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工程造价 \ 造价成本管理 \ 对话解读《24清单》2.0.11条——总价计价解析

对话解读《24清单》2.0.11条——总价计价解析

发布于:2025-10-14 13:39:14 来自:工程造价/造价成本管理

来源:欣欣向荣学造价

|

作者:张向荣

[复制转发]


一、原文

2.0.11  总价计价 lump sum pricing

工程量清单中以项为单位采用总价进行价款计算的计价方式。

二、思维导图结构化

原文结构化后是这样的:

三、对话体解读

关于对话体解读,这里给你三个文本,一个是音频版,一个是视频版,一个是文字版,形式不同,内容一致,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听或者看。

对话体解读音频版

对话体解读视频版

对话体解读文字版

造价人甲

你发现没有?最近做工程结算的时候,总遇到那种打包一口价的项目,就清单里直接写个总金额的那种。

造价人乙

对对。咱们今天要聊的总价计价嘛,说起来上周厂房项目,安全文明施工那块直接报了个180万的总价,当时我还纳闷了,怎么不算明细?

造价人甲

哈哈,你这就外行了吧,这种以项为单位的总价包干项目。它最核心的特点就是工程量就算有变化,这个钱它也是雷打不动。

造价人乙

等等,这个有点绝对吧?比如要是设计图纸全改了怎么办?

造价人甲

特殊情况当然有说法,除非是那种,比如甲方突然要求整个结构推倒重来,或者遇到不可抗力,而且合同里白纸黑字写了能调价的情况,否则,承包商当初报价的时候就已经把可能多干的活,少干的活全塞进总价里头盘算过了。

造价人乙

我明白了,承包商投标时就得像算命先生似的,把未来可能出现的工程量波动全给算进去呗。比如预估要挖500方土,但实际可能挖400方或者600方风险得自己扛着。

造价人甲

没错。所以你看业主就特别喜欢这种模式,为啥?成本可控。签合同时这块是50万,最后结算基本还是50万,心里多踏实,反过来承包商就得小心了,报价时候要是拍脑袋,后期搞不好得自己贴钱干活。

造价人乙

听着像把双刃剑。不过你刚才提到的安全文明施工费,这种总价计价的项目,到底都包括些啥呀?它跟普通按平米算的分部分项工程感觉不太一样。

造价人甲

哎呀,问点子上了,这类项目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根本没有国家标准给的工程量计算规则。你看普通混凝土,你能算立方,钢筋能算吨,但安全文明施工这种你怎么算?难道数一数现场放了多少个灭火器?太离谱了,对吧?

造价人乙

确实没法数。那这个总价是怎么捣鼓出来了?总不会真是拍脑袋吧?

造价人甲

其实背后有门道,虽然清单上只显示个总价数字,但在计价软件里头,它往往是藏着一个计算公式的。最常见的就是拿某个基数,比如整个工程的人工费或者直接工程费,乘上一个特定的费率。

造价人乙

费率,听着怎么跟餐厅收服务费似的。

造价人甲

比喻的好,就是类似道理。比如咱们说江苏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他就拆成三块,基本费,像底薪不管干的好不好都得给,现场考评费,像绩效奖金,看你工地管的咋样,奖励费额外红包了,结算时候它可不是死数。会跟着审定后的分部分项工程费水涨船高。

造价人乙

等等,这岂不是跟开头说的总价不调整矛盾了?

造价人甲

不不不,精妙就在这儿。虽然它以总价形式出现在清单里,但这个总价本身是浮动的,它的计算基础是分部分项工程费,所以实际结算时,如果分部分项工程费变多了,安全文明施工费的总价也会自动跟着涨。严格来说,固定的是费率变的是基数,产生的总价结果。

造价人乙

懂了,就像按比例抽成,那其他还有什么典型例子吗?

造价人甲

多了去了,比如冬雨期施工增加费,你想冬天得给混凝土盖被子保温,下雨天得搭雨棚防滑。这些额外花的材料,人工钱,以前傻乎乎的按冬季施工的工作量单独算,麻烦的要死,后来学聪明了,直接打包用总人工费,乘以个费率,管你实际资金,在不在冬天施工,这笔钱摊到全年成本里了。

造价人乙

这操作妙。夜间施工补助呢?总不能真去数工人,吃了多少顿夜宵吧。

造价人甲

可不,夜餐补贴,探照灯,电费,还有工人熬夜效率打折的损失,这些统统塞进一个叫夜间施工增加费的总价包里,算法也是二选一,要么老老实实按公司制度算补贴。要么还是走老套路,人工费成费率打包解决。

造价人乙

说到这个,我突然想起以前在城中村改造项目,工地窄的跟胡同似的,水泥车根本开不进去,得先用大车卸在巷子口,再靠工人用小推车一车车往里倒腾。

造价人甲

对,这就是典型的二次搬运费。明明该一次到位的东西,因为场地限制,非得折腾两回,这种费用更绝,直接按整个工程直接费的百分比算总价。想想那些扛着瓷砖爬脚手架的工人,这钱真是血汗钱。

造价人乙

不过话说回来,我老听人说总价合同,这跟咱们聊的总价计价是一回事吗?听着带总价俩字。

造价人甲

这可是天大的误会。好比说自行车和汽车带车字,但能一样吗?总价合同是整个工程的大合同类型,比如5000万包死,除非地震海啸,否则一分钱不调整。而总价计价呢,只是合同里面某些具体项目的计价方式,就像你买电脑时,主机价格能谈,但电脑包往往是店家直接报个五十块一口价给你。

造价人乙

这么比喻,我就通透了。所以说一个管全局,一个管局部,总价合同对甲方挺友好吧,毕竟成本锁死了。

造价人甲

甲方是省心了,但承包商可就压力山大喽,所有材料涨价,人工超支,甚至挖出古墓耽误工期的风险都得自己咽下去。所以签总价合同前,承包商恨不得拿放大镜,把图纸和地质报告看穿了。

造价人乙

总价计价,这种打包定价的方式,它适用什么场景?

造价人甲

最适合的就是那些没法精确算量或者算起来太不划算的项目。刚才说的安全措施,冬雨季施工,二次搬运,还有比如临时设施搭建,完工清理费这些,你非要按平米算,别逗了,直接打包报价最省事儿。现在造价软件都能自动关联计算,清单里优雅的写个项和总价,大家皆大欢喜。

造价人乙

这么一说,就全串起来了,怪不得现在清单里老见到这种总价项,确实省去不少扯皮功夫。不过,承包商报价时候可真得把眼珠子擦亮,别把二次搬运费按标准工地算了。结果实际在悬崖边上施工,那搬运成本可就上天了。

造价人甲

可不嘛搞工程,说到底,就是平衡风险和收益的艺术好了。好了,关于总价计价的门道,咱们今天算是把它嚼碎掰透了。

造价成本管理

返回版块

1.36 万条内容 · 32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土建成本测算找对方法:控本提利,少走弯路

做土建相关工作多年,不管你是负责项目商务统筹的主管,还是专做成本核算、企业经营的人员,肯定早就摸透了施工工艺,套定额也手到擒来,可偏偏卡在了工程项目成本测算上。你一定明白,成本测算准不准,直接关系到企业能赚多少利润,但实际干活时,麻烦总一个接一个——填工程概况怕不合规,做数据表格又容易出错;劳务费、管理费该怎么算,机械和材料摊销要摊多少,心里没底就容易算错;连专业分包的成本把控,还有风险和利润的评估,都得反复琢磨,生怕哪步没做好,不仅项目利润受影响,还可能给公司带来损失。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