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管道安装(四)制冷系统管道安装
1.制冷系统管道的布置
(1)管道布置的一般性要求
1)管道布置应考虑操作和检修方便,经济合理,阻力小,并适当注意整齐。管道的布置应不妨碍正常的观察和运行维护压缩机及其它设备,不妨碍设备的检修和门窗的开关。
机房内的管道布置采用架空式和地沟式两种。架空式布置将管道分别排列在走道上方或临近墙壁,并以吊架固定在平顶下方或墙旁。
2)管道与墙和天花板,以及管道与管道间应有适当的间隔,以便于管道的安装和保温层施工。
3)为了防止吸汽管和排汽管在压缩机运转时引起振动,应设置一定数量的固定支架或坚固的吊架。
4)管道穿墙时应设置套管。管子与套管间应留有10mm左右的空隙,在空隙内不得填充材料。
5)在金属支架、吊架上安装吸汽管道时,应根据保温层厚度设置木垫块,木垫块应作防腐处理。
6)吸汽管和排汽管安装在同一支架或吊架上时,吸汽管应放在排汽管的下方。平行布置的管道之间应有一定的间距,以利于安装和维修。
管子的中心间距,应视管径大小和是否有保温层而定,通常不小于200~250mm。
7)在进行管道和支架的布置时,应考虑排汽管道的热膨胀,一般均利用管道的弯曲部分的自然补偿,不单独设置伸缩器。
8)从压缩机到冷凝器的排气管道,在通过易燃墙壁和楼板时,应采用不燃烧材料进行隔离。
9)从液体主管接出支管时,支管宜从主管的底部接出。从汽体主管接出支管时,支管宜从主管上方或侧旁接出。
10)制冷系统的供液管的布置不应有局部向上凸起的弯曲现象,吸汽管不应有局部向下凹的弯曲现象,以避免产生“气囊”和“液囊”阻碍液体或汽体通过。
11)为防止液滴进入气缸,吸汽管应设有不少于0.003的坡度,坡向蒸发器。
为了使润滑油和可能冷凝下来的液体不致返回压缩机,排汽管应有不少于0.01的坡度,坡向氨油分离器或冷凝器。
12)冷凝器的出液管与贮液器之间的高差应保证氨液靠重力流入贮液器中
(2)制冷压缩机吸气管道的配置
制冷系统运行时,为防止管道中的液体制冷剂返流回制冷机从而造成液击,自蒸发器至制冷压缩机的吸汽管道应设有大于或等于0.003的坡度,且必须使其坡度坡向蒸发器。为了防止干管中的液体吸入制冷压缩机,应将吸汽支管由主管顶(侧)部接出。
(3)制冷压缩机排气管道的配置
为防止制冷系统管道中的润滑油返流回制冷机,从而造成液击,自制冷压缩机至冷凝器的排汽管道应设有大于或等于0.01的坡度,且必须使其坡度坡向油分离器或冷凝器。
为了防止润滑油进入停止运转的制冷压缩机,应将排汽支管由主管顶(侧)部接出。安装多台的制冷压缩机排汽管道时,应将支管左右错开接至排汽主管,并且考虑排汽管道的伸缩余地和防止产生过分的振动。
(4)冷凝器至贮液器间的管道配置
如采用卧式冷凝器时,当冷凝器和贮液器间的管段不太长,未设均压管时,管道内的液体流速应使其小于0.5m/s。
由冷凝器出口到贮液器上阀门接管进口间的管段,应有不小于300mm的高。其接管方式见图14-6-1。
图 14-6-1卧式冷凝器至贮液器间 管道连接示意图
1-卧式冷凝器,2-贮液器
图14-6-2卧式冷凝器至贮液器间 管道连接示意图
1-卧式冷凝器; 2-贮波器; 3-均压管
当管道内的液体流速大于0.5m/s时,在冷凝器与贮液器之间应有均压管道。卧式冷凝器至贮液器间的管道连接方法,如图14-6-2所示。
