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场景:
某大型市政项目开标现场,A公司技术方案评分第一,却因投标文件中《廉洁承诺书》误盖了“合同专用章”而非公章,被当场宣布 废标 。
避雷要点:
认准唯一有效章: 除招标文件特别允许外,仅法定名称公章(俗称“公司大章”)具有法律效力,财务章、合同章、项目部章等一律无效。
关键文件双重确认: 授权委托书、承诺函、报价表等核心文件,须由专人核对“盖章位置+印章类型”两次。
骑缝章全覆盖: 正本文件整本加盖骑缝章,确保每页边缘均有清晰印痕,杜绝抽换风险。
致命场景:
B公司投标时,授权代表在《开标一览表》签字,但招标文件明确要求“必须由法定代表人亲笔签署”。因授权范围未包含此项,直接导致商务部分作废。
避雷要点:
逐字解读签字要求: 重点核查“法定代表人签字”“授权代表签字”“亲笔签署”等关键表述。
授权委托书权限闭环: 若由授权代表签字,委托书中必须写明“代为签署投标相关全部文件”,并附法定代表人亲笔签名+公章。
拒签“空白授权书”: 授权书必须明确标注投标项目名称及编号,泛用型授权可能被认定无效。
致命场景:
C公司提供近三年同类业绩合同,但合同乙方为旗下已注销的子公司。因无法证明业绩归属主体,该项得分全扣,痛失竞争优势。
避雷要点:
主体一致性铁律: 所有证明材料(合同、奖项、专利)中的名称必须与投标人营业执照完全一致。
关联证明需完整: 若使用母公司/子公司业绩,须同步提供:
股权关系证明(工商登记截图)
业绩归属法律声明(双方盖章)
项目履约凭证(用户验收报告)
扫描件关键信息四要素: 甲方盖章页、金额页、签字页、项目内容页缺一不可,模糊不清视为无效。
致命场景:
D公司投标产品响应招标参数“续航≥8小时”,却在技术方案小字备注“测试环境为25℃恒温”。而招标要求明确“需满足-10℃至40℃环境使用”,被判定为虚假应标。
避雷要点:
设置“参数响应表”: 以表格形式逐条列出招标技术条款,在对应栏标注:
完全响应 (提供检测报告页码)
正偏离(优于参数,说明优势)
负偏离(如实声明,否则直接废标)
警惕“星号条款”: 带“*”的技术参数通常为实质性要求,负偏离必须重点声明。
检测报告三要素: 报告需在有效期内、由权威机构出具、检测样本与投标产品型号一致。
致命场景:
E公司投标总价正确,但分项报价中某设备单价“128,600.00元”误写为“12,860.00元”。评标委员会以“单价严重畸低影响公平”为由,否决其投标。
避雷要点:
三级报价复核法:
第一级: Excel公式 自动验算分项合计=总价
第二级:人工核对大小写(如:¥1,286,000.00 对应 人民币壹佰贰拾捌万陆仟元整)
第三级:横向对比市场价,排除数量级错误
“ 拦标价 ”红线意识: 电子投标时设置价格预警,超预算系统自动提示。
不平衡报价陷阱: 避免人为调高低易增项单价,此类策略易被判定为恶意竞价。
致命场景:
F公司遗漏招标文件要求的《中小企业声明函》(实际为小微企业),未享受价格扣除优惠,最终以0.5分之差落标。
避雷要点:
建立投标文件索引表: 将招标文件“投标人需提交材料清单”转化为检查表,每完成一项打钩:
□ 资格证明 □ 技术方案 □ 商务响应表 □ 专项声明函 □ 其他...
警惕“隐性要求”: 招标文件中的“注”“说明”等小字条款,往往暗藏资格条件(如要求提供社保缴纳证明)。
封装前终极大考: 由非编制人员对照招标目录逐项清点,确保无缺页、无错序。
致命场景:
G公司因堵车迟达开标室,却在门口被拒收——密封袋未按招标要求加盖“密封章”,仅粘贴封条。
避雷要点:
密封双保险:
内层封袋:每本文件单独密封,袋口盖章
外层封套:醒目标注项目名称/编号,加盖公章+骑缝章
电子投标防泄漏: 上传加密后,再次确认状态为“已加密待提交”而非“草稿”。
提前侦察路线: 异地投标时,提前1天考察开标地点,预留90分钟交通冗余时间。
致命场景:
H公司财务人员转账时附言误写“XX项目履约保证金”,导致保证金被退回,开标时因未到账被废标。
避雷要点:
汇款信息五核对:
收款账户名(严格按招标公告)
银行账号(数字逐位比对)
汇款金额(含小数点后两位)
附言备注(必须含“投标保证金”+项目编号)
到账截止时间(通常早于投标截止日)
凭证即时归档: 转账后立即打印电子回单,存入投标文件正本。
拒收个人账户汇款: 除非招标方明确允许,否则必须公对公转账。
投标无小事,细节定生死。 每一次被废标的背后,都是企业管理漏洞的集中爆发。真正的投标高手,从不把希望寄托在运气上,而是用系统化的流程管控,将风险扼杀在萌芽之中:
三零原则: 零偏差响应 · 零错误文本 · 零延迟提交
三重防线: 编制人自检 → 审核人核验 → 决策人终审
三大思维: 法律思维(合规性) · 工程师思维(精确性) · 用户思维(阅读体验)
把标书打造成企业的“免检产品”,让评审专家从“挑刺”变为“欣赏”,中标,便是水到渠成的终点。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造价成本管理
返回版块1.36 万条内容 · 322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招投标倒查13年,释放了什么信号?近期,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一则公告引发广泛关注,将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专项整治的倒查范围从3年扩展至13年,覆盖2012年11月以来所有依法必须招标项目。此举犹如一记重锤,在招投标行业激起千层浪,也释放出一系列强烈信号。 这一举措彰显了政府整治行业沉疴的坚定决心。长期以来,招投标领域乱象丛生,围标串标、虚假招标、权力寻租等问题屡禁不止。这些行为不仅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导致“劣币驱逐良币”,让真正有实力的企业难以脱颖而出,还造成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损害政府公信力与社会公共利益。此次倒查13年,时间跨度之长、范围之广前所未有,表明政府对招投标领域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不计历史包袱、不搞例外主义,坚决要将问题连根拔起,彻底斩断利益链条,重塑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