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暖通空调 \ 制冷技术 \ 收藏!关于多联机安装施工的一条龙讲解!

收藏!关于多联机安装施工的一条龙讲解!

发布于:2025-09-18 10:22:18 来自:暖通空调/制冷技术

来源:制冷世界

|

作者:小冷

[复制转发]


安装前期准备工作

1)施工图会审: 了解本工程设计要求达到的技术标准,明确工艺流程,质量要求。

2)工程配合会议: 根据图样会审结果确定 专项工程之间的配合。

3)预埋和预制管件工程会议 : 将需要由他方进行施工的各种预埋和预制管件,就其施工要求和工程进度与责任方进行确认。



多联机系统设备安装

(一)室外机安装   

1.室外机的起吊和运输

1)用4条?6mm以上的钢丝把室外机吊起搬进。

2)为避免室外机表面擦伤、变形,在钢丝接触空调表面的地方加上护板。

3)吊装完毕,撤掉运输用垫板。


    


2.室外机安装场所

1)室外机应放置于通风良好且干燥的地方。

2)室外机的噪声及排风不应影响到邻居及周围通风。

3)室外机安装位置应尽可能在离室内机较近的室外。

4)应安装于阴凉处,避开有阳光直射或高温热源直接辐射的地方。

5)不应安装于多尘或污染严重处,以防室外机换热器堵塞。

6)不应将室外机设置于油污、盐或含硫等有害气体成分高的地方。


3.室外机安装位置空间

1)安装室外机时,电源设备尽量安装在室外机侧面。

2)确保必要的室外机维修空间。

3)10HP(匹)或以上室外机的左、右侧应确保有100mm间隙(以10HP或以上室外机为例,室外机组放置尺寸距离如下图所示)。


    


4)6HP以下室外机的左、右侧至少要留有600mm的间隔(见下图)。


4.室外机安装基础

    


1)混凝土的混合比例为1份水泥、2份砂、4份石子。

2)加强筋为直径10mm的钢筋,以300mm的间隔放入。

3)在混凝土地面上设置基础时,不需要碎石,但该部分的混凝土表面必须有凹凸。

4)须在基础的周围设置排水沟,留意室外机化霜水的排水情况。

5)安装在屋顶时,须注意屋顶地面的强度,并采取防水措施。


5.室外机摆放顺序及主、从机的设定

1)16HP机放在靠第一分歧管一侧(具体放置见下图)。

2)排列顺序依次为16HP、14HP、10HP。

3)将16HP机设定为主机,14HP和10HP设定为从机。


    


(二)室内机安装  

1.室内机安装位置的选择

1)能保证最佳的气流分布,无障碍物影响空气气流流动。

2)墙面能支撑机器重量,并能流畅地排出冷凝水。

3)能保证所连接的管路长度在允许的范围内,并留有足够的维修空间。

4)附近无强电磁场干扰,以免影响控制性能。

5)安装处无硫磺气体、矿物油等,防止机体及配件被腐蚀。


2.安装步骤

1)开箱检查室内机型号、名称应与设计图样一致。

2)在天花板开口尺寸确定的情况下,把冷媒配管、排水配管、室内外机连接配线、线控器软线引至相应位置。

3)检查天花板开孔处是否能承受空调室内机的重量,如果不牢固,应进行加固。

4)用安装模板纸确认室内机与天花板开口部分尺寸。

5)把室内机安装到吊架上,通过调整螺母的位置将机器调至适当位置。

6)调整室内机至正确位置后,检验室内机的水平。

7)拧紧螺母,用保温材料包裹吊架金属。

8)在配管、布线工作完成后装面板,并将面板与天花板、面板与室内机的接触部分完全密封。


3.安装实例(以MDV吊顶式四面出风室内机为例,见下图)

    


1)按安装纸板外形在天花板上开880mm×880mm的方孔。

① 天花板开口中心与空调器主体中心相同。

② 确定连接管、排水管及电器连线的长度和出口。

③ 为保持天花板水平并防止振动,必要时需加强天花板的强度。


2)按安装纸板四角的安装吊钩孔确定安装吊钩位置。

① 在房顶或楼顶按所确定位置钻4个?12,深50~55mm的孔,然后埋设膨胀吊钩(附件)。

② 安装时,安装吊钩凹面应面对膨胀吊钩,并根据天花板的高度决定安装吊钩的适当长度,多余部分应切除。

③ 天花板高度较高时,将安装吊钩从中间锯开,根据天花板的高度用?12钢筋圆条焊接成一体。


3)用4根安装吊钩上的六角螺母均匀调节并确保主体平衡。

① 如果排水管侧倾斜,可能引起水位开关误动作,产生漏水现象。

② 调节主体的位置,确保与天花板四边的间隔均匀,并且主体的下底面要凹进天花板底面10~12mm。


4)主体位置和水平调整好后,紧固安装吊钩上螺母固定住空调器。


        


多联机制冷管路的施工

1.配管布置

1)在配管排管施工过程中,配管端口一定要封堵并用塑料袋包裹好,不要直接放置在地面或与地面摩擦,其操作方法如下图所示。


    


2)铜管穿出户外时,雨水易进入管内,尤其是当管道呈垂直状态时需特别注意。


    


