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摘选《犍陀罗石刻术语分类汇编》第二章“宗教建筑、军事建筑、民用建筑、小品建筑、墓葬建筑”五类建筑中的建筑术语。
每类建筑均配有立面图,必要时附平面图,以展示所有组成部分。明了不同组成部分在整个建筑中的相对位置。
宗教建筑
窣堵波
使用“穹窿”来描述窣堵波并不准确,但可说明其轮廓(译者注,翻译中将“穹窿”译作专用术语“覆钵”)。精舍或其他屋舍的顶部由水平或略向内倾斜的石板砌成叠涩穹窿或叠涩券顶。拱的做法也如此。
正面
相关构件
第一层
踏道
覆钵
窣堵波的覆钵(或为半球形,或为抬升形),安于塔身之上,塔身有时无下檐,有檐口。某些情况下,覆钵还包括一个将其与塔身连接起来的部分,形制独特(复合覆钵)。这一连接部分略向上内收至起拱线凹槽内的挑出横板,覆钵自此起拱。通过对假龛上部结构的线条化处理),复合覆钵的整体轮廓与精舍重檐表现出相似性,将佛教两种最重要建筑连接在一起。
平头
塔刹
塔刹构件
零件
假龛
“假龛”和“三叶拱”也为惯用术语。假龛造型类似于单室或由圆柱形构件隔开下四面弧顶,上穹窿顶的重檐精舍的纵剖面。假龛顶部为三叶拱状,但中间有一横隔构件,因此更准确地说,应为“假三叶拱”,而严格意义上的三叶拱是由各部分构成的连续的单一体。
多龛室假龛
精舍-立面
“精舍”的形制通常为:方形平面,下有台座,上为重檐,其中较上为穹窿顶。有时在平面和构件上(门、顶、柱)呈现出变化,既有带四翼的复杂精舍,又有极简的壁龛。多见于描绘舍卫城神迹的浮雕场景中,另有一些精舍模型。
例如:依据台座:[无台座]精舍和有台座精舍;
按照台座附属结构:带踏道,带栏楯,带侧柱;
就入口类型而言:带敞开的门,带额枋,带拱券;
据屋顶类型:有弧形顶,穹窿顶,完整或正面截平的上为穹窿顶的重檐、四面弧顶或盝顶。
精舍-平面
精舍类型-重檐精舍
就精舍拱顶类型:有券顶(Kurita I:fig. P1-Xll),穹窿顶,卷篷顶(Faccenna,待刊)之分。
此外,也有内部结构为实心的单体精舍,有时为塔形(称为假精舍)。
壁龛或为开放式结构,正面两侧的圆柱或方柱支撑起一拱券或山花(Kurita I:figs.395-403);或为塔形,层与层之间由额枋分隔,其上为重檐(Franz 1984:fig.38.4)或有一山花(Faccenna 1964: pls. 356a, B 3124;356b-357,B685;358,B2291)。其形状可能与四面由一或两排圆柱或方柱构成的平面方形建筑(Kurita II:figs.431-434),或者类似的“塔形”结构有关(Franz 1980,1984)。
少部分其他类型的建筑也可归于此广义的分类,诸如民用建筑中带开放式游廊立于一层或多层阶基上的建筑(Kurita I: figs. 539-540)。
假精舍
壁龛
壁龛
相关建筑-具栏楯
独立圆柱和方柱
另一种宗教建筑为单独的不与其他 建筑结构相连的圆柱或方柱,具有犍陀罗-科林斯或犍陀罗-波斯波利斯式柱头,上方承托雕像或标志物。
军事建筑
城墙
民用建筑
门廊、亭子、露台、阳台
小品建筑
喷泉、井、草庐
墓葬建筑
灰身塔
本文来源《犍陀罗石刻术语分类汇编》以意大利亚非研究院巴基斯坦斯瓦特考古项目所出资料为基础。仅摘自第二章中“建筑”的介绍,完整版内容请参照 《犍陀罗石刻术语分类汇编》。
来源:公众号建筑史学,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人已收藏
2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5.14 万条内容 · 166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金洞寺:木构建筑的典型代表山西地区现存元代以前的木结构建筑总数占全国的80%。在不同区域内,山西早期木构建筑又形态各异及有丰富的地域营造特征。 忻州市位于山西省中北部,因其地处险关要塞,素有“晋北锁钥”之称。长期以来独特的历史背景与风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地早期的木构建筑。忻州市忻府区的金洞寺历史悠久, 年代最早的转角殿不晚于北宋元祐八年(1093),是忻州市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