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中的絮凝过程如同艺术创作,通过观察絮团状态即可精准判断药剂投加情况。根据涂山环保的实践经验,絮凝效果可分为四个等级:
聚合氯化铝(PAC)作为混凝剂,其投加量直接影响絮凝效果的核心。通过观察絮团状态,可以准确判断投加量是否合适:
?? 机理解读 :PAC水解产生铝盐水解产物,通过电中和作用使胶体脱稳。投加量不足时电荷中和不彻底;过量时胶体发生再稳。
聚丙烯酰胺(PAM)作为絮凝剂,其投加量的判断更需要细致观察:
??? 温度影响 :冬季水温低时,PAM水解速度慢,需增加10-20%投加量或延长溶解时间。
?? 实用技巧 :每日进行烧杯试验,建立不同水质条件下的最佳投加模型。
记住最好的判断标准: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水处理
返回版块42.86 万条内容 · 1489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总磷(TP)超标生物 化学双效除磷实战指南总磷(TP)超标生物+化学双效除磷实战指南 出水总磷(TP)超标,堪称污水排放标准的“终极Boss”之一。成因复杂,生物系统失调、后端沉淀不足都可能导致。单靠一种方法往往难以稳定达标,“生物+化学”组合拳,才是治磷的王道! 本文带你精准定位超标的根源,并提供从工艺调控到化学加药的全程解决方案,让你轻松应对TP超标难题。 一、 先辨“磷”身:找准问题,再出对策 处理TP超标,第一步是搞清楚超标的是哪种磷: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