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煤矿井下环境复杂,存在瓦斯、煤尘等易燃易爆物质,中央变电所因电气设备密集、电流负荷大,火灾风险突出。据统计,电气火灾占煤矿火灾事故的40%以上,且传统灭火方式依赖人工干预,存在响应延迟、灭火剂不适配等问题,易导致火势扩大,引发次生灾害。随着智能化矿山建设推进,自动灭火系统需具备高灵敏度探测、快速响应、环保灭火及远程管控能力,以保障变电所安全运行。
二、系统总体设计
1. 架构与组成
系统由感知层、控制层、执行层及远程监控平台构成:
感知层:部署线型感温光纤、烟雾传感器、红外火焰探测器及气体监测装置,实时采集温度、烟雾、火焰及有害气体浓度数据;
控制层:采用PLC控制器与边缘计算模块,融合多源数据,通过AI算法识别火灾特征,触发预警或灭火指令;
执行层:配置全氟己酮灭火装置(储剂罐、喷头、机械式启动装置),实现精准分区灭火;
远程平台:基于物联网技术,将数据上传至地面控制中心,支持实时监控、历史数据分析与远程干预。
2. 关键技术
(1)多源感知融合技术:整合温度、烟雾、火焰信号,通过动态阈值算法降低误报率,早期识别电弧、过热等隐患;
(2)无源启动技术:灭火装置采用机械式线型探测器,无需外部电源,避免电气故障影响,触发响应时间≤3s;
(3)全氟己酮灭火剂:具有电绝缘性(≥5kV)、环保无残留特性,通过物理降温与化学抑制双重机制,5秒内扑灭电气火灾;
(4)分区防护策略:按设备重要性划分防护区(如变压器区、高压柜区),独立控制喷头,减少药剂浪费,覆盖率达100%。
三、系统功能与优势
分级预警与联动控制:
一级预警:温度异常(如≥60℃),触发声光报警;
二级预警:烟雾/火焰信号确认,启动局部隔离(断电、关闭防火门);
三级响应:火灾确认后,自动释放全氟己酮灭火。
智能灭火与远程管控:
精准定位火源,喷头定向喷射,避免全淹没式浪费;
地面平台可远程查看状态、下发控制指令,实现无人值守管理。
高可靠性与适应性:
设备通过煤安(MA)认证,防爆等级Ex d IIC T6;
抗干扰设计,适应井下高粉尘、高湿度环境。
四、应用案例与效果评估
案例背景:某煤矿井下中央变电所(面积800m?,设备价值超2000万元),原依赖人工巡检与干粉灭火器,曾因电缆短路引发火灾,损失达800万元。
实施方案:
部署12组全氟己酮灭火单元,覆盖变压器、电缆沟、高压开关柜;
安装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精度±0.5℃),监测1200m电缆温度;
接入矿井智能平台,实现数据联动。
应用效果:
成功预警并扑灭3起初期火灾(电缆接头过热、开关柜电弧),响应时间缩短至8s;
年均运维成本降低35%(减少人工巡检与设备损坏维修);
系统误报率<0.1%,通过煤安性能测试。
五、存在问题与优化方向
现存挑战:
高粉尘环境易影响传感器灵敏度;
复杂设备结构下,局部火源探测存在盲区。
优化策略:
研发抗粉尘型复合传感器(结合超声波除尘技术);
应用数字孪生模拟火源扩散路径,动态优化喷头布局;
探索生物基灭火剂(如纳米气凝胶),降低环境负荷。
六、结论
本文设计的自动灭火系统通过智能感知、精准灭火与远程监控,有效解决了煤矿井下变电所火灾防控难题。实际应用表明,系统显著提升了火灾响应速度与扑灭效率,减少了经济损失与次生灾害风险。未来,将融合AI预测模型与边缘计算技术,推动防灭火系统向“主动预防+智能联动”方向升级,助力煤矿智能化与本质安全建设。
0人已收藏
1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消防给水
返回版块28.39 万条内容 · 735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出现频次最高的消防重大隐患有哪些?消防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 重大火灾隐患的识别与防治 是预防火灾事故的 关键环节 。本文基于全国消防监督检查大数据和典型火灾案例分析,系统梳理了出现 频次最高 的 十类消防重大隐患 ,深入剖析其成因危害,并提出科学有效的防治对策,为各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提供专业参考。 一、消防重大隐患的现状与危害 1.1 当前消防重大隐患整体态势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非常感谢楼主的无私分享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