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园区废水深度处理新突破
一、行业痛点与处理目标
化工园区废水深度处理面临总氮超标与难降解有机物残留的双重挑战。传统工艺常因碳源不足、微生物活性受限、吸附材料饱和等问题导致处理效率波动。根据《化工园区混合废水处理技术规范》(HG/T 5821-2020),深度处理需实现COD≤50mg/L、总氮≤15mg/L的排放标准,同时满足中水回用需求。今天我们聚焦苏伊士专利技术Biofor DN反硝化生物滤池与Pulsagreen炭吸附脉冲澄清池的协同应用,结合常熟滨江污水厂、珠海高栏港石化园区等标杆案例,揭示总氮与难降解有机物的靶向破解路径。
二、核心技术体系与案例实证
1、Biofor DN反硝化生物滤池:总氮高效脱除的“生物引擎”
技术原理:通过缺氧环境下的反硝化细菌代谢,将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实现总氮深度去除。滤料采用Biolite P4.5特种生物载体,比表面积达800m?/m?,微生物附着量提升30%,耐冲击负荷能力增强。气水同向上向流设计使滤速高达30m/h,较传统滤池提升50%,占地面积减少70%。
案例实证: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江污水处理厂采用Biofor DN反硝化生物滤池作为深度处理核心单元。2021年提标改造后,进水总氮26.2mg/L降至出水7.03mg/L,去除率73%;氨氮从18.2mg/L降至0.36mg/L,去除率98%。该工艺通过专利Oxazur曝气系统实现精准控氧,溶解氧控制在≤0.5mg/L,碳氮比优化至5:1,确保反硝化效率稳定。
2、Pulsagreen炭吸附脉冲澄清池:难降解有机物的“吸附-絮凝双效屏障”
技术原理:采用上向流炭吸附脉冲工艺,通过水力脉冲控制实现混凝剂与活性炭的深度混合。粉末活性炭针对性选择孔径分布匹配难降解有机物分子量(如PTA废水中的苯环结构),吸附容量提升40%。脉冲周期通过钟罩式真空发生器精准调控,悬浮泥渣层形成动态吸附-絮凝复合体系,抗原水冲击能力提升30%。
案例实证:珠海高栏港区石化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首次将Pulsagreen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针对PTA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采用炭吸附脉冲澄清池作为三级处理单元,COD从150mg/L降至40mg/L,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工艺运行电耗降低20%,无水下机械设备设计使维护成本减少15%,粉炭更换周期延长至6个月。
3、协同工艺链的“1+1>2”效应
案例组合:在神华蒙西焦化厂深度处理项目中,采用“Biofor DN反硝化生物滤池+Pulsagreen炭吸附脉冲澄清池”组合工艺。反硝化滤池处理规模100m?/h,总氮去除率95%;炭吸附脉冲池进一步将COD从80mg/L降至30mg/L,色度去除率95%。该工艺链通过生物-吸附协同作用,实现总氮与难降解有机物的同步高效去除,运行成本降低至5元/吨。
三、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未来化工废水处理将向“精准化、资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Biofor DN与Pulsagreen的协同应用已展现出在总氮与难降解有机物处理中的显著优势。结合基因工程菌定向培育技术,可进一步提升特定污染物降解效率;数字孪生系统通过AI算法动态优化脉冲周期与碳源投加,实现能耗降低20%。在双碳目标下,废水处理将实现从“达标排放”向“资源循环”转型,如盐分资源化、磷回收等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系统解析Biofor DN反硝化生物滤池与Pulsagreen炭吸附脉冲澄清池的技术原理与工程实践,揭示了化工园区废水深度处理中总氮与难降解有机物的协同破解路径。这些创新技术不仅保障了环境安全,更为园区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式。随着智能化、资源化理念的深化,化工废水处理正迈向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未来。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水处理
返回版块42.86 万条内容 · 1489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废水中COD浓度的高低与杂盐的产生量关系分析废水中COD浓度的高低与杂盐的产生量关系分析 一、设计参数:每小时处理量10吨的废水,每天工作12个小时,水量为120吨,目前杂盐为3t/d,COD浓度从3000毫克每升降低到100毫克每升的时候,杂盐量发生什么变化?杂盐处置费1900元每吨。 二、核心结论: 1.关系与比例的深度解析:COD浓度与杂盐产生量之间,存在一种 “载体”与“货物” 的关系。高COD并不意味着产生更多无机盐,但它会 “劫持” 本应成为产品的纯净盐分,将它们包裹成需要付费处置的危废。将COD从3000 mg/L降至100 mg/L,本质上是一次 “解放行动”。它解放了被有机物劫持的盐分,使其成为产品,从而从根本上摧毁了杂盐的产生基础。根据案例提供的核心数据:处理量:120吨/天当前杂盐量:3吨/天当前COD:3000 mg/L目标COD:100 mg/L杂盐处置费:1900元/吨我们将进行一场“解剖式”的计算。第一步:剖析当前3吨杂盐的构成(COD=3000mg/L)当前系统可以看作一个“黑箱”,我们根据物质守恒来反推。计算每日进入系统的总有机物(COD)质量:120吨/天 * 3000 g/吨 * (1 kg / 1000 g) = 360 kg/天这360公斤有机物是杂盐中“杂质”的主要来源。估算当前杂盐的纯度:高COD下结晶产生的杂盐纯度极低,经验值通常在50%-70%之间。我们取一个中间值 60%。这意味着杂盐中只有60%是无机盐,其余40%是水分和有机物。当前杂盐中的无机盐质量 = 3吨/天 * 60% = 1.8吨/天当前杂盐中的有机物+水分质量 = 3吨/天 * 40% = 1.2吨/天(其中包含绝大部分那360kg的COD)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不客气,多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回复 举报
非常感谢楼主的无私分享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