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纯碱法精制盐水:科学原理与操作要点
一、工艺概述
石灰-纯碱法是工业上常用的盐水精制工艺,通过石灰乳(Ca(OH)?)和纯碱(Na?CO?)的协同作用,去除盐水中溶解的镁离子(Mg??)和钙离子(Ca??),同时保留NaCl的溶解性,最终获得高纯度精制盐水。这一方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制碱、氯碱等工业领域。实际也是含盐水蒸发器进水常用双碱法去除钙、镁软化工艺。
1、镁离子的去除
石灰乳(Ca(OH)?)与Mg??反应生成氢氧化镁(Mg(OH)?)沉淀:
Mg?? Ca(OH)2→Mg(OH)2↓ Ca??
同时,部分Ca(OH)?溶解生成OH?,进一步与Mg??结合:
Na2CO3 Ca(OH)2→2NaOH CaCO3↓(苛化反应)
2NaOH Mg??→Mg(OH)2↓ 2Na
2、钙离子的去除
纯碱(Na?CO?)与Ca??反应生成碳酸钙(CaCO?)沉淀:
Ca?? Na2CO3→CaCO3↓ 2Na?
苛化反应(关键步骤)石灰乳与纯碱预先反应生成NaOH(苛化反应):Na2CO3 Ca(OH)2→2NaOH CaCO3↓(苛化反应)
NaOH进一步与Mg??反应强化除镁效果,同时提高反应推动力。
过量标准:为确保反应完全,需过量添加石灰乳和纯碱。最终盐水中未反应的OH?和CO???含量需控制在:
OH?= 0.05tt
CO3??= 0.25tt
注:tt为滴度单位,表示稀释度的倒数,如180 tt对应1:180稀释倍数。
避免过量OH?:若OH?过量,Mg(OH)?结晶会漂浮,沉降速度降低(25℃时可达0.4~0.8米/小时),甚至无法沉降。需通过稀释精制剂(如用盐水将石灰乳稀释至含CaO 45~50 tt,纯碱液含Na?CO? 25~30 tt)精准控制用量。
2、沉淀物性质与沉降优化
Mg(OH)?特性:粒径极小(0.03~0.10微米),低温(<15℃)时沉降缓慢,需保持反应温度≥15℃。
CaCO?特性:粒径较大(3~10微米),易形成过饱和溶液(15℃时溶解度仅5~6 mg/L,过饱和可达150~200 mg/L)。
晶种法应用:取澄清桶中含CaCO?的泥浆作为晶种,加入反应体系中,促进结晶生长,减少过饱和度,加速沉降。
3、反应停留时间
盐水在反应桶内停留时间需≥30分钟,确保反应充分完成,避免因停留时间不足导致沉降速度下降。
四、三种工艺方法比较
根据精制剂的添加方式和反应条件,石灰-纯碱法分为三种典型方法,各有优劣:
方法 |
原理 |
优缺点 |
苛化法 |
先混合石灰乳与纯碱反应生成NaOH,再与盐水反应 |
优点:反应推动力大(NaOH溶解度高),除杂彻底; |
混合反应法 |
同时向盐水中加入石灰乳和纯碱 |
优点:操作简便; |
分步反应法 |
先加石灰乳除镁,再加纯碱除钙 |
优点:可灵活控制反应步骤; |
适用建议:
使用炉气洗涤液作为纯碱源时,优先选用苛化法,因分步法可能因NaHCO?干扰导致除杂不彻底。
· 常规情况下,混合反应法平衡了效率与操作简易性。
2、温度控制
反应温度宜≥15℃,低温时需延长停留时间或添加晶种。
高温(如25℃以上)可加速反应,但需避免局部过热导致结晶粗化。
3、设备维护
定期清理澄清桶底部泥浆,防止沉积物堵塞管道。
监测盐水pH(理想范围:10.5~11.5),避免过碱或过酸导致反应异常。
六、总结
石灰-纯碱法通过精妙的化学反应设计,实现了盐水中Mg??和Ca??的高效去除。其核心在于:
1. 精确控制精制剂用量,避免过量或不足;
2. 利用晶种法和苛化反应提升沉降效率;
3. 根据原料特性选择工艺方法(如苛化法适配炉气洗涤液)。
通过科学的操作和优化,可显著提高盐水纯度,减少NaCl损失,并为后续生产(如电解制氯或制碱)奠定基础。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水处理
返回版块42.86 万条内容 · 1489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双碱法去除钙镁离子的原理,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