采用立式冷凝器时,冷凝器出液管与贮液器进液阀间的最小高差为300mm。液体管道应有大于或等于0.02的坡度,且须坡向贮液器。管道内液体流速不应大于0.8m/s。管道连接方法如图14-6-3所示。
图14-6-3 立式冷凝器至贮液器间管道连接示意图1-立式冷凝器,2-贮液器
多台立式冷凝器与多台贮液器间管道的连接方法如图14-6-4所示。采用蒸发式冷凝器时,蒸发式冷凝器至贮液器之间的管道连接如图14-6-5所示。因为空气比氨重,故放空气管道应当在冷凝器中汽态的下部(即波态制冷剂的稍上部位)。而其均压管道则应放置在汽态制冷剂的上部。
图14-6-4 多台立式冷凝器至贮液器间的管道连接示意图
图14-6-5 蒸发式冷凝器至贮液器间的管道连接示意图
1-蒸发式冷凝器; 2-贮液器; 3-放空气阀
为了使已冷凝的液体制冷剂通畅地流入贮液器,在冷凝器与贮液器之间需设置均压管道。单组冷却排管的蒸发式冷凝器如图14-6-5所示,可以利用液体管道本身进行均压。浓体管道应有0.02的坡度,使其坡向贮液器。由蒸发式冷凝器至贮液器的进口水平管段之间应有大于300mm的垂直管段。蒸发式冷凝器出液口处为放空气最适当的位置,可以通过装在竖管上的阀门将空气放出。当蒸发式冷凝器与贮液器之间不设均压管道时,则应在贮液器上另外装设放空气阀门。
(5)冷凝器或贮液器至洗涤式氨油分离器之间的管道配置
采用洗涤式氨油分离器时,其进液管道应从冷凝器出液管(多台时为总管)的底部接出。为了使液体氨能够通畅地进入氨油分离器,保证氨油分离器内有一定高度的液位,故洗涤式氨油分离器规定的液位高度,应比冷凝器的出液口低200~300mm(蒸发式冷凝器除外)。管道连接形式见图14-6-6。
图14-6-6 冷凝器至洗涤式氨油分离器间的管道连接示意图
1-冷凝器; 2-洗涤式氨油分离器
(6)空气分离器的管道配置
空气分离器(不凝性气体分离器)有两种不同的结构型式,即卧式四重管空气分离器,另一为立式不凝性气体分离器。
卧式四重管空气分离器的管道配置可根据产品制造厂提供的管道尺寸进行安装。其女装高度,一般情况下取距地坪1.2m左右为宜,还应注意使其进液端略抬高20mm左右。放空气管道出口应浸入水箱中,其管道连接见图14-6-7。
14-6-7卧式四重管空气分离器图 管道连接示意图
1一卧式四重管空气分离器; 2一水
立式不凝性气体分离器的管道配置,也可根据产品制造厂提供的管道尺寸进行安装。
安装高度则应考虑到便于操作为宜。放空气管也应按卧式四重管空气分离器的方法处理。管道连接图见图14-6-8。
图14-6-8 立式不凝性气体分离器管道连接示意图
1-不凝性气体分离器; 2-水箱
(7)浮球阀的管道配置
浮球调节阀的管道配置,必须考虑当浮球阀投入运行时,使液体制冷剂流经过滤器和浮球阀而进入蒸发器。此外,还应考虑当浮球阀需要检修时,使液体制冷剂能够经由旁通管道进入蒸发器
图14-6-9和图14-6-10是两种不同型式的浮球调节阀的管道连接示意图。
图14-6-9.浮球调节阀管道连接示意图(一)
1-浮球调节阀; 2-氨液过滤器
图14-6-10 浮球调节阀管道连接示意图(二)
1-浮球调节阀; 2-氨液过滤器
(8)贮液器与蒸发器之间的管道配置
贮液器至蒸发器的液体管道可以经调节阀直接接至蒸发器,也可以先接至分配总管、然后再分儿条支管接到各蒸发器。
(9)安全阀管道配置
制冷装置的冷凝器、贮液器和管壳卧式蒸发器等设备上应设置安全阀及压力表。如在安全管上装设阀门时,必须装在安全阀之前,并须呈开放状态,并加以铅封。
