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物中心已死?
商业综合体的野心与困境
在 电商冲击 与 消费升级 的双重压力下,传统购物中心正面临生存危机。然而商业综合体却以更庞大的体量和更复杂的功能持续扩张,试图成为城市生活的终极容器。
商业综合体一方面要创造吸引人流的新型空间体验,另一方面又要应对同质化、数字转型和运营效率的多重挑战。
这些巨构建筑如何真正成为 具有持续生命力的城市节点,而非短暂的商业泡沫 ,值得所有城市参与者深思。
01
在深圳万象天地之前,华润置地的商业地产帝国已形成相当可观的规模,一座座万象城、万象汇早已落地全国众多一二线城市,并成为当地的标杆。
但是在深圳市场,这是继罗湖万象城后, 时隔十几年,华润置地重新布局的全新商业项目。
十几年里,深圳市场涌入众多“新玩家”,人口激增、市场剧变,消费和营商环境等等早已今非昔比。
万象天地入市后,如何与众多商业综合体进行差异化定位,市场打法及客群细分成为项目团队的一大挑战。
▲项目入口
在深圳万象天地诞生以前,商业综合体 都是偏“大盒子”的封闭式mall 。
而深圳万象天地则以 街区+MALL的创新建筑形态 ,存在于体量超大的城市旧改项目之中。
万象天地项目从南向北,依次 是mall、高街(时尚街)、里巷(餐饮街),在项目西南角上是多家独栋旗舰店。时光广场、水广场、艺文广场等多个广场错落其间,形成多个聚客节点。
▲街区平面
项目拥有300+店铺、1000+品牌、近40家品牌首店、10座独栋旗舰店、超2000平方米的室内儿童乐园以及24小时不打烊的国际美食餐饮街。
▲ 小盒子商业空间
项目团队对于 公共空间场 景 的应用也越发娴熟,不仅有各式各样交通工具出现在高街街头,秋千、钢琴、跷跷板,甚至沉浸的露营场景也被搬上了街头。
因此,商业公共空间作为出行目的地、消费者心理地标的属性也在这里不断被强化。
北京西单更新场的前身是西单77街购物中心,是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形式。
华润置地在2015年以 “提质、减量、增绿” 三个原则,历时6年,投入6.5亿,对项目进行了改造升级,最终于2021年4月正式亮相,形成了现在的THE NEW更新场。
提质,是把小商品市场改造提质成一个属于青年潮流客群的商业地标。减量,是将600多个摊位减少至40个铺位,租赁面积也从原来的2.2万减到只有6000余平米。
通过大举减量,释放出来更多的公共空间,目前更新场82%的面积都是公共空间,也就是说, 不光为原本的商铺提高了经营质量,也提高了城市的公共生活质量。
▲商场天窗
▲商场内部
“因为更新场只有40余个商铺,以 主理人品牌 为主,每个品牌都有很多创意和想法,所以我们很乐于和他们共创。主理人如果有什么想要去实现的想法,那我们可以把公共空间留给你,一起去做好玩的事。
更让我们惊喜的是,这些创意和玩法从更新场开始走向了全国。”
“我们去年和场内的品牌做書共创了一场图书市集,共有169余家优质出版社落地,超300位编辑摆摊及小红书官方换书活动、腰封展、作家分享会等多维活动。
我们还与场内品牌HK和TWOFACE共同打造了复古户外美学展,营造了户外复古场景。”
从更新场也走出去了很多创新的市集形式。去年年底更新场和中国国家地理、中华遗产做了一场 文博市集 。全国许多省博都带着文创产品汇聚到了更新场,十分受年轻人的欢迎。
这样的市集一方面兼具文化内涵,一方面又展现了潮流的创意。不仅丰富了更新场的活动,也展现了文化自信,助力宣传了参展的博物馆。
突破的方向或许在于通过灵活可变的场景设计适应快速变化的消费需求,唯有将商业综合体的开发视为 持续演进的生态系统 ,而非一次性建成产品,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0人已收藏
2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方案设计
返回版块21.15 万条内容 · 295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震后重生地标!日本第一座圆形木制足球场将在福岛建成VUILD 最初为福岛设计的木制体育场方案,承载着更宏大的建筑叙事。2025 年官宣前的概念设计中,这座被命名为 "Green Stadium 福岛" 的建筑原本规划为 1.5 万人容量的大型场馆,其圆形穹顶直径达 110 米,比现行方案多出 25 米跨度。这一初始构想与福岛县灾后重建初期的 "标志性复兴" 诉求高度契合,试图通过大型体育设施快速重建区域认同感。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