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方案设计 \ 农贸市场设计:让市井活力与现代审美共生

农贸市场设计:让市井活力与现代审美共生

发布于:2025-10-17 13:27:17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方案设计 [复制转发]

在城市公共空间迭代中,农贸市场的改造绝非简单的环境升级,而是要在现代设计框架下,保留并激活市井生活的核心活力,实现二者的深度共生。如何让规整的现代美学不割裂烟火气,让原生的市井活力不局限于杂乱,成为设计的核心命题。

好的农贸市场设计,以现代手法为市井活力 “筑巢”,而非用 “网红化” 消解其本质。成都玉林农贸市场的改造极具代表性,设计团队未打破原有 “L” 型摊位动线 —— 这是老主顾熟悉的市井秩序,仅将斑驳台面升级为防滑青灰色岩板,同时在摊位上方加装可拆卸木质雨棚。雨棚既解决传统市场 “雨天湿滑” 的痛点,又不遮挡空气流通,让摊主与顾客的寒暄、蔬果的自然气息始终流动。这种 “修旧补新” 的设计逻辑,让现代材料服务于市井场景,而非取代市井本色。

现代审美在农贸市场的落地,更需转化为贴合市井生活的 “细节温度”,而非单纯的视觉装饰。杭州古荡农贸市场的改造便避开了 “统一金属招牌” 的冰冷感,转而给每个摊位定制木质铭牌:豆腐摊铭牌绘小磨盘,水产摊绘小鱼,既清晰区分业态,又带着手工质感的市井亲切感。更关键的是,设计团队在海鲜区与蔬菜区之间预留 3 米宽 “过渡带”,铺设仿石板透水地砖,既方便顾客临时放置购物袋,又能快速疏导水渍。这种设计让现代空间的 “秩序感” 适配市井生活的 “随机性”,既整洁有序,又不约束人们挑拣、交流的自在。

真正成功的设计,终是让市井活力与现代审美共同服务于 “人的互动”,让农贸市场回归公共空间的本质。上海乌中市集的改造未追求 “大而全” 的商业规模,反而在市场深处开辟 “邻里小广场”:用浅灰色混凝土浇筑弧形长凳,墙面悬挂老照片还原场地历史,让这里既能成为摊主整理货物的临时操作台,也能化作老人聊天、家长带孩子休憩的角落。同时,设计团队将公平秤间改为透明玻璃结构,使其从 “角落工具” 变为 “空间亮点”—— 既符合现代商业的透明化需求,又让顾客在路过时自然感受到市场的诚信,间接促进买卖间的信任互动。在这里,现代审美与市井活力不再是独立元素,而是融入 “买卖、交流、休憩” 的日常,共同支撑起空间的生命力。

市井活力是农贸市场的灵魂,现代审美是其适应城市发展的骨架。二者的共生,不是简单的 “相加”,而是让现代设计为市井场景赋能,让市井活力为现代空间注入温度。最终,改造后的农贸市场不仅是整洁舒适的购物场所,更是承载城市记忆、连接邻里情感的公共客厅 —— 这才是农贸市场设计最核心的价值,也是市井与现代共生的终极意义。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方案设计

返回版块

21.15 万条内容 · 29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山川卧龙,江山市虎山运动公园游泳馆

江山市群众体育中心游泳馆由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LYCS Architecture)进行建筑室内一体化设计。该项目位于江山市虎山运动公园核心区域,是该市首座达到乙级专业标准的游泳场馆,建筑面积14,244平方米,包含一个标准比赛池与一个训练池,是一座集竞赛功能与市民公共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体育设施。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