安全管道的管径不应小于安全阀的公称通径。当几个安全阀共用一根安全管时,安全总管的截面积应不小于各安全阀分支管截面积的总和。
安全管道应接到室外。
(10)排油管道的配置
制冷系统中常混有润滑油,因为润滑油的比重大于液氨的比重,所以集聚在冷凝管贮液器和蒸发器等设备中的润滑油,均应由其底部管道放出。为了防止制冷剂的损失,在氨制冷系统中,一般情况下均应经由集油器处放油。为了防止液体氨随油放出,故排油管的管径比没备的底部排污管大。
2. 管材、管件选用
(1)管材
1)一般氨制冷管道,工作温度大于-50℃者,使用A10、A20优质碳钢的无缝钢管工作温大小于-50℃者,使用经过热处理的无缝钢管或低合金钢管(如09Mn等)。
2)氟利昂制冷系统的管道,当管径小于20mm时,通常均采用钢管,其质量标准应符合YB447-70、YB449-71与YB712-70的规定;管径大于20mm时,通常均采用无缝钢管,其质量标准应符合YB231-70的规定。
3)冷却水及盐水管道因其压力不高,温度也不太低,故一般可采用黑铁管及镀锌铜管和电焊钢管,其质量标准应符合YB234-63和YB242-63的规定。
(2)管件
1)管道的弯头尽可能在弯管机上冷弯。最好不采用填砂的方法煨弯。因填砂煨弯法会将砂子压入管道内壁不平处,并难以清除粘在管壁上的剩砂。冷弯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4倍的管外径。
2)氨管道上的三通宜采用顺流三通(也俗称脚背三通)、Y形羊角弯头,但也可以采用斜三通。
3)法兰采用Pg2.5MPa的凹凸面平焊方形或腰子形的法兰;垫片采用耐油的石棉橡胶板。安装前用冷冻油浸湿并加涂石墨粉。
4)氨管道所用阀门也都是特制的专用阀门。Dg25以上为法兰连接,Dg25以下为螺纹连接。阀门型式有直角式、直通式截止阀、氨节流阀(即调节阀)等。氨管道所用的电磁阀、安全阀及压力表等也是专用型的。
3.制冷系统管道安装
(1)管材的清洗
制冷系统管道在安装前必须进行管壁的除锈、清洗和干燥工作。
管道的清洗方法有下列几种:
1)对于钢管,可用人工机械方法清除管道内壁的污物。即使用钢丝刷子在管道内部往复拖拉数十次,直到将管内污物及铁锈等物彻底清除后,再用干净的抹布蘸煤油擦净,然后用干燥过的压缩空气吹除管道内部,直到管嘴处喷出的空气在白纸上无污物时为合格。最后必须采取妥善的防潮措施,将管道封存好,待安装时启用。
2)对小直径的管道、弯头或弯管,可用干净的抹布浸蘸煤油将管道内壁擦净。对大直弯的管道,可灌入四氯化碳溶液处理,约经15~20分钟后,倒出四氯化碳溶液(还可再用),再以上述方法将管道擦净、吹干,然后封存备用。
3)管道内壁残留的氧化皮等污物不能完全除净时,可以20%的硫酸溶液,使其在温度40~50℃的情况下进行酸洗,酸洗工作一直进行到所有氧化皮完全除净为止,一般情况下所需时间为10~15分钟。
酸洗后,应对管道进行光泽处理。光泽处理的溶液成分如下:
饹干--100g;硫酸--50g;水--150g。溶液温度不应低于15℃,处理时间一般为0.5~1分钟。
经光泽处理的管道必须以冷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钠溶液中和,然后用冷水冲洗干净,最后还需要对管道进行加热、吹干和封存工作。
