


10月9日(7).jpg  


    安藤忠雄,这位用混凝土写诗的诗人,道出了建筑最终极的价值—— 情感的共鸣与精神的慰藉 。他的光之教堂,仅以一面十字形的缝隙切割出极致的光影,却让无数身临其境者感受到心灵的震撼。这不再是关于功能或形式,而是关于体验与记忆。一座伟大的建筑,能让我们在其中找到宁静、激发灵感,甚至重新认识自我。它超越了物理的遮蔽,成为了精神的栖居地。



“上帝存在于细部之中。”——密斯·凡德罗

SUMMARY


10月9日(19).jpg  


    这句广为流传的格言,揭示了建筑从蓝图走向伟大的必经之路。宏大的构想若没有精妙的细部支撑,终将流于空洞。一个转角的收口、一扇门窗的节点、一种材料与另一种材料的交接方式,这些看似微末之处,恰恰体现了建筑师对完美的执着、对使用者的尊重,以及对建造工艺的深刻理解。正是这些无处不在的“细部”,共同编织了建筑的品质与尊严。


   

    沿着这条脉络,我们还能听到更多振聋发聩的声音,它们共同构成了建筑思想的宏大交响。

   



“形式追随功能。”——路易斯·沙利文

SUMMARY


10月9日(16).jpg  

     作为现代摩天楼之父,沙利文的这句宣言是其思想的精髓。它主张建筑物的外形应当由其预定的功能决定,这是对过去繁琐、虚假装饰的一种革命。它奠定了现代主义功能性的理论基础,提醒我们 诚实的设计 远比附庸风雅的矫饰更有力量。



“建筑是世界的原貌,是人类塑造自我的方式。”——彼得·卒姆托

SUMMARY


10月9日(21).jpg  


    普利兹克奖得主卒姆托的这句话,将建筑提升到了一个哲学高度。他认为建筑不仅仅是解决栖居问题,更是人类理解世界、定义自身存在的一种根本行为。我们通过建造来认识世界,并通过我们建造的环境来塑造我们的感知和生活方式。



“让建筑从其所在之地生长出来,仿佛那是大自然的本意。”——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SUMMARY


10月9日(17).jpg  


    有机建筑理论的代表赖特,倡导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他的流水别墅便是这一理念的完美典范。建筑不应是生硬地闯入自然,而应如同从基地中自然“生长”出来一般,与地形、植被、气候融为一体。这是一种 谦逊而智慧 的建造态度。



“建筑不是一种职业,而一种信念。”——贝聿铭

SUMMARY


10月9日(9).jpg  


    这位用玻璃和钢铁书写城市天际线的大师,用一生践行着对建筑的虔诚。对他而言,建筑超越了谋生手段,是一种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信仰。这份信念,关乎对历史的尊重(如卢浮宫金字塔),对几何的痴迷(如苏州博物馆),以及对创造永恒之美的执着。



“每一座建筑都是一座社会责任的纪念碑。”——诺曼·福斯特

SUMMARY


10月9日(20).jpg  


    高技派大师福斯特的这句话,为当代建筑师赋予了沉重的社会使命。建筑消耗着巨大的资源和能源,因此它必须回应环境挑战、促进社群交流、提升公共福祉。可持续性、节能环保、人性化设计,不再仅仅是选项,而是建筑师必须承担的责任。



结语    


    从柯布西耶的理性基石,到密斯的极简美学,再到路易斯·康的光之诗篇与安藤忠雄的情感共鸣;从沙利文的功能宣言,到赖特的有机生长,再到福斯特的社会责任……这些名言串联起的,正是一部缩略而激昂的建筑思想史。它们告诉我们,建筑既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既是公共的,也是私密的;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它关乎功能,更关乎信仰与责任。


10月9日(22).jpg  


    下一次,当您漫步于城市,或驻足于一栋建筑之前,不妨在心中想一想这些话语。您或许会发现,眼前的景象不再仅仅是物体,而是一个个有故事、有温度、有追求的生命体。它们正以其沉默而雄辩的方式,向我们诉说着关于秩序、光影、空间、自然与人类梦想的永恒故事。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建筑资料库

返回版块

13.61 万条内容 · 20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七位顶级建筑师的第一份工作

本文来源:BranD的好奇心 资历在建筑领域非常重要,不过,许多世界知名建筑大师的第一份工作却非建筑领域。即使是大师,在找到理想的工作之前,也是一路跌跌撞撞,经历很多困难。或者为了学习建筑,而必须努力赚钱。 01  第一份工作:军人  Alvar Aalto(芬兰)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