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漆废气的特性及治理对策
一、UV漆的“性格画像”——四个关键词
1.几乎无溶剂,但“残余单体”是VOCs主角
固含>95%,涂布时只有少量活性稀释剂(丙烯酸丁酯、TPGDA、HEMA 等)没有交联,成为废气中90%以上的VOCs来源。
2.极易聚合
丙烯酸酯遇到>60 ℃、紫外或金属壁面催化,数秒即可聚合成“胶”,堵塞填料、催化剂或蓄热陶瓷。
3.臭氧副产物
汞灯/准分子灯在185 nm处发射,使O?→O?,出口常带0.3–1.5 ppm臭氧,嗅阈值0.05 ppm,投诉多来自臭氧。
4.漆雾“粘+硬”
树脂在喷房已被半固化,颗粒粒径0.1–5 ?m,既有黏性又易结成硬壳,常规旋流板或干式纸盒2–3天就被糊死。
二、治理思路——“先除雾、再除味、后除VOCs、全程防堵”
1.预处理(防堵为第一要务)
① 迷宫干式过滤(G4+F7)→ ② 水旋/水帘降温并去除大颗粒 → ③ 微雾调湿(RH 70%)让残余树脂“吸水增重” → ④ 高效除雾器(除水除雾滴)【感觉这个预处理不妥,因为前面用了干式过滤器了,哪还有大颗粒給水旋/水帘去除大颗粒的?理应是先采用旋流板塔或者气动喷淋塔去除大颗粒的颗粒物;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他们在大于60℃的时候才聚合,那开始进入到废气是否温度没有这么高,就不聚合了?】
关键点:水温<30 ℃,循环水加NaOH至pH 9–10,把丙烯酸酯皂化成水溶性盐,减少黏壁。
效果:可把0.3 ?m以上漆雾降到<5 mg/m?,后续沸石或活性炭寿命延长3–5倍。
2.核心工艺选型——“看风量、看浓度、看钱包”
工况 |
推荐路线 |
排放水平 |
备注 |
大风量(>3万m?/h)低浓度(<300 mg/m?) |
沸石转轮(10–20×浓缩)+RTO(三室,820 ℃) |
NMHC ≤ 20 mg/m?,臭气≤200 |
最主流、最稳 |
中风量5千–3万m?/h,浓度300–1000 mg/m? |
喷淋+除湿+RCO(300–350 ℃) |
去除率>97%,电耗低 |
催化剂选Pt-Pd/堇青石,前端必须除硅烷 |
小风量<5千m?/h,浓度<500 mg/m? |
迷宫过滤+颗粒炭(四吸一脱)+催化燃烧 |
一次性投资最低 |
炭层温度联锁<45 ℃,防自燃 |
仅除味、浓度<100 mg/m? |
喷淋+臭氧分解+UV光解+蜂窝炭 |
嗅阈值达标 |
光解后留1 s停留段,把O?→O?,避免臭氧二次污染 |
3.关键细节——“让丙烯酸酯不聚合”
管道风速14–16 m/s,直角弯头加导流片;每日定时喷乙二醇醚清洗液,把壁面“刚长出的”低聚物溶解冲走。
转轮脱附温度≤180 ℃,防止HEMA在沸石孔道内热聚合;脱附用洁净热氮,含氧量<5%,避免自由基引发交联。
RTO燃烧室停留1.0 s,但入口温度控制在<850 ℃,减少丙烯酸酯高温裂解生成CO和甲醛的副反应。
催化剂层前加1 ?m玻纤滤层,拦截微量Si助剂,防Pt中毒;每8000 h做1次催化活性再生(450 ℃空气焙烧)。
4.二次污染物控制
臭氧:末端加MnO?/Al?O?催化分解层,空速10000 h??,O?<0.05 ppm。
废水:水旋系统排液含乳化树脂,COD 5000–8000 mg/L,经“酸破乳—混凝—Fenton—砂滤”后,COD<300 mg/L回用。
危废:饱和活性炭、废沸石、废滤棉均属HW12,需交有资质单位,吨处置费约4000–5000元。
5.运行成本速算(按30 000 m?/h,150 mg/m?,年运行7200 h)
电:转轮+RTO共装机180 kW,负荷70%,年电费≈68万元。
天然气:RTO热回收95%,补燃约12 m?/h,年燃气费≈26万元。
耗材:干式过滤棉1.2万元,转轮离线清洗2次/年3万元,合计≈5万元。
总运行成本≈99万元/年,单位成本≈0.46元/m?废气,低于溶剂型涂装线平均0.6–0.8元/m?。
三、结论
UV漆废气“低溶剂浓度、高聚合风险、高臭氧副产、高漆雾黏度”,必须走“先高效除雾-再浓缩-后燃烧/催化”路线;只要把预处理做扎实、控温防聚合、末端加臭氧分解,就能稳定达到NMHC≤20 mg/m?、臭气浓度≤200的无组织与有组织双达标,长期运行费用也比传统溶剂型漆废气低20–30%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大气治理
返回版块5.43 万条内容 · 270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SCR脱硝还原剂的原料种类SCR脱硝还原剂的原料种类 常用的脱硝还原剂有液氨、氨水和尿素。 (1)液氨。常温下,液氨(又称无水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恶臭味,通常以加压液化的方式储存,转化为气态时会膨胀850 倍。由于氨是B2类(高毒性、燃烧性)物质,氨气在与空气混合物中的浓度达到15%~28%,遇到明火会燃烧和爆炸;泄漏时,会对人身安全造成相当程度的危害。因此,在交通运输及SCR系统现场使用过程中,都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UV柒治理技术介绍,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