4)对于紫铜管、在煨弯时应进行烧红退火,退火后铜管内壁产生的氧化皮,要用下述两种方法予以清除:一是酸洗,就是把紫铜管放在浓度为98%的硝酸(占30%)和水(占70%)的混合液中浸泡数分钟,取出后再用碱中和,并用清水冲洗烘干;另一种是用纱头拉洗,方法是将纱布绑扎在铁丝上,浸上汽油,从管子一端穿入再由另一端拉出,使纱头在管内进行多次拉洗(每拉一次都要将纱头在汽油中清洗过)直到洗净为止,最后用干纱头再拉净一次。
5)氟利昂制冷系统的管路在煨弯时,最好不采用填砂的方法。如必须填砂煨弯时,就需要采用下列步骤将砂子清除干净:对于铜管,先用速度为10~15m/s的压缩空气吹扫,再用浓度为15~20%的氟氢酸入管内,停留三个小时,砂粒就被腐蚀。接着用10~15%的苏打水中和,以干净热水冲洗后,并在120~150℃的温度下烘烤3~4小时即可。为除掉水蒸汽,管内用燥空气吹干。
对于钢管,可向管内灌入浓度为5%的硫酸溶液,静置1.5~2小时,再用10%的无水碳酸钠溶液中和,并以清水冲洗干净,用于燥空气吹干,最后用20%的亚硝酸钠纯化。
(2)制冷管道的敷设
1)架空敷设
a.架空管道除设置专用支架外,一般应尽可能沿墙、柱、梁布置,对于人行通道不应低于2.5m
b.一般情况下,液体管道不应有局部向上凸起的管段,汽体管道不应有局部向下凹陷低于2.5m。的管段,以免产生“汽囊”或“波囊”,阻碍流体的流通。
c.制冷压缩机的吸汽管道和排汽管道设置在同一支吊架上时,应将吸汽管放在排汽管的下面。数根平行管道之间应留有一定的间距,一般情况下,管道净距不小于200mm。
d.从液体主管接出支管时,一般情况下应从主管的底部接出。氦管道在必要时用顺流三道接出。从气体主管接出支管时,一般情况下应从主管的上部接出
e.管道穿墙时应设套管。套管与管道之间应留有10mm的间隙。除了 穿 过 保 温 墙 壁外,在空隙内不应填充材料。
2)地下敷设
a.通行地沟敷设
通行地沟的净高一般不小于1.8m。多管共沟敷设时,必须注意避免将管道敷设在冷管道的下部或邻近处。
b.半通行地沟敷设半通行地沟的净高一般为1.2m。由于地沟狭窄,一般不许把冷、热管道敷设在同一地沟内,其它管道可以同沟敷设。
较长的半通行地沟,在适当的位置应设检查井。
c.不通行地沟敷设
一般情况下,均不与其它工业管道共沟敷设。地沟通常采用活动式地沟盖板,工程中常采用这种地沟敷设制冷管道。
(3)管道连接
制冷管道的连接方式,通常有焊接、法兰连接和螺纹连接三种。除配合阀件安装用法兰连接、螺纹连接,以及氟利昂管道的拆卸采用法兰连接外,其余的接口均采用焊接。
1)焊接连接
a.管道成三通连接时,应将支管按制冷剂流向弯成弧形再行焊接(见图14-6-11a)当支管与干管直径相同且管道内径小于50mm时,则需在干管上同直径大一号的管段,再按以上规定进行焊接(见图14-6-11b);当不同直径的管道直线焊接时,应采用同心异径管(图14-6-11c)。
b.紫铜管之间连接采取插接焊,如图14-6-12所示。焊接方式为氧乙快气焊
图14-6-11管道焊前的连接方式
图14-6-12 铜管焊接
铜管与钢管连接采用铜焊,紫铜管与黄铜管的连接也用铜焊。黄铜管与黄铜管的连接可用锡焊,但必须焊透。
c.如需补焊时,先要清除表面的油漆、锈层等脏物,并用砂布擦净;原为铜焊的可用银合金焊料补焊,能达到满意的质量要求。原为银合金作为焊料的仍用银合金补焊。磷铜焊只能用磷铜料补焊。
焊缝的补焊次数不得超过两次,否则应割去或换管重焊。
d.焊口应靠近支撑点或吊装点,但两点间的距离应大于200mm,以防止焊口新裂。
2)法兰连接
