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水处理 \ 污水处理厂反硝化(脱总氮)反应控制要点汇总

污水处理厂反硝化(脱总氮)反应控制要点汇总

发布于:2025-09-15 06:12:15 来自:环保工程/水处理 [复制转发]

污水处理厂反硝化(脱总氮)反应控制要点汇总

污水处理厂反硝化反应控制要点的系统性汇总,涵盖了核心原理、关键控制参数、工艺操作要点及异常情况处理等方面。
反硝化(Denitrification)是生物脱氮的关键环节,其本质是在缺氧条件下,异养型兼性厌氧菌以硝酸盐(NO??)或亚硝酸盐(NO??)作为电子受体,利用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和碳源,将硝态氮还原为氮气(N?)的过程。
    控制的核心目标是:在保证硝态氮被高效、彻底去除的同时,尽可能节约碳源消耗,并维持系统稳定运行。
一、 核心控制参数
1. 溶解氧(DO)控制 - 最关键的因素
       A、控制范围: 0.2 - 0.5 mg/L。
       B、控制理由: 溶解氧是比硝酸盐更强的电子受体。当DO过高时,反硝化菌会优先利用氧气进行有氧呼吸,抑制了还原硝酸盐的酶系统活性,导致反硝化反应停滞。
        C、控制方法:
        a. 通过搅拌(仅提供混合,不充氧)来避免污泥沉积,同时防止DO升高。
       b.优化内回流(硝化液回流)的带入的DO,必要时可对内回流进行脱氧处理(如增加跌落、涡流等)。
       c.严格控制前置缺氧区的进水曝气量。

2. 碳源(BOD?/TN)与C/N比
        A、控制范围:
      a.碳源充足时: 原水BOD?/TN > 4 : 1 (实际运行中建议4-6以上更稳妥)。
       b.需投加外部碳源时: 保证COD/NO??-N > 4 (理论上为2.86,实际运行需考虑碳源利用效率和安全余量)。
        B、碳源类型:
       a.原水碳源: 最经济的选择,适用于进水C/N比较高的污水厂。
       b.外部碳源: 当原水碳源不足时(如低碳氮比污水)需投加。常用有:
      1).甲醇: 反硝化速率快,成本相对较低,但有毒性和安全性问题。
       2.乙酸钠: 反应速度快,投加方便,但成本较高,可能增加碱度。
       3.葡萄糖、蔗糖等: 反应速度稍慢,可能引发污泥膨胀。
       C.控制方法:
      1.根据进水水质和设定的脱氮效率,精确计算所需碳源投加量。
       2.采用前馈-反馈联动控制策略:以前馈(进水流量、硝酸盐浓度)计算初步投加量,以后馈(缺氧区末端硝酸盐浓度)进行微调。

3. 硝酸盐(NO??-N)负荷
       A、控制要点: 通过内回流比(R内) 将好氧池产生的硝酸盐有效地输送至缺氧池。
        B、控制范围: 内回流比通常为200% - 400%(可根据工艺要求调整,AO工艺较低,AAO等较高)。
        C、控制理由: 内回流比过低,会导致硝酸盐氮在好氧池积累,总氮去除率下降;过高则会带入过多DO,破坏缺氧环境,且能耗增加。
4. 污泥龄(SRT)
       A、控制范围: 反硝化菌世代时间较短,只要系统总SRT能满足硝化菌的要求(通常>5-10天,取决于温度),反硝化菌一般也能得到充足保留。
       B、控制理由: 确保系统内有足够数量的反硝化菌群。
5. 温度(T)
       A、影响: 反硝化反应受温度影响显著。最适温度通常在20-35℃。
        B、低温对策(<15℃):
        a.降低污泥负荷。
        b.延长缺氧区水力停留时间(HRT)。
        c.增加碳源投加量。
        d.保证更严格的缺氧环境(DO更低)。

 

6. pH值
       A、控制范围: 7.0 - 8.0。
       B、控制理由: 反硝化反应会消耗H?,产生碱度(OH?),有助于补偿硝化过程消耗的碱度,稳定系统pH。pH过低(<6.0)或过高(>9.0)会抑制反硝化菌活性。

