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道路桥梁 \ 桥梁工程 \ 交通线上的“楚姿”——湖南桥梁美学案例分享及评述

交通线上的“楚姿”——湖南桥梁美学案例分享及评述

发布于:2025-10-13 16:34:13 来自:道路桥梁/桥梁工程

来源:桥梁视界

|

作者:黄泽斌

[复制转发]



本文从楚文化的源头谈起,再到其对器物的影响,以及对古今桥梁的影响,最后结合湖南几座具有代表性的桥梁设计案例,探讨了湖南桥梁设计艺术中的美学意蕴。以湘西矮寨大桥、吉首美术馆桥为例展开美学评述,旨在说明未来的桥梁应该既体现桥梁的地域性美学追求,更要注重超越功能的多层累突创美,为“国家公园化、交通线就是风景线”做出贡献。


楚风源流


寻根问源、方得其径。周朝建立后,周成王封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而今天的湖南就是南楚的核心区域。


楚国在长江流域存在了800多年,今天中国人有很多楚人的性格。


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一书中说到:“其实,汉文化就是楚文化……汉起于楚地,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国地区。楚汉浪漫主义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并与它相辅相成的中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它是主宰两汉艺术的美学思潮。”


楚人蛮夷,刚武、真诚、散漫。湖南人勤勉质朴、务实笃行;内圣外王、经世致用;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变通包容、开拓创新。这些就为下文谈到的造物奠定了基调。


藏礼于器


楚人的审美追求尽都在遗留下来的器物之中。


首先是以繁复多变为美。例如,曾侯乙尊盘以及玉佩和玉璜都是极尽雕刻之能事,让人看上去眼花缭乱。


其次是以俊秀柔和为美。在中原文化中直线占主要地位,在楚文化中曲线美更为突出,它像流动着的血液,呼吸着的生命,处处化静为动,达到的动态平衡。这可能也是因为土地多河流的原因。


再就是以自由奔放为美。楚文化的器物都非常富有想象。马王堆汉墓的帛画,通过丰富的想象,把人从地狱到人间再到天上的三重境界,描绘得活灵活现,它表现出一种狂放不羁,热情似火的性格,给人一种无限的想象空间。


 


古桥言美


再看楚文化对古桥的影响。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我国古代桥梁之所以呈现出突出的地方性,是与各地的地理环境分不开的。我国江南多高拱桥,西南多索桥,湖南多风雨桥,黄河多浮桥。因为历史上黄河经常改道,修建浮桥无疑是最合适的选择。


湖南的桥梁有个很大特点,就是变化非常多样。例如“置石以为桥”的汀步桥,就是直接用石头,踩着石头过河。江永寿隆桥其实就是石梁石柱,然后通过榫卯组成的板凳桥。宜章的白沙观音阁桥,属于湘桂黔特有的风雨桥,它是直接在桥墩延伸上来建一座观音阁,然后再连着风雨桥。之后的湖南吉首美术馆桥,就是以当地历史建筑风雨桥的廊桥形式跨越江面而建。


再从南北古代拱桥的对比来看,北方桥的雕刻多为龙的雕刻。而湖南拱桥上则是雕有蜈蚣。甚至在斩龙桥上,刻有手握利剑的斩龙王。


在楼桥对比中,南北两地桥梁有一些共性,都有功能美、技术美和融合美。因为当时的古桥都是就地取材,所以具有与环境融合的优点。不同之处是,湖南的桥梁俊秀柔和、自由多变。北方的桥梁雄强厚拙、种类较少。在雕塑方面,北方认为龙可以风调雨顺;而在湖南,龙被视为兴风作浪之物,蜈蚣才有避水的寓意,庇佑桥体平安。


综上所述,楚文化对器物的影响是明显的。湖南从古器到古桥都保持了一致的自由多变与俊秀柔和的风格。


今桥言美


当今中国桥梁总数和总长度均居世界第一,但桥梁美学却不敢如此自居。可以说,桥梁与美学的结合还比较薄弱。在这一方面,湖南也做了一点点探索。


1959年的黄虎港石拱桥,高桥如天神架设,高拱如皓月当空,体现一种改造资源与资源共生的壮美。


长沙湘江大桥是一座万人修建的桥梁,仅一年时间就完成了修建。它的特征在于连拱如群鸥掠波,整体如长虹贯日,气势非常宏大。


益阳茅草街大桥,主跨达到368米,它的美学特征是飞鸟拱如大鹏展翅,彰显着一座城市发展的雄心。


长沙浏阳河的黄柏大桥,其最大的特点是中墩分开的抛物线红拱,如同浏阳享誉世界的焰火,在空中绽放,寓动于静,与环境协调。


佛山平胜大桥的特点就是门式塔高耸入云,在主缆索的牵引下,拉开了新城的序章。成为城市的亮点,突出了时代气息。


 

洞口淘金桥


洞口淘金桥是我国第一座自锚上承式悬带桥,它的特点是这座立柱不入地而被悬带梁托举的桥,看似荒诞,却体现着结构师的高超技艺。桥身如同倒悬的彩虹,横跨古楼河峡谷之上,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视觉美感。


美的探析


矮寨大桥


吉首矮寨大桥建成时创造了四项世界第一。目前,这座大桥已经融合了滑翔伞、蹦极、飞拉达、攀岩、高空秋千、云中漫步、高桥咀镇悬崖泳池等七大文旅项目,每年的文旅收入超过5000万元,盈利早已超过其建设成本。


 

