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运行过程模块污堵的成因与处理
EDI污堵是指模块在运行过程中,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膜和流道等关键部位被各种污染物覆盖或堵塞,导致其性能急剧下降,运行压力、电压升高的非正常状态。污堵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初期可能不易察觉,但一旦形成严重污堵,往往难以完全逆转。
污堵的根本原因在于“进料水质不合格”和“运行管理不当”。污染物主要来自前置的RO(反渗透)系统产水。具体可分为三大类:
RO产水中仍含有微量的钙、镁、钡、锶等阳离子以及硅酸根、硫酸根、碳酸根等阴离子。EDI的在淡水室和浓水室,由于离子的不断浓缩,这些难溶盐的离子积会超过其溶度积(Ksp),从而析出坚硬的水垢。
主要诱因包含:RO膜效率下降导致进水硬度和硅含量超标;EDI回收率设置过高,过高的回收率意味着浓水室的离子浓度被浓缩得更高,更容易结垢。进水pH值偏高,较高的pH值会使CO???比例增加,更容易与Ca??、Mg??结合成垢;同时也会促进硅的聚合与沉积。
RO系统未能完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如腐殖酸、富里酸)或胶体颗粒(如铁、铝的胶体)。
这些物质通常带负电,会吸附在带正电的阴离子交换树脂和膜上,堵塞其微孔和交换点位。这种污堵通常是粘性的,会覆盖在树脂表面,阻碍离子迁移和电荷传导。
前置预处理(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失效,未能有效去除原水中的有机物和胶体;RO系统清洗不及时,导致有机物和胶体在RO膜表面富集,并穿透至产水侧。
RO产水中含有微量的细菌和内毒素。虽然含量极低,但EDI模块内部黑暗、湿润的环境,以及树脂表面本身,可能成为微生物滋生的温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形成的生物膜会物理堵塞流道和膜孔,其代谢产物也会污染树脂。
系统管路消毒不彻底,尤其是RO产水箱、管路和泵存在死角,成为微生物的污染源。系统停机期间未做保护,停机时死水是细菌繁殖的绝佳环境。
EDI模块污堵的症状包含产水电阻率持续下降、运行电压升高(为了维持电流)、产水量下降、进出水压差增大。
结垢污堵:电压升高尤为明显,常伴有浓水侧压差增大。
有机物污堵:产水电阻率缓慢但持续下降,电压缓慢升高。
微生物污堵:产水细菌内毒素指标可能超标。
当污堵处于早期或中期时,可以进行在线清洗,即不拆卸模块,在系统上连接清洗装置进行循环清洗。
针对结垢污堵:
清洗剂采用低浓度的酸性溶液(如1-2%的柠檬酸或盐酸)。将EDI进出水管路切换到清洗回路,用酸性溶液循环清洗(先低流量后高流量),浸泡,再循环,最后用RO水彻底冲洗至中性。
针对有机物/微生物污堵:
清洗剂采用高浓度盐水(如8-10% NaCl)用于置换有机物;后用低浓度的碱性溶液(如1% NaOH)或专用非氧化性杀菌剂(如异噻唑啉酮)。先用盐水循环清洗,剥离有机物;再用碱性溶液或杀菌剂循环清洗杀菌;最后用RO水彻底冲洗干净。
清洗方案(药剂浓度、温度、循环时间)必须严格参照EDI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技术手册。错误的清洗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坏。
对于严重污堵,在线清洗可能无效,此时需要将EDI模块从系统上拆下,送至专业场地或由厂家进行深度清洗。此过程更复杂,可能涉及拆解端板、超声波清洗等,通常由专业人员操作。
保证进水水质:这是重中之重。确保RO系统处于最佳状态,RO产水必须符合EDI进水要求(如电导率<20μS/cm,硬度<0.5ppm,TOC<0.5ppm等)。
优化运行参数:在制造商指导下,合理设置EDI的运行电流和回收率,避免在极限条件下运行。
完善预处理:加强多介质过滤器和活性炭过滤器的反洗、正洗管理,定期更换滤料,确保它们有效工作。
实施定期维护:定期对RO系统进行清洗和保养。定期对RO产水箱和管路进行消毒。建立并执行EDI的预防性清洗计划,即使性能未见下降,也可定期(如每半年或一年)进行预防性消毒清洗。
规范停机操作:系统若长期停机,应向EDI模块内充填保护液(如0.5% 的亚硫酸氢钠溶液)并密封保存,防止微生物滋生。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水处理
返回版块42.86 万条内容 · 1489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药剂最佳pH!搞错pH,药效全白费!药剂最佳pH!搞错pH,药效全白费! 一、PAC(聚合氯化铝):中和高手,偏爱弱酸 PAC是我们最常用的无机絮凝剂,它在水中水解生成带正电的氢氧化铝胶体,专门捕捉带负电的悬浮颗粒。 > 【最佳pH范围】:5.5 - 8.0 > 【原理解析】: > pH过低(<5.5):H?浓度过高,会抑制PAC的水解反应,生成的絮体细小松散,沉淀效果差,水中会残留大量铝离子。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不客气,多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回复 举报
非常感谢楼主的无私分享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