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工作已改变了过去重建设、轻治理,上项目、求速度的发展模式,而更关注人的需求,这必将映射到城市供排水发展路径上。”9月28日,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长周骅在“2025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上指出。
周骅
01 .
上海供排水基本情况
周骅首先介绍了 上海供排水体系 的基本情况。
供水方面, 上海 依托青草沙、陈行等四大水库,通过 600公里原水管渠、22座原水泵站,将水输送至39座自来水厂,这些水厂日供水能力达1260万立方米,2024年供水量29.3亿立方米,且基本实现深度处理工艺全覆盖。经处理的水通过4.05万公里自来水管线、990万只自来水表输送给终端用户,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约99.9%。
排水方面, 上海的 排水管线长 3.05万公里,污水干线198公里,有1365座排水泵站(以强排模式为主,排水能力6085立方米/天),43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 1071万立方米,2024年处理量31.9亿立方米,污水厂尾水平均水平优于一级A排放标准。
02 .
城市功能和定位的主要变化
周骅从相隔10年的两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有关表述与要求的变化,分析其对城市供排水的引领性影响。
1、叙事的变化:从“增长”叙事到“存量”叙事的转变
2015年 的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形势的判断为中国 “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将城市定位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核心关切是“管理巨大的、仍在持续的增长动能”;2025年 的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则提到, 中国城镇化 “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两者表述存在差异:2015年侧重“过去式”的历程总结,2025年则明确增长仍在,但已进入收窄期,即将迈入稳定发展期。
2、维度的变化:从满足居住舒适性,跃升到追求全面卓越的综合系统
2015年城市核心追求是宜居;2025年则将宜居作为6个维度之一,由 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 6个维度共同构成发展方向。这意味着城市发展已从满足基本居住舒适需求,迈向追求涵盖经济动能、居住舒适、城市文明等在内的全面综合 和 卓越 的 系统。
3、“安全”与“韧性”的变化:从安全原则,转向具体的、工程性的韧性建设任务
2015年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今年则提出“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前者侧重底线性、基础性,后者更体现主动性、系统性。
4、“生态环境”和“美丽”的变化:从指标衡量到更加突出人的感受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明确了划定“五线”、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提标改造、整治黑臭水体、保护饮用水水源安全、城市双修等任务;2025年则提出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尤其强调“减污降碳扩绿协同增效” , 新增 了 “扩绿”。
在 周骅 看来,减污仍是当前重点,既要应对现存污染,也要巩固已有成果;降碳指向发展方向;新增的 “扩绿”,除字面含义外,更关联生活品质提升。两者对比可见,城市生态环境可用诸多指标衡量,而“美丽”的核心在于 突出 人的感受。
总结城市功能和定位的以上四 个变化,首先是叙事的变化,叙事变化催生了维度的变化,维度变化又推动了含义的深化。这些变化背后, 核心 是 更加 突出人的需求与感受, 更加主动和全面,这必将映射到城市供排水体系的发展路径。
03 .
主要问题和破题思路
周骅例举了上海供排水体系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以及基于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推进的探索实践。
首先是二次供水接管改造。 截至 2024年底,上海全市已接管约 3.2 亿平方米。按照《上海城市管理精细化三年行动计划( 2024-2026年)》,2024-2026年全市“新增接管1.5亿平方米”的目标,其中中心城区 7000 万平方米。 上海城投水务集团因服务中心城区,需完成这 7000万平方米小区的监管目标。 二次供水接管改造现在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小区二供改造和二供运行资金问题。
周骅认为,应该用创新来破解二供问题。 创新是此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六个维度之首。不仅包含技术创新,还有体制机制创新。 例如,依据现行《民法典》与《物权法》,二供设施属 于 私有产权, 在这样的 性质 下 ,其运行费就应属物业管理费 和大修理基金 范畴,而非水价组成部分 ,由此还带来的是 居民有权选择由 二供的运行者,但 自来水公司 可否选择 管理 哪些 二供。 在体制不变下能不能用机制突破, 目前 上海 正 在部分区域 就此开展研究与尝试。
其次是雨天污水溢流问题。 自 2016年环保督查以来已历经三轮,每轮均会提及。其成因复杂,对应治理方式也多样,包括管网整治、混接改造、合流制管网改分流制、初雨调蓄设施建设、深隧调蓄工程试验、快速处理工艺等。
周骅认为,应对雨天溢流问题应该从被动抵御走向主动控制。 这核心区别在于抵御是抵抗,是抗争、是对抗,是一种不退让,主动控制是在承认雨天溢流是自然循环组成、不可避免的前提下加以设防,是在接受前提下的合理控制,是预设前提下的控制,上海相关政府部门会同企业已经做了溢流控制的路径探索,还需要实践进一步回答。
周骅最后总结提到, 10年前后两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已经表明,城市工作已改变了过去重建设、轻治理,上项目、求速度的发展模式,而更关注人的需求。
面向新发展阶段,城市供排水应当顺应变化,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根本,在 “量”的积累上追求“质”的突破与能级跃升,从被动抵御转向主动预见和管控,不断创新破题,建设美丽上海。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水处理
返回版块42.86 万条内容 · 1489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