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狮子洋通道东主塔突破200米大关
台风过境后,天空湛蓝如洗,粤港澳大湾区又一超级工程——狮子洋通道紧抓施工窗口期,工程建设迎来新进展。9月28日,随着最后一节钢壳顺利完成吊装,狮子洋大桥东主塔高度成功突破200米,为明年实现封顶打下坚实基础。
狮子洋通道是珠江口首条双层复合公路通道,全长约35公里,上下双层共16车道。作为项目的关键控制性工程,狮子洋大桥将创下双层悬索桥“主跨跨径、主塔塔高、锚碇基础、主缆规模、车道数量”五项世界第一。
穿云又越海,这背后,少不了一个个造桥“神器”的加持。在桥梁塔柱施工中,国产超大型6600塔式起重机助力索塔安全、高效“拔节生长”,该塔吊最大起重吊装能力达240吨。施工人员仅需轻触屏幕,即可实现吊装自动纠偏;340米可变焦摄像头结合智能跟踪技术,有效克服视觉盲区与远距操作难题,将对接误差严格控制在2毫米内;智能爬升平台凭借其全封闭结构、抗风稳定性与集成化设计,为施工人员提供了坚实安全的作业环境。
钢壳内超高性能混凝土,采用智能浇筑成套设备使浇筑质量“更结实”。项目团队创新研制出首次应用于桥塔结构的C80专用混凝土,其具备高强、高弹、高稳健、低收缩等性能。研发桥梁行业首套风冷骨料系统,将混凝土出机温度稳定保持在20℃内;混凝土智能浇筑平台集成智能振捣系统及液面智能联测联控系统,可通过激光测距仪、无线遥控设备等,实现自动浇筑、均匀振捣,精准把控每一方混凝土的质量。
以“智能、高效、绿色”为特点的多套设备协同作战,狮子洋大桥索塔施工已全面实现数字化管理与智能化建造,集成智能安全系统、智能设备系统、智能浇筑系统、全过程温控系统等多个子系统,形成覆盖“监测-控制-预警-记录”全流程的智能施工生态,推动施工管理的闭环控制与全程可溯,预期将形成组合桥塔智能建造成套工艺及装备,也为复杂环境下超高索塔的高质量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后续建设中,团队将进一步融合BIM、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持续提升施工精益化与智慧管理水平,确保大桥高质量完成建设目标。(来源:保利长大微信公众号)
02
成达万高铁渠江特大桥 斜拉索
安装圆满收官
近日,随着37 #墩边跨合龙 ,38 #墩最后一对斜拉索的精准就位与锚固 ,成达万高铁渠江特大桥斜拉索安装施工任务顺利完成,为主体结构合龙及后续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大桥位于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主桥桥长556.7米,主桥悬浇梁36段,桥面宽14.6米。索塔采用H形双塔钢筋混凝土结构,两座主塔高度均为50米,全桥共40根斜拉索。每根斜拉索分别由55根、61根和73根钢绞线组成,最长索约260.3米,最大索重21.1吨。
斜拉索作为斜拉桥的“生命线”,是桥梁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安装工艺复杂、质量控制要求高、施工安全风险大。为确保斜拉索安装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项目团队对施工方案进行了反复复核计算和模拟演练,并充分征求了业主、监理、专家意见和建议,确保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项目团队对斜拉索安装施工进行了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并制定了详细的专项应急预案。在施工前,项目团队进行高空作业专项安全培训和安全技术三级交底,并通过监控系统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施工过程中,实行领导带班制,现场技术人员跟班作业,专人盯控,严格把控斜拉索塔端梁端安装、张拉等关键工序。为了把好质量关,项目对斜拉索出厂、质量检测、运输、施工安装等各个环节全过程跟踪检查,确保每一步都符合施工质量要求,最终顺利完成了斜拉索的安装工作。
成达万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线全长477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建成后将形成成都直达中原和京津冀地区的便捷客运通道,极大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来源:中铁十五局三公司微信公众号)
03
汕汕高铁汕头湾海底隧道开始铺轨
9月25日,随着牵引车将一对500米长钢轨稳稳铺设在汕头至汕尾高速铁路汕头湾海底隧道左线无砟轨道板上,标志着汕汕高铁汕头南至汕头段开始铺轨。