a.公称直径Dg>32mm的管道,与设备阀门连接一律采用法兰连接。法兰盘应采用A3镇静钢制作,采用凹凸式密封面,法兰表面应平整相互平行,以增强密封性。
b,法兰装到管道上时,其密封面与管子物心垂直偏差最大不超过0,5mm。当法兰螺钉拧紧后,用您尺检在两法兰之间的平行度,法兰垫圈采用厚度为2~3mm的中压石棉胶板,板的厚薄要均匀,不得有斜面或缺口。安装时在垫圈的两面涂上石墨与机油的调合容。
c.为便于装卸法兰螺栓,法兰与墙面或其它平面之间的距离宜不小于200mm。工作温度品于100℃的管道法兰,在螺栓的螺纹上可除以石机油调和料,可避免螺栓因长久使用锈死面影响拆卸。
3)螺纹连接
公称直径1Dg<32mm的管道,与设备连接允许采取螺纹连接。
a.在管子连接螺纹处,应涂上氧化铅与甘油的调和料(通常用1kg氧化铅配上0.7L的甘油,调成浆糊状)作为密封填料。严禁用白厚漆和麻丝代替。调和料应随用随调。
b.连接前,应先用汽油或煤油清洗丝扣,除去油腻和污垢等杂质后将其擦干,然后在丝扣处涂上填料,并相互拧紧。勿将填料挤入管口,以防干固后缩小管子断面。
c.由于无缝钢管的管径与焊接钢管不同,往往不能套螺纹,当与螺纹管件连接时,可用一段加厚焊接钢管或内外径和壁厚与焊接钢管相仿的无缝钢管,一端套螺纹与带螺纹的阀门或管件连接,另一则与无缝钢管焊接。
d.紫铜管的螺纹连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全接头连接,即两均以螺纹连接(图14-6-13a);另一种是半接头连接(图14-6-13b),左侧铜管用螺纹连接,右侧铜管则与接头焊接。螺纹连接是在紫铜管上套以接扣后,管口用扩口工具夹住,再把管口胀成喇叭口形,然后将接扣的阴螺纹与接头的阳螺纹接好拧紧。须注意的是喇叭口不能有裂缝,否则会泄漏制冷剂。
图14-6-13 紫铜管的螺纹连接1-接扣;2-接头:3-钢管;4-喇叭口
(4)弯管
弯管操作应在管子除锈后按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氨管道管径小于57mm的一般采用冷弯,弯管的曲率半径不得小于管子外径的2.5倍。管径大于57mm的可用热弯,其最小曲率平径应符合表14-6-1的要求。如用机械冷弯时,其曲率半径可依据煨弯设备确定。
(5)支、吊架安装
制冷管道一般极少用到固定支架,吊架则为常用的形式。
为了减少冷损失,通常是在管道与支架或吊架之间设置用油浸过的木块。
图1-6-14
图14-6-15
图1-6-14和图14-6-15分别为单、双管沿墙敷设绝热管道支架图,
图14-6-16为绝热管道吊架图。
(6)阀门及测量仪表安装
1)氨制冷系统用的各种阀门(截止阀、节流阀、止回阀、浮球阀、安全阀和电磁阀等)必须采用专用产品。
2)除安全阀外,安装前应逐个拆卸清洗,除去油污和铁锈。并应注意检查密封效果,必要时应作研磨,并检查填料密封是否良好,否则应更换或修理。阀门清洗装配好后,应启闭4~5次,然后关闭阀门注入煤油进行试漏,经过两小时后如无渗漏现象认为合格。
3)安装阀门时,应注意各种阀门的进出口和介质流动方向,切勿装错。如阀门上有流向标记则应按标记方向安装,如无标记则以低进高出安装。安装时应注意平直不得斜。禁止将阀门手轮朝下或置于不易操作的部位。
4)安装安全阀前,应检查阀门铅封情况和出厂合格证件,不得随意拆启。若其规定压力与设计要求不符时,应按有关规程进行调整,做出记录,然后再行铅封。