7. 混合搅拌强度
       A、控制目标: 保证污泥处于悬浮状态,与污染物充分接触,同时避免曝气或空气卷入。
       B、控制方法: 使用水下推流器或低速搅拌器,形成推流式循环。
二、 工艺运行控制要点
1. 水力停留时间(HRT)
       A、确保缺氧池有足够的HRT来完成反硝化过程。通常设计HRT为1-3小时,具体需根据进水TN浓度、温度和碳源情况确定。

2. 回流比调控
       A、内回流比(R内): 根据好氧池末端硝酸盐浓度和出水总氮目标进行调节。
       B、污泥回流比(R外): 主要为了保证生物池的污泥浓度(MLSS),通常控制在50%-100%。其变化也会影响进入缺氧池的硝酸盐量。
3. 监测与化验分析
      A、在线仪表监测: 实时监测缺氧池的DO、ORP(氧化还原电位)、pH。ORP值在缺氧条件下通常为-100 to -300 mV,可作为反硝化进行程度的辅助指示参数。
        B、实验室分析:
       a.定期检测各工艺单元(尤其是缺氧池进出口)的NO??-N、NO??-N、NH??-N浓度,计算实际反硝化速率和脱氮效率。
        b.检测COD、BOD?,评估碳源情况。
三、 异常问题及处理对策
1.反硝化效率低,出水TN高 

       A、可能原因:

             a.碳源不足(最常见) 

             b.DO过高,破坏缺氧环境 

             c.内回流比过低或泵故障 

             d.温度过低 

             e.pH异常 

             f.C/N比分配不均(前置脱氮工艺) 

       B、处理对策:

             a.检测并投加外部碳源 

            b.检查搅拌、回流带来的DO,确保DO<0.5mg/L 

             c.检查并调整内回流比 

             d.延长HRT或增加碳源 

             e.调整系统pH至中性 

             f.优化初沉池运行,保留碳源

2. NO??-N 积累(亚硝酸盐累积) 

        A、可能原因:

            a.碳源投加不足或分配不均 

            b.温度、pH不适 

            c.有毒物质抑制 

        B、处理对策

             a.保证充足的碳源,并确保混合均匀 

             b.优化环境条件 

             c.排查有毒工业废水流入

3.碳源消耗过大,成本高 

        A、可能原因

            a.DO控制不当,碳源被氧气消耗 

            b.碳源投加点不合理,被好氧菌消耗 

            c.内回流带入过多DO 

        B、处理对策

             a.严格控制系统DO,特别是缺氧池 

             b.优化碳源投加点(如直接投加至缺氧区前端) 

              c.优化内回流方式,减少DO带入

4.污泥沉降性变差 

        A、可能原因

             a.过量投加高糖类碳源(如葡萄糖) 

             b.缺氧池DO长期偏高,丝状菌滋生 

         B、处理对策

             a.切换碳源类型(如改用乙酸钠)或优化投加量 

            b.严格控制DO,必要时投加絮凝剂助沉
四、 总结:核心控制策略
1. 创造并维持严格的缺氧环境(DO<0.5mg/L):这是反硝化反应发生的前提。

2. 提供充足且适宜的碳源:这是反硝化反应的动力,需精确投加,经济高效。
3. 保障足够的硝酸盐接触机会:通过合理的内回流将“原料”(NO??)输送至“反应器”(缺氧池)。
4. 保持稳定的运行条件:包括温度、pH、污泥浓度等,为反硝化菌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5. 基于数据的精细化管理:依靠在线仪表和手工检测数据,及时调整工艺参数,实现智能化控制。
    通过系统性地把握以上要点,可以有效提升污水处理厂的脱氮效率,确保出水总氮稳定达标,并实现节能降耗的运行目标。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 yj蓝天
    yj蓝天 沙发

    污水处理硝化反硝化控制要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2025-09-16 07:48:16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处理

返回版块

42.86 万条内容 · 148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污废水处理核心技术全解析 环保零距离带你深挖“水的净化密码”

污废水处理核心技术全解析  环保零距离带你深挖“水的净化密码” 引言:技术视角下的“水重生”——环保零距离的科普使命 在“环保零距离”公众号的后台,我们常收到读者提问:“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到底是什么?”“MBR膜为什么比传统过滤更高效?”“工业废水处理为何总提到‘分质分流’?”这些问题背后,是公众对污废水处理技术的深层好奇。 作为专注环保技术科普的垂直平台,我们认为:真正的环保意识,始于对技术的理解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