汕头至汕尾高速铁路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主通道之一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起自汕头站,途经汕头、揭阳、汕尾3市8区县,接入广州至汕尾高铁汕尾站,线路全长162公里,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全线共设汕头、汕头南、潮南、惠来、陆丰东、陆丰南、汕尾7座车站,其中汕头南至汕尾段已于2023年12月26日开通运营。
本次铺轨的是汕头南至汕头段,全长19.8公里,包含汕头湾海底隧道9781米,共需铺设轨道32公里。作为全线重难点控制线工程,汕头湾海底隧道位于连续长大坡道区段,隧道内最大坡度达到29‰,钢轨运输风险大、工程线交叉作业多,并且长隧道内通风不畅、照明有限,施工安全风险较高。参建单位提前布置,及时调配各类生产资源,组建临时调度指挥系统,采用四台机车配合长轨铺设作业,确保铺轨施工安全有序推进。
“施工中,我们采用长轨拖拉法进行铺轨作业,每天可铺设钢轨4到5公里。同时认真组织技术交底和安全培训,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全力确保铺轨安全有序推进。”施工负责人表示。
当前,汕汕高铁汕头南至汕头段进入冲刺阶段,参建各方压实责任、精准施策,及时调配各类生产资源,先后完成了汕汕高铁汕头南至汕头段汕头湾海底隧道贯通、盾构空推、盾构机洞内拆解运输、无砟道床施工等关键节点,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有力保障了铺轨作业有序推进,向全线通车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来源:汕头发布)
04
宜攀高速谢家湾特长瓦斯隧道
双幅贯通
9月27日,宜宾至攀枝花高速公路屏山新市至金阳段(以下简称“宜攀高速新金段”)控制性工程——谢家湾特长瓦斯隧道实现双幅贯通。该隧道是宜攀高速新金段宜宾境内隧道群中最后贯通的一座,它的贯通标志着宜宾境内隧道群实现全线贯通,为2026年宜攀高速新金段建成通车奠定坚实基础。
谢家湾隧道位于宜宾市屏山县清平乡,为双线分离式—小净距低瓦斯隧道,全长4295米,最大埋深712米,最大纵坡1.65%。该隧道是宜攀高速宜宾境内隧道群中最长的隧道,其洞内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堪称“地质博物馆”。施工需穿越煤系地层、岩溶发育带等多种不良地质段。该区域地形陡峻,洞口多位于深沟峡谷中,横向施工便道狭窄且距离主干道远,材料运输极为困难,施工组织面临巨大挑战。
面对复杂地质条件和施工难题,项目团队积极作为,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在瓦斯防控方面,项目团队通过建立“一通三防”(即通风、防瓦斯、防尘、防火)专班制度,应用“不动火”工艺技术,成功实现掌子面“零火源”的目标。在地质预判上,综合运用“物探+钻探”超前探测技术,实时精准掌握隧道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严格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快封闭”的施工原则,通过引入钢拱架台车、湿喷机等智能机械设备,并利用智能化监控系统对隧道内瓦斯浓度、围岩应力、人员定位等关键数据实时监测与智能分析,实现“信息化管控、可视化施工”,大幅提升施工过程的安全管控水平和整体效率,为隧道安全高效掘进提供了全面保障。(来源:四川路桥华东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微信公众号)
来源:公众号桥梁视界,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桥梁工程
返回版块19.43 万条内容 · 645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建成通车!图源: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9月28日,世界第一高桥——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标志着六安高速公路全线通车。 花江峡谷大桥 是六安高速公路的关键控制性工程,连接贵州安顺市关岭县和黔西南州贞丰县两岸,因跨越被誉为“地球裂缝”的花江大峡谷而得名。大桥全长2890米,主桥跨径1420米,桥面到水面高度625米。大桥建成,主桥跨径居山区桥梁跨径世界第一、桥梁高度居世界第一,被称为“横竖”都是世界第一。大桥于2022年1月18日正式开工建设,2025年9月28日通车运营,历时3年零8个月。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