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磷(TP)超标生物+化学双效除磷实战指南
出水总磷(TP)超标,堪称污水排放标准的“终极Boss”之一。成因复杂,生物系统失调、后端沉淀不足都可能导致。单靠一种方法往往难以稳定达标,“生物+化学”组合拳,才是治磷的王道!
本文带你精准定位超标的根源,并提供从工艺调控到化学加药的全程解决方案,让你轻松应对TP超标难题。
一、 先辨“磷”身:找准问题,再出对策
处理TP超标,第一步是搞清楚超标的是哪种磷:
1. 可溶性正磷酸盐:生物释磷产生,是生物与化学除磷的主要对象,占比最高。
2. 颗粒态磷:附着在悬浮物(SS)上,加强沉淀、过滤即可去除。
3. 有机磷:难以直接处理,通常需通过高级氧化“破解”为正磷酸盐再处理。
绝大多数超标问题,都出在可溶性正磷酸盐没处理好!
二、 生物除磷:问题关键在“厌氧环境”
生物除磷靠的是聚磷菌(PAOs)“厌氧释磷-好氧吸磷”的作用循环,一旦失效,问题常出在“厌氧环境”被破坏:
·
症状:DO或硝酸盐(NO??-N)闯入厌氧区。
对策:
控制好氧区末端DO在2.0-2.5mg/L;
优化内回流比与回流点位;
在内回流渠道设脱气区。
2. 碳源不足,“粮食”不够:
症状:厌氧区释磷不显著。
对策:在厌氧区投加外部碳源(如乙酸钠),或调整初沉池保留更多VFAs。
症状:污泥龄(SRT)过长或过短。
对策:将SRT控制在5-10天合理范围内。
三、 化学除磷:精准投加,省钱又高效
当生物除磷无法独立达标时,化学除磷就是你的“终极武器”。
1.药剂怎么选?
铝盐(如PAC):絮体轻,适合后接过滤工艺;pH适应广(5.5-6.5)。
铁盐(如三氯化铁、PFS):絮体重、沉降快,pH范围宽(6.0-8.0),更常用。
(1)前置投加(初沉池前):去胶体磷,减生化负荷,但污泥量增大。
(2)同步投加(好氧末端/二沉前):最常用!借助生物絮体协同沉淀,效果好。
(3)后置投加(深度处理):去磷最彻底,但需增加设施,成本高。
(1)理论估算:按化学方程计算,为基础投加提供参考。
(2)烧杯试验:现场小试确定最佳投加量,不浪费每一克药剂。
四、 实战案例:双拳组合,TP从1.2mg/L→0.3mg/L!
背景:华南某污水厂,执行一级A标准(TP≤0.5mg/L),出水TP长期波动于0.8-1.2mg/L。
诊断:厌氧区硝酸盐浓度高达1.5mg/L,碳源不足,生物除磷失效。
行动:
生物端:内回流比从200%调至150%,增设脱气区;厌氧区投加乙酸钠。
化学端:好氧末端同步投加PFS,经烧杯实验确定投加量为45mg/L。
结果:两周后,出水TP稳定在0.3mg/L左右,吨水药耗成本仅增加3分钱!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水处理
返回版块42.86 万条内容 · 1489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污水处理 AO工艺运行过程控制因素 后篇污水处理 | A/O工艺运行过程控制因素 后篇 6)混合液回流比:R的大小直接影响反硝化脱氮效果,R增大,脱氮率提高,但R增大增加电能消耗增加运行费。 7)缺氧池BOD5/NOx--N比值:H>4以保证足够的碳/氮比,否则反硝化速率迅速下降;但当进入硝化池BOD5值又应控制在80mg/L以下,当BOD5浓度过高,异养菌迅速繁殖,抑制自养菌生长使硝化反应停滞。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废水除磷技术探讨,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