3)下雨时施工,要密封好配管端口,防止雨水侵入,其操作方法的正误如下图所示。


    


2.配管的管径尺寸及分支组件的选定与安装

1)分支组件选用分歧管还是分集管根据室内机的布局来定,目前采用分歧管的较多。

2)配管安装应从离室外机最远的室内机开始。

3)除第一个分支管以外,其他分支接头应根据所连接的室内机的容量之和来选择。


    



4)室外机与第一分歧管之间的配管,其管径应与室外机上的配管管径相一致。

5)做好记录。

6)分歧管之间的配管管径由连接的室内机总容量来选择,该管径不能超过室外机相应的气、液管管径。


3.配管与分歧管的连接

1)分支接头或端头要严格按原则安装,避免因不平衡流动或机油的短路而引起的系统运行不好或制冷剂流动噪声。

2)若配管尺寸与分歧管尺寸不一致,则要用割刀在分歧管上割出所需要的管径尺寸。

3)分歧管可水平安装或垂直安装,如下图所示。


    


4)分歧管与配管的连接采用焊接。


    


4.节流部件安装

    


1)电子节流部件安装时应垂直向上水平安装,禁止倾斜、倒置。

2)电子节流部件与室内、外机配管连接时,应用两只扳手操作,以免铜管变形或开裂。

3)电子节流部件与室内、外机配管连接时,应采用喇叭口连接,禁止直接采用焊接连接,因为焊接产生的热量会经铜管传至电子膨胀阀,导致电子膨胀阀损坏。

4)连接时需注意连接方向。


5.配管与室内机的连接

1)取下室内机抛光管上的扩口螺母。

2)将扩口螺母套在配管上,对配管进行扩口加工。

3)安装时,抛光管接头的锥形面与配管的扩口面要充分接触,中心对准。

4)用两把扳手,一把固定抛光管接头,一把扭转扩口螺母,螺母不能拧得太紧或太松,适当即可。


6.配管与室外机连接

7.焊接方法

    


8.扩口工序的作业顺序

1)把盘铜管拉直,根据长度需要用割刀将铜管割断。

2)铜管口向下,去毛刺,轻敲铜管,清除毛刺粉末。

3)扩口加工前,要将扩口螺母插入铜管。

4)用扩管器夹住铜管,扩管器规格要与铜管尺寸相匹配,且扩管器内壁要干净,冲模面到管端面的尺寸必须留足,否则会产生气体泄漏。

5)将冲件尖头对准扩口模具的中心,缓慢转动手柄,使冲件旋转压向铜管端面将其压成喇叭形,退出冲件。

6)取下扩口夹具,检查扩口部的大小是否合适,将扩口螺母推进试试。


9.配管的弯管

    


10.制冷剂配管的冲洗

1)用两根耐压软管,一根连接室外机的液侧配管与联程表;另一根一头连接室外机的气侧配管,另一头管口空着。

2)用手掌按住此空着的管口,打开氮气钢瓶的总阀门(注意氮气钢瓶要安装减压阀),使经过减压后的氮气压力升至0.5MPa时迅速拿开按住管口的手掌,使氮气快速从管口喷出,这就是一次冲洗。

3)管口需放置一块干净的布,氮气喷在布上,可以发现随高速氮气带出的脏物,有时还会发现布有些潮湿,表明管内有水分,应再次冲洗。


    


11.配管存油弯的安装方法

    


12.冷媒配管横向走管(铜管)时支、吊架间隔

    


13.制冷剂铜管的保温

1)保温材料。

2)保温管管径尺寸与铜管要匹配。

3)保温管之间的接缝一定要挤紧,最好用大两号或三号的保温材料包裹再粘牢。

4)分支组件的保温尤其重要,稍微有点缝隙就会产生凝露现象。

5)室内机的配管连接部位,要用随机附带的保温材料包好,再用塑料带包扎好,不可以露出管接头、扩管螺母、铜管。

6)保温完成后用包扎带包裹好,但不能包裹太紧以免保温材料保温失效。

7)保温材料的厚度按管子大小决定。


    


14.冷媒配管气密性实验

1)加压操作。

2)注意事项。

① 气密性试验压力最高不应超过2.8MPa。

② 管道过长时,应分段检查:室内侧、室内侧+竖直、室内侧+竖直+室外侧等。


15.冷媒配管检漏

1)听感检漏:用耳朵可以听到较大的漏气声。

2)手触检漏:将手放到管道连接处感觉是否有漏气。

3)肥皂水检漏:可发现漏气处冒出气泡。

(五)冷媒追加工程

    


        


【免责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制冷技术

返回版块

14.66 万条内容 · 87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翅片管换热器在低温环境下的设计计算

在低温工况下,翅片管换热器的结霜现象普遍存在,受地域气候、环境温度及季节更替影响,其结霜面积通常占换热器总表面积的60%-85% 。霜层沉积会显著增加冷壁面与空气间的导热热阻,导致传热效率下降,同时霜层增厚还会阻塞翅片间隙,加剧空气流动阻力,进一步降低换热性能。针对这一挑战,设计计算需综合考虑霜层动态生长特性与传热强化策略,例如通过优化翅片间距、管排布局等结构参数平衡紧凑性与抗结霜能力,并采用分区计算模型精确分析液相、气相区的传热特性差异。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