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水处理 \ 环保设施的“成本困境”与“解困之道”

环保设施的“成本困境”与“解困之道”

发布于:2025-09-21 05:35:21 来自:环保工程/水处理 [复制转发]

环保设施的“成本困境”与“解困之道”

环保设施“用不起”又“不敢停”确实是很多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遇到的现实困境。这背后是高昂的运行成本和严格的环保监管之间的双重压力。
1. 环保设施的双重困境
    当前许多企业,尤其是工业生产企业,在环保设施方面正面临一个两难的局面:
  · “用不起”的运营成本:环保设施的投资和日常运行维护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例如,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25年4月,已完成全过程超低排放改造的钢铁企业,吨钢超低排放改造投资约474.35元,吨钢平均环保运行成本也高达约218.43元。这对于利润空间本就有限的传统行业来说,负担很重。同时,像活性炭吸附这类废气处理设施,还面临处理成本高、治理效果不理想等痛点。
· “不敢停”的监管压力:由于环保设施运营成本高,部分企业可能选择不正常运行甚至停用环保设施来压缩成本。但这面临着巨大的法律风险。例如,广东省江门市就有企业因废气治理设施未开启运行或未填充活性炭,被处以罚款、查封,甚至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严禁通过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
2 .困境背后的深层原因
这种双重困境的背后,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

· 经济下行压力:近年来,一些环保企业自身也面临经营压力。2025年一季度广东省环保产业运行分析报告显示,超半数企业面临营收利润双降压力,应收账款高企。E20环境平台总经理薛涛调研发现,环保市场需求下滑,企业应收账款增加,无论是政府的欠款还是甲方的欠款都在上升。这可能导致企业在环保投入上更加捉襟见肘,甚至部分环保设施运营商也因资金问题而倒闭或停止运营。
· 技术改造成本高昂:特别是对于传统重工业,绿色转型的资金需求巨大。以钢铁行业为例,测算到2025年底要实现超过80%的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目标,全行业还需再投资约2000亿元左右;而到2060年实现“双碳”目标,全行业大约需要20万亿元资金投入,平均每年投入超5000亿元。
· 融资渠道受限:银行在向钢铁这类企业提供贷款时,仍受到“两高一剩”(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政策限制,影响了新增授信和信贷规模。虽然截至2024年末我国绿色信贷余额已达36.6万亿元,但钢铁行业获得的绿色信贷占比不足1%,这与钢铁行业碳排放占全国15%的比例严重不符。
· 政策执行与公平竞争:不同地区、不同企业在环保改造的进度和力度上存在差异。走在超低排放改造前列的企业在取得巨大绿色成效的同时,也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竞争力。而非重点区域部分企业由于资金压力等原因,超低排放改造进展缓慢。这种环保成本的差异加剧了企业不公平竞争,带来“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
3. 可能的出路与解决方案

打破环保设施“用不起”又“不敢停”的困境,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共同努力:
1 对企业而言
· 技术升级与模式创新:积极寻求和应用更经济、高效、稳定的污染治理技术和模式。例如,浙江省新区重点推介的活性炭“分散吸附—集中再生”治理新模式,就被证明能帮助企业在实现废气稳定达标排放的同时,大幅降低运行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 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完善的环保设施运维台账并如实记录,强化日常管理维护,确保治污设施与生产同步运行,杜绝“设施不用、不会用、不能用、带病使用”等现象。
· 积极申请政策支持:密切关注并申请国家及地方的各类污染防治、环保补贴、绿色信贷等资金支持。例如,江苏省就设立了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支持范围涵盖水、气、土、固废、新污染物治理等多个领域。
2 对政府及监管部门而言
· 强化政策支持与资金引导:
 · 加大对企业环保设施优化升级的支持力度。
 · 推广减污降碳协同机制,探索包括碳市场、排污权交易等在内的市场激励机制。浙江就在深化排污权交易改革创新,并有序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总磷等污染物纳入全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范围。
 · 完善并落实污染者付费原则,调整公共服务的价格体系,保障环保设施的运营费用。
· 提升监管效能与服务意识:
 · 推行非现场监管模式,优化服务水平,减少对守法企业的干扰,同时精准打击违法行为。
 · 坚持严格公正执法,对任何环境违法行为做到“零容忍”,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 着力解决拖欠账款问题:切实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等法规,保障提供公共服务的环保设施的运营费用能及时支付,减轻企业现金流压力。
4. 总结
    环保设施“用不起”又“不敢停”的困境,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生态环境治理深化过程中一个复杂而现实的挑战。它背后交织着企业成本压力、技术瓶颈、政策执行以及市场公平等多重因素。
    破解这一困境,没有一蹴而就的简单答案,关键在于找到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点。这需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努力降低成本,也需要政府通过强化政策支持、严格公正执法和改善营商环境来为企业减负和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最终目标是让环保设施不仅能“用得起”,也能“用得好”,真正成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助推器,而非沉重的负担,从而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赢。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 yj蓝天
    yj蓝天 沙发

    环保设施成本分析,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2025-09-26 07:21:26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处理

返回版块

42.86 万条内容 · 148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光电催化的双重驱动:光能与电能的协同效应

光电催化的双重驱动:光能与电能的协同效应 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能源需求的提升,催化技术在新能源开发和污染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光催化和光电催化,因其无需高温高压、绿色环保等优势,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将深入解析传统光催化与光电催化的效率差异,揭示光电催化中的光能与电能协同驱动机制,为相关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传统光催化是指利用半导体材料(如TiO?、ZnO等)吸收光子产生电子-空穴对,通过这些激发态载流子参与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完成污染物降解或化学合成等任务。其基本过程包括: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