5)所有测量仪表按设计要求均须采用专用产品。压力测量仪表须用标准压力表作校正温度测量仪表须用标准温度计校正,校正时均应做好记录。
所有仪表应安装在照明良好便于观察、不妨碍操作检修的地方。
装在室外的仪表应增加保护罩,防止日晒雨淋。
压力继电器和温度继电器应装在不受震动的地方。
6)氟利昂制冷系统中用的膨胀阀应垂直放置,不得倾斜,更不许颠倒安装。膨胀阀上的感温包应装设在蒸发器出口的一段水平和平直的吸汽管道上,并远离压缩机的吸汽管道1.5m以外。
感温包的安装形式有下列三种:
a.将感温包包扎在吸气管道上,如图14-6-17所示。具体作法如下,
首先将包扎感温包的吸气管道段上的氧化皮清除干净,以露出金属本色为宜,并涂上一层铝漆作保护层,以减少腐蚀。然后用两块厚度为0.5mm的铜片将吸汽管和感温包紧紧包住,并用螺钉拧紧,以增强传热效果(对于管径较小的吸汽管也可用一块较宽的金属片固定)。当吸汽管直径小于25mm时,可将感温包包扎在吸汽管上面(图14-6-17a)当吸汽管直径大于25mm时,应将感温包绑扎在吸汽管水平轴线以下与水平线成30°角左右的位置上(图14-6-17b),以免吸汽管内积液(或积油)而使感温包的传感温度不正确。感温包外面包裹一层软性泡沫塑料作隔热层。
这种安装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安装和拆卸都很方便,大多数制冷装置都采用此法。但缺点是温度的传感较慢,因而降低了膨胀阀的灵敏度。
b,将感温包安装在套管里,如图14-6-18所示。对于-60℃以下的低温设备,为提高感温包的灵敏度,即提高制冷设备的降温速度,可采用这种安装方法。这种安装方法要求使用特制的套管,而且用于吸汽管管径大的场合,拆装较为不便。
c.将感温包直接插入吸汽管道内,使感温包和过热蒸汽直接接触,其温度传感速度最快,但安装和拆卸都很困难,非特殊要求一般不宜采用这种安装方法。
在安装感温包时,务必注意勿将它安放在有积存液体的吸汽管处。因为在吸汽管道内的制冷剂液体还要继续蒸发,不能保证蒸汽的过热度,而且温度的波动也很大,极易引起膨胀阀的误动作。
图1--6-18为感温包在吸气管上的安装方式。从图上可见,当管道上弯时,感温包处可能积液,属不正确的接管方法。图中虚线所示为正确的接管方法,管内不会积液
图814-6-17 感温包包扎安装法 1-感温包;2-吸汽管
图14-6-18 感温包套管安装法 1-感温包;2-套管
4.制冷系统的吹扫和试验
(1)制冷系统的吹扫
制冷系统安装工作完成后,必须用压缩空气对整个系统进行清洁和吹扫工作,将系统内残存的铁屑、焊渣、泥砂等杂物清理干净。
1)氟利昂制冷系统吹扫所使用的压缩机,应注意其排气温度不得超过145℃,否则会使润滑油粘度降低,超过油的闪点而积炭,损坏压缩机。
2)吹扫前,应选择在系统的最低点设排污口。用压力为0.5~0.6MPa的压缩空气进行吹扫、如系统较长时,可采用几个排污口分段进行排污和检查,此项工作应按次序连续反复地进行多次。最后用白纱布浸湿后固定在木板上,放在距排污口300~500mm处进行观察。如白布上无吹出的污物,则认为合格。
(2)制冷系统的试验
制冷系统内的污物吹净后,应对整个系统(包括制冷设备、阀门)进行密封性试验其中包括压力试验,真空试验和充液试验三个阶段。
1)压力试验
a.对于氮制冷系统,用压缩空气进行试压。高压侧(指自压缩机排出口起经冷凝器到节流阀前)的试验压力为1.8MPa,低压侧(指节流阀起经蒸发器到压缩机吸入口)的试验压力为1.2MPa。
