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作为隧道初期支护体系的核心构件,其施工质量直接决定围岩稳定性及隧道结构安全。本文基于隧道工程地质条件与设计要求,系统梳理自钻式中空注浆锚杆、普通预应力锚杆等 5 类特殊锚杆的施工工艺流程、关键控制要点及质量验收标准,为隧道锚杆施工的规范化、精细化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一、隧道锚杆施工核心原则
隧道锚杆施工需遵循 “地质适配、参数精准、过程管控、效果验证” 四大原则:
依据围岩级别(Ⅰ-Ⅵ 级)、岩性特征(如坚硬岩、软岩、破碎岩)及设计锚固力要求,选择适配的锚杆类型;
所有施工环节需严格执行设计参数,如钻孔深度、注浆压力、张拉值等,偏差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建立 “ 工序自检 - 互检 - 专检” 三级质量管控体系,重点监控钻孔精度、注浆密实度、杆体安装质量;
施工完成后需通过拉拔试验、无损检测等手段验证锚固效果,确保锚杆与围岩形成有效承载体系。
二、5 类特殊锚杆施工工艺与控制要点
(一)自钻式中空注浆锚杆
1. 适用场景
适用于破碎围岩、软弱夹层及易塌孔地层,兼具钻进、注浆、锚固功能,可避免传统锚杆造孔后塌孔导致的锚固失效问题。
2. 关键施工流程
前期检查: 安装前核查杆体水孔、钻头水孔的通畅性,清除孔内异物(如岩屑、泥浆),确保钻进过程中冲洗液流通顺畅;
钻进与清孔: 采用配套钻机将锚杆体同步钻进至设计深度,钻进完成后用高压风(风压≥0.5MPa)与高压水(水压≥1.0MPa)交替冲洗钻孔,直至孔口返出清水或洁净气流,确保孔内无残留岩屑;
杆体固定与注 浆 : 拆除钻机与连接套后,立即安装垫板、螺母并临时固定杆体(预紧力≥10kN),防止杆体移位;采用水泥浆(水灰比 0.45-0.55)通过杆体中空孔注浆,注浆压力控制在≤1.0MPa,避免压力过大导致孔壁坍塌;
后期紧固: 待浆体强度达到 5.0MPa(具体时间依据现场试验确定)后,采用扭力扳手拧紧螺母,确保垫板与围岩紧密贴合,杆体轴向受力均匀。
3. 质量控制要点
清孔后需检查孔深偏差(允许偏差 ±50mm),孔深不足时需补钻至设计深度;
注浆过程中需持续观察孔口返浆情况,无返浆时需暂停注浆,检查管路通畅性或调整注浆压力;
浆体强度未达标前,严禁敲击、碰撞杆体。
(二)普通预应力锚杆
1. 适用场景
适用于围岩应力较大、需主动施加预应力控制围岩变形的场景,如深埋隧道、高风险断层段。
2. 分类施工流程
(1)自由段带套管预应力锚杆
造孔与清孔: 采用地质钻机造孔,孔径比杆体直径大 20-30mm,造孔完成后用高压水冲洗孔壁,清除孔内泥皮、岩屑;
杆体安装: 将带套管的锚杆体(套管长度与自由段一致)缓慢送入孔内,确保杆体居中,套管无破损、错位;
注浆与锚具安装: 采用水泥砂浆(水灰比 0.4-0.45)注浆,注浆管插入孔底 50-100mm,注浆至孔口溢浆后停止;待浆体初凝后(通常≥48h),安装垫板、垫圈、螺母,找平锚具平面;
张拉与锁定: 采用经率定的扭力扳手(率定误差≤2%)进行张拉,张拉顺序遵循 “分级张拉、对称加载” 原则,超张拉持荷时间(通常 5-10min)及张拉力需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张拉值的 1.05-1.1 倍),持荷稳定后锁定螺母。
(2)自由段无套管预应力锚杆
造孔与清孔: 同带套管锚杆工艺;
分段注浆: 锚固段注入锚固剂(如树脂锚固剂、水泥浆),自由段注入缓凝水泥砂浆(缓凝时间