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污分流的难点
一、管网基础条件差
老旧城区合流制管网存量大:许多城市的老城区仍存在大量雨污水合流制管网,这些管网规划不合理,缺乏准确的管道埋深、管径等资料,难以精准改造。
管网空白区与缺陷问题:部分城市污水干管缺口大,存在管网空白区,且长期使用的管网老化、破损、渗漏等问题突出,影响分流效果。
二、施工难度与成本高
地下管线复杂:老城区地下管线密集,涉及电力、通信、燃气等,施工时需精准探测和保护,稍有不慎可能引发安全事故或影响其他设施运行。
资金压力大:雨污分流改造需大量资金投入,包括管网更新、路面修复等,且项目直接经营性收入低,资金来源受限。
三、技术与管理短板
混接错接问题普遍:部分区域虽实施雨污分流,但雨水管和污水管仍存在混接、错接现象,导致分流效果不佳。
运维管理不到位:小区内部管网缺乏有效监管,建管分离、厂网分离等问题普遍存在,影响系统整体效能。
四、社会影响与协调难度
施工干扰居民生活:施工期间产生的噪音、灰尘、交通拥堵等问题,易引发居民不满。
历史文化保护要求高:在老城区施工需兼顾历史建筑保护,限制了施工方式和进度。
经验和借鉴
一、科学规划与设计
结合地形地势:根据城市地形高差规划重力排水管,利用自然落差减少外部动力消耗,降低能耗。例如武夷山市通过实地测绘地形,合理调整管道坡度和走向,实现雨水快速排放。
合理设置管径:根据区域排水需求精确计算管径,低流量区域采用较小管径,高流量区域加大管径,避免水流滞留或管道过度充满。同时,考虑暴雨时段流量增幅,预留缓冲空间。
二、改造与维护并重
排查与整改混接点:全面排查雨污混接、漏接、错接问题,通过永久封堵、断开混接部位等方式,确保雨水和污水各行其道。例如济南通过 “绣花功夫”对老旧小区管网混接点进行整改,解决积水和污水冒溢问题。
修复与更新老旧管道:对损坏、老化或存在缺陷的管道及时修复或更换,优先利用原有管道资源,降低改造成本。如济南将老旧小区的陶瓷雨水管道更换为 PE管,提高排水能力。
三、技术创新与应用
柔性接口连接:采用柔性接口材料(如橡胶密封圈),增强管道抗位移能力和密封性,减少渗漏风险,适用于复杂地形和沉降区域。
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构建管网运维管理平台,实时监测管道运行状态,实现溢流预警、泵站智能调控等功能,提高排水系统运行效率。
四、分区治理与因地制宜
按区域特点分类处理:针对不同功能区(如老旧小区、新建区域、低洼地带)制定差异化改造方案。例如老旧城区优先解决混接和积水问题,新建区域直接建设双管系统。
低洼区域泵提排技术:在低洼地段设置泵站,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重力排水与泵提排的联动,有效解决内涝问题。
五、资金与管理机制创新
多元化融资渠道:除政府专项债券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雨污分流项目,通过 PPP模式、厂网一体化运营等方式,吸引专业企业投资建设和运维。
绩效考核与按效付费:建立以污染物收集效能为导向的考核体系,对污水处理厂和管网运营企业按效付费,提高运维质量。
未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雨污分流将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标配,各地将加大投入,完善排水管网系统,推广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来源: 仅供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商业用途。如文中的内容、图片、音频、视频等存在第三方的在先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市政给排水
返回版块23.67 万条内容 · 853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资料不错,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举报
非常感谢楼主的无私分享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