打进试验压力后要稳压24小时,其中前6小时内因系统中的空气被冷却而产生的压力降一般不大于0.02~0.03MPa。后18小时,当室内温度恒定不变或变化极微时,以不出现压力降为合格。如室内温度有变化时,应每隔1小时记录一次室温和压力数值,但试验终了时的压力值应符合下式计算值:
式中 P1、t1:--分别为试验起始时的压力和温度,MPa、℃;
P2、t2:--分别为试验终了时的压力和温度,MPa、℃。
在试验进行过程中,以肥皂水涂在各焊口、接口和阀盖接合缝处,检查有无泄漏。发现泄漏处应做出标记,待泄压后修整。修整后再重新试压,直到合格为止。试验如使用制冷压缩机本身,则在压缩机入日过滤两处也上自布,以防止灰尘进入气缸。运转试压时需间歇进行。排气温度不得超过140℃。
为缩短试压时间,可先将整个系统以低压端试验压力(1.2MPa)试漏,待低压试验合格后,再关闭节流阀将高低压系统隔离。然后将低压管道系统的空气抽到高压管道系统,使高压系统升至试验压力(1.8MPa)再进行检查。
b.对氟利昂制冷系统的试压,多采用钢瓶装的压缩氮气进行。钢瓶装氮气时,也可用压缩空气,但必须经过干燥处理后再充入制冷系统。
瓶装的高压氮气要经过带压力表的减压阀减压后方可充入,同时可以控制充气压力。充气试验压力见表14-6-2。以F-12为制冷剂的制冷系统充气试验的原理图见图14-6-19。首先将氟气从压机
表14-6-2
图14-6-19 利昂制冷系统充气试验操作示意1一压缩机;2-冷凝器;3一贮液器,4一热力膨胀阀;5-蒸发器:6-排气截止阀;7-吸气截止阀;8-出波阀;9-级气瓶;10-减压阀
排气截止阀的旁通孔充入制冷系统,待系统内充足1.0MPa的氮气后,关闭贮液器的出液阀(如无贮液器时可关闭管壳式冷凝器的出液阀),然后再开大氦气瓶上的减压阀,使贮液器出液阀前的高压侧升压到1.6MPa,稍待片刻就停止充气。
检漏方法与氨系统相同。待充气24~48小时后;观察压力值未下降就认为合格
压力试验合格后,将系统抽成真空,以检查系统在真空条件下运行的密封性,为充灌制冷剂准备条件
2)真空试验。
a.氨制冷系统的真空试验应用真空泵进行。如无真空泵时也可用制冷压缩机。方法如下:
将压缩机的专用排汽阀(或排汽口)打开,抽空时将气体排入大气,通过压缩机的吸气管道使整个系统抽空。
制冷系统的真空度应比当地的大气压力值低2.67~4KPa以下。在上述真空条件下,整个系统的真空度在18小时内无变化即为合格。试验结果用U型水银压差计检查。
b.小型氟利昂制冷系统的真空试验,如用本身的压缩机进行时,也可以利用图14-6-19所示的系统,将氨气瓶改为油杯。在抽气工作开始前,可将排气截止阀向上关闭,充气管作排气管,插入盛冷冻机油的油杯中,观察管口冒气泡的情况。若在5分钟内无气泡冒出,则可认为系统内气体已基本抽完。对于全封闭、半封闭压缩机和以大型压缩机所组成的氟利昂制冷系统,则不能以本身的压缩机抽真空,而应将图14-6-19中所示的氨气瓶,改换为真空泵进行系统抽真空作业。
3)充液试验
a.在系统正式充灌制冷剂前,必须进行一次充液试验,以验证系统能否耐受制冷剂的渗透性。
对于氨制冷系统则应在真空试验进行过后,在真空条件下将制冷剂充入系统,使系统压力达到0.2MPa后,停止充液,进行检漏。检查方法是将酚酞试纸放到各个口、法兰及阀门垫片等接合部位。如酚酞试纸呈现玫瑰红色,就可查明渗漏处。
已查明的渗漏处应作好标记,待将有漏氨部位的局部抽空,用压缩空气吹净,经检查无氨后才允许更换附件。
