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明公路养护中心聚焦土路肩养护效率提升,在国道322线K2296-K2300壮美公路示范路段,创新应用“水泥毯铺设+混凝土喷浆技术”双重组合开展路肩硬化处置,为公路养护品质升级提供可复制的新样板。
水泥毯铺设后效果 图源:广西公路发展中心
作为区域交通主动脉,该路段承担着沿线居民日常出行与凭祥产业园宁明片区物流运输的双重功能。针对传统土路肩易滋生杂草、抗冲刷能力弱等问题,宁明公路养护中心采用“分区施策”技术路线,在设有钢护栏的路段应用新型水泥毯铺设,无护栏区域则采用混凝土喷浆技术,实现养护效能最大化。
“水泥毯”是水泥与高性能纤维复合而成的新型材料,具备便捷铺设、防水耐用等特性。施工人员可将其直接展开并裁剪,覆盖在设有钢护栏的土路肩表面,浇水后迅速凝结成坚固混凝土层,有效提高施工效率。目前,宁明公路养护中心已完成水泥毯铺设3820平方米,应用在有护栏的路段成效显著。
开展混凝土喷浆施工,路肩硬化后的效果 图源:广西公路发展中心
针对无护栏的土路肩路段,宁明公路养护中心同步采用混凝土喷浆技术进行硬化处理。该技术借助水泥喷浆设备,将按比例配制的水泥、砂石、水及外加剂混合浆料,通过高压喷射至路肩基层,形成高强度保护层。施工流程包括基层处理、喷浆成型、人工收面等环节,整体作业流畅,高效可控。目前,该技术应用路段已完成施工6525米。 经处置后,路段不仅有效治理了路肩杂草丛生问题,更强化了路基结构稳定性,进一步优化路域环境的同时,显著提升行车安全系数。
宾阳:完成养护技术升级 28 台 “天眼” 系统科技赋能筑牢公路安全防线
近日,宾阳公路养护中心顺利完成公路养护技术升级改造工作,28台太阳能供电型监控摄像头(以下简称 “天眼”系统)正式投入使用。
宾阳公路养护中心在国道242线甘其毛都至钦州3519+890段边坡风险点安装的太阳能供电型监控摄像头 图源:广西公路发展中心
此次投入使用的“天眼”系统,经过前期精准调研与科学规划,实现对辖区关键路段的全面覆盖。重点聚焦急弯陡坡、十字路口、过境路段、重要桥梁及高风险点边坡等事故易发、管控难度大的区域,形成 “无死角、全时段” 的监控网络。其中,针对往年汛期易发生滑坡、落石的高风险边坡区域,可实时捕捉边坡动态变化,进一步提升重点区域的管控效能。
“天眼” 系统依托太阳能供电技术,有效解决偏远路段电力供应难题,确保设备24小时稳定运行。系统可实时将高清监控画面传输至中心应急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通过监控平台能够直观掌握辖区公路路况、交通流量、设施完好度等情况,打破传统人工巡检 “时间长、覆盖窄、效率低”的局限。一旦发现路面塌陷、障碍物堆积、交通事故等突发状况,应急管理办公室可通过 “天眼” 系统精准定位事发地点,快速调度养护人员和设备前往处置,大幅缩短应急响应时间,有效减少因道路问题引发的交通拥堵和安全事故。 通过“天眼”系统的实时监控与数据记录,可精准掌握公路设施的运行状况,提前预判路面病害、桥梁构件老化等问题,制定针对性的养护计划,实现 “预防性养护”。同时,“天眼” 系统还可对养护作业现场进行远程监督,确保养护职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开展工作,保障养护作业安全与质量。
下一步,宾阳公路养护中心将继续深化“科技 + 养护” 模式,进一步优化“天眼” 系统功能,探索将其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相结合,实现公路养护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升级,为群众出行营造更加安全、畅通、便捷的公路交通环境。
“这个像心电图一样的波浪线反映的是公路的平整度,可以直观地看到路面平整度的变化情况。现在看到的五个画面是车载摄像头实时记录并输送到电脑终端的图像,平均2米采集一个图像,系统同时记录路面病害数据。车辙、坑槽、网裂以及交安设施缺失等病害在检测车的高清摄像头下无所遁形。”检测车随检工程师黄工一边熟练地操作检测系统,一边详细地介绍CICS检测车的工作原理。
检测车外观 图源:广西公路发展中心
9月11-12日,玉林公路发展中心首次应用CICS多功能检测车对玉林辖区内国道241线呼和浩特至北海、国道359线佛山至富宁、国道324线福州至昆明公路部分路段约234公里公路进行路况全面检测。
据悉,CICS多功能检测车通过搭载的智能检测系统,以40-80时速行驶对公路全车道进行扫描,同步采集路面损坏、平整度、车辙、裂缝等关键数据,并生成3D病害模型及全景影像。相比传统人工检测,单日检测里程提升8倍,检测误差率低于1.5%,可精准识别宽度小于等于1.0mm的细微裂缝,其病害识别准确率达到100%,还能通过横断面高程分析发现隐蔽性沉陷病害等12类病害。同时,CICS系统将检测数据迅速上传至云端数据库,让云端技术人员对数据进行及时深入分析。
玉林公路发展中心通过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路段进行路况全面检测,精准地掌握工程项目建设后的运营情况,以及公路日常养护的病害情况,为下一步科学制定项目计划和养护工作计划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 (黄红梅 韩湘茹)
近日,平南县省道204线芳田村至古硫村、平美村至陈腾村两段路面改造工程正式启动,总里程约22公里。此次改造引入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通过旧路材料循环利用,为广西普通国省干线旧路升级提供新路径。
施工现场 图源:广西公路发展中心
在芳田村路段施工现场,一台大型冷再生机组缓缓驶过,仅需一道工序便完成旧路面铣刨、破碎、拌和与摊铺。原本待废弃的旧沥青层,经设备处理后转化为级配优良的再生基层。与传统施工方式不同,该技术无需对材料加热,也无需外运旧料、运入新石料,现场施工烟尘排放量减少80%,兼具环保与效率优势。
“以往改造要先挖运旧料、再运送新石料,流程繁琐且耗时。现在一台设备就能让旧料当场‘回炉’复用,两段路工期预计缩短近30天。” 项目技术人员介绍,冷再生技术打造的再生层整体性强、抗裂性能优越,能有效提升山区道路在雨季的通行安全性,解决旧路易破损的痛点。
目前,两段改造工程已全面进入施工阶段,计划120天内完成主体施工。项目建成后,省道204线将成为广西“绿色低碳示范路”,其采用的冷再生技术方案,也将为全区普通国省干线旧路改造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平南样板”。
▎ 资料来源 : 广西公路 发展中心
▎ 图片 来源 : 广西公路 发展中心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道路养护
返回版块2992 条内容 · 164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