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屋鉴定实践中,选择“局部鉴定”还是“整体鉴定”是首要关键的技术决策,直接关系到鉴定工作的深度、广度、成本以及最终结论的有效性。其核心判断逻辑在于:任何局部问题都必须置于整体结构体系中评估其影响,当局部变动的影响超越了可忽略的阈值(影响到房屋结构安全性或整体性以及抗震性能),就必须启动整体鉴定。因为根据《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GB 55021-2021)第2.0.2条规定,既有建筑的鉴定与加固应同时进行安全性鉴定和抗震鉴定,而抗震鉴定必定是整体鉴定。
一、局部鉴定:严格限定条件下的精准评估
局部鉴定并非对整体安全的豁免,而是在严格边界内对特定区域或构件进行高效、聚焦式评估。
1. 核心适用条件
仅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方可考虑采用局部安全性鉴定:
1.1 问题绝对局部化。 病害或改造严格局限于极小范围,如单根非主要次梁开裂、局部楼板损伤、单个非承重墙体改动,且初步判断其影响未波及其他部分。
1.2 不改变结构体系。 局部行为未改变原结构的传力路径、刚度分布和整体牢固性。例如,在楼板开设小尺寸设备洞并经验算加固,对整体力学模型无影响。
1.3 对整体影响可忽略。 这是最关键的量化与定性判断依据。参考《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JGJ 116-2009)第3.0.3条第2款第1项该条款规定,当变动满足“加固后结构刚度变化≤10%, 重力荷载代表值 变化≤5%”时,可认为其对整体地震作用的影响微小。
北京市、江苏省、合肥市等地的地方标准也普遍采纳了类似原则,并细化了适用情形。例如《合肥市既有建筑改造设计审查工作指南》5.2条规定重力荷载代表值增量不超5%,原则上不需要进行抗震鉴定。
2. 典型应用场景
2.1 建筑物局部改造。 根据《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GB 55021-2021)第2.0.2条,在改建、扩建、移位以及建筑用途或使用环境改变前,可对改造的局部区域进行鉴定,以评估其可行性与安全性。
2.2 特定构件或区域的安全排查。 当个别构件出现破损、变形,或业主对特定区域(如某处楼面、墙体)存在安全疑虑时,可进行针对性鉴定。
2.3 按规范逐层次鉴定。 根据GB 55021第4.1.2条,当仅对既有建筑的局部进行安全性鉴定时,应根据结构体系的构成情况和实际需要,仅进行至某一层次。
3. 重要限制与报告责任
即使进行局部鉴定,鉴定机构也绝不能回避对整体安全的责任。
3.1 调查整体牢固性。 必须在报告中包含对结构体系整体性的调查与分析,说明局部问题是否对整体稳定性构成威胁。
3.2 明确限定条件。 鉴定报告必须清晰界定鉴定范围、采用的方法、所依据的限定前提,并明确声明“本结论仅针对委托鉴定范围,不代表对房屋整体结构安全性的肯定”,避免报告被误读。
二、整体鉴定:触及根本时的强制性全面评估
一旦局部变动或结构状态突破了局部鉴定的安全边界,就必须进行整体鉴定。抗震鉴定由于其本质是评估建筑整体抵抗地震作用的能力,原则上必须是整体的。必须启动整体鉴定的情形有:
1 结构体系发生改变
承重构件拆改。拆除或大幅削弱承重墙、框架柱、转换梁等竖向或重要水平抗侧力构件,根本性地改变了传力路径。
使用功能重大变更。比如底部商业改造为宾馆,可能导致墙体大量拆除、楼板开洞集中,极易形成刚度突变的软弱层或薄弱层,必须进行整体抗震分析。
2 出现整体性问题迹象
房屋出现整体倾斜、不均匀沉降;裂缝呈现规律性分布,比如多处梁端出现斜裂缝,表明是整体受力问题的表现。
3 参数变化超出容许范围
改造导致结构刚度或重力荷载代表值的变化超过了上述10%和5%的参考阈值。
4 主体结构存在系统性缺陷
发现材料强度普遍偏低、结构拆改严重、结构体系复杂或存在其他异常情况,局部鉴定不足以反映整体安全状况。
三、核心要点与工作流程建议
面对具体项目,建议遵循以下系统化流程进行决策:
1 首先确认委托需求,是安全性鉴定还是抗震鉴定,后者原则上必须整体进行;严格对照局部鉴定的适用条件进行筛查。但凡存在疑虑、条件不充分或处于灰色地带时,应坚决倾向于进行整体鉴定。 安全永远是第一原则。
2 其次在检测鉴定方案中,应明确写明采用局部或整体鉴定的规范依据(引用具体条款)和技术理由,做到有据可查。
3 第三,要与建设单位、业主进行充分沟通,和设计单位一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选择局部或整体鉴定的原因,特别是阐明局部鉴定的局限性和潜在风险。取得各方对鉴定范围的理解和书面认可是规避后续风险的关键环节。
4 最后,要确保最终报告的结论与鉴定范围严格对应,措辞严谨,无歧义。对于某些小的拆改开洞项目,业主不想大的花费或不方便做整体鉴定时,可做结构构件损伤检测,没有足够依据不能轻易下结论,可在结论页加上一条:请设计单位进行结构复核和抗震验算后提出处理方案。
总之,局部鉴定与整体鉴定并非简单的二选一,而是基于严格技术判定的连续决策过程。
鉴定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真实地揭示房屋的安全状态,任何技术路径的选择都必须服务于这一根本目的。 当无法确信局部行为的影响可被封装时,整体鉴定就是唯一负责任的选择。
0人已收藏
2人已打赏
免费4人已点赞
分享
结构资料库
返回版块41.27 万条内容 · 414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窗户?幕墙? 关键是工程造价不同什么是幕墙?什么又是窗墙(窗户)?这个问题似乎是不言而喻,但实际在建筑外立面的工程应用中,却发生了不少“纠葛”。 由于房地产、建筑业,以及设计院和门窗幕墙生产施工单位等有关各方,对“幕墙”与“窗墙”理解的不同,在工程造价和质量验收上各执己见、纠缠不清。 某项工程签订的是幕墙工程合同,但在验收结算时,业主单位认为该工程不是幕墙而是外窗,要按门窗的造价验收;另一项工程申报幕墙工程类奖项,但现场实地考查,却是“外观似幕墙而非幕墙”,实际是铝合金门窗……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非常感谢楼主的无私分享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