矮寨大桥


矮寨大桥对于生态美的追求无疑是非常突出的。如果采用传统的设计方式,势必要对桥塔的基础进行开挖,但是这座桥采用塔梁分离的方式,一侧的桥塔建于山顶,避免了山体大面积开挖,很好地实现了桥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形式美:矮寨大桥如同一个巨人在人拉拉面,按照人的臂展比例来比照,这根拉面只有1.16毫米粗细,但每每想到这么纤细的桥面上要跑那么多车,就让人感觉非常震撼。矮寨大桥的造型简约,线条干净,色彩活跃,整体协调。它这个尺度近观很刚硬,远看很轻盈,空间非常深邃。


动态美:近年来,矮寨大桥车流量日均过万台,车如流水,奔驰不息。红色的桥在薄雾蒙蒙中时隐时现,如巨龙腾云。依托矮寨大桥开展的系列文体项目人头攒动,翔伞飘飘,这些都是它富有动态美的一个方面。


多层累的突创美:矮寨大桥在时空复合交错中,创新技术、完善艺术、复合功能、创新文旅,恒新恒异的叠加累积,创造着美。这“多种因素的因缘汇合”,激起创新者与鉴赏者在自然物质层、知觉表象层、社会历史层、心理意识层互动,构成“一个完整的、充满了生命的有机的整体”,这是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相互契合中创造的产物,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工程奇迹,被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推荐为“十大非去不可的世界新地标”。


神秘美:矮寨大桥跨越的德夯大峡谷,是千年苗寨所在地,巫神文化(楚文化就受到过巫神文化的影响,由巫到礼、释礼归仁)神秘莫测,给人一种狞厉美(这种毫不掩饰的神秘狞厉蕴涵着一种不可复现和不可企及的原始、天真、拙朴、神秘的美);早晚升腾的云雾,桥身忽隐忽现,车行桥身,如临仙界,峡谷幽深,神秘莫测,妙不可言,心向往之。其塔冠的创意就来自原始而神秘的牛头崇拜。


 

吉首美术馆桥


吉首美术馆桥


这是一座“桥馆合一”的人行桥,把人行桥、风雨桥、展览馆、观光走廊结合在一起,属于亚洲的首例,也荣获多项国际大奖。在评委看来:“这是一个非凡的项目,在几个层次上进行了本土化显著尝试。”


在吉首美术馆的设计师张永和看来,“这座桥它既老又不老,既新又不新,但是它跟周边环境非常融合”,这可能就是他想要的效果。


多层累的突创美:吉首美术馆桥将人行桥、风雨桥、展览馆、观光走廊多层叠合在时空中,解决了行人过桥、货物流通、遮风避雨、桥上观景、桥上看展等多种需求,其承古创新的造型与两边的地域风情融合在一起,桥上与桥下的人物和风景互相映衬,成为当地独特的风景,这种创新技术、完善艺术、复合功能、创新文旅,恒新恒异的叠加累积,创造着充满生命的多样统一的建构,成为吉首乃至湖南的新地标。


和谐美:通过分析吉首美术馆桥,可以看出作者对几何图形的和谐应用。钢桁梁拱桥的基本形是圆弧形和三角形、桥头建筑是正方形和2∶1的矩形、顶部屋脊是圆弧形。三角形具有独特的稳定性,给人一种坚固感;正方形和圆形都是一种最简单、最利落、最饱满的形状,最具有识别性,任意旋转而没有方向性。美术馆的山墙如一颗印,嵌入到吉首古城民居画面中,显得非常和谐。


形式美:吉首美术馆桥的将传统风雨桥元素与现代审美结合,运用“瓦”这一传统材料,将“瓦形网孔”作为装饰语言,精心设计天窗和瓦片排列,巧妙地调节了室内光线,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赋予了现代建筑以新的生命。形成了一种跨越时空的美学对话。上层混凝土桥与下层钢桥的叠加,如同自然界的岩石与流水,既展现了力量的坚韧,又流露出柔和的韵律。上弧屋脊如日月,挂在天空;下弧拱圈,如一弯新月倒映水中;上下凹弧组成的图形像一张古琴,又像一位美女侧卧在万溶江上,烘托出一种宁静的气息。


乡愁美:吉首美术馆桥是著名画家黄永玉为家乡捐赠的第十座桥。他对建设者说:“建桥事小,对祖国、对故乡感情事大……”“我努力画画卖钱,辛苦你们把美术馆建好!”


园林美:吉首美术馆桥综合了建筑美、自然美、绘画美、诗情美,情景交融,引起观众的艺术联想而达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艺术境界——“顿开尘外想,拟入画中行” (《园冶 ·借景》)。


综上所述,湖南的桥梁有四个特点,一是美在价值和功能,也就是技术美。第二就是美在简洁和谐,是生态美。第三是美在技艺创新,是一种造型美。第四是美在集约多变,属于多层累的突创美。


桥梁美学,同其他所有的艺术一样,既要求美的形式,又要求善的内容,美学与技术并驾齐驱。新、奇、特、希、顶,永远是作品的目标,未来的桥梁应该既体现桥梁的地域性美学追求,更要注重超越功能的多层累突创美,为“国家公园化、交通线就是风景线”做出贡献。


来源:公众号桥梁视界,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桥梁工程

返回版块

19.43 万条内容 · 64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这些桥梁中为何选择不锈钢?

引言 全球有数十万座桥梁,仅美国就超过60万座。新建桥梁数量与日俱增,这些建筑成为地区与国家间的重要纽带。随着时间推移,维护或更换成本将累积成天文数字。  ■ 众多桥梁状况堪忧  ■ 大部分建于二战后,设计寿命仅60余年  ■ 实际通行量远超规划负荷  ■ 削减维护成本成为普遍做法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