需修焊的附件应将系统内的氨和空气中的氨排尽后再作焊接,否则应在制冷机房外面进行修焊。
b.对于氟利昂制冷系统,待充液后系统内压力达到0.2~0.3MPa时就可进行检漏试验。检漏方法可以用肥皂水、烧红的铜丝、卤素喷灯或卤素检漏仪。
图14-6-20素喷灯结构示意1-内胆;2-酒精盆;3-吸气软管;4一开关;5-壳体
检查方法如下:
当将烧红的铜丝接触到氟利昂-12(F-12)蒸汽时则呈青绿色。
卤素喷灯是一种有特殊燃烧嘴的酒精灯,结构如图14-6-20所示。在喷灯的内胆内贮存乙醇或甲醇(有毒)。使用卤素喷灯时,先把酒精盆里的乙醇点燃,用来加热灯体和喷嘴。热量从灯体传给内胆,并将内胆中的乙醇加热使其汽化,增大其压力。待酒精盆里的乙醇将烧尽时,就微开阀杆,使乙醇蒸汽从喷嘴喷出,并连续燃烧。当乙蒸汽以高速通过喷嘴时,使喷射区的压力低于大气压力,这样外部空气就从吸气软管吸入。检漏时,只要将吸气软管的管口靠近制冷系统各个管接头的焊缝处,如有渗,吸气软管就吸入氟利昂蒸汽,经燃烧,火焰就会发出绿色或蓝色的亮光。颜色越深则说明氟利昂渗漏的越多。
氟利昂燃烧产生的光气对人体有毒,如发现火焰呈现紫绿色和亮蓝色时,宜改用肥水作进一步试漏。
发现渗漏时,将氟利昂排尽后,再用压缩空气吹扫后,即可更换连接件或进行补焊。
试漏合格后,可对系统低压侧管道和设备进行保温施工。
5、管道保温、涂色
(1)管道保温
在蒸发压力下工作的管道,以及冷冻水或盐水管道均须保温。保温材料、保温厚度均按设计要求。
制冷管道常用的保温材料有软木、沥青膨胀珍珠岩、沥青膨胀蛭石、玻璃棉毡及超细玻璃棉等。
保温层厚度如设计无规定时,所有低压管宜采用50mm。
管道保温前,应除锈,外刷樟丹防锈漆两道。
(2)管道涂色
为便于操作管理,应在所有管道外表面或保温层外面涂上不同颜色的油漆,或画上表明介质流向的箭头,以便标明辨别。
对于氨制冷管道,涂色规定如下:
氨排汽管--深红色
氨吸汽管--蓝色
高压氨液管--黄色
放油管--黑色或棕色
冷却水给水管--天蓝色
冷却水排水管--淡紫色
低温水供水管--绿色
低温水回水管--棕色
氟利昂制冷系统管道涂色规定与氮制冷管道相似。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大气治理
返回版块5.43 万条内容 · 270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布袋除尘器的结构特点布袋除尘器的结构特点 布袋除尘器,作为一种高效的粉尘收集设备,其本体结构主要包括上部箱体、中部箱体、下部箱体(灰斗),以及排灰系统和喷吹系统等多个关键组件。这些组件的精心设计,确保了除尘器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行,实现对粉尘的有效收集与处理。1、上部箱体 布袋除尘器的上箱体,主要包含上盖板与静气出风口两部分。在小型脉冲布袋除尘器中,通常采用单层盖板设计,而大型设备则可能选用双层盖板以增强结构强度。为确保除尘器的负压状态,其密封性能至关重要,这里通常采用密封胶条进行严密封堵,以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制冷系统管道的安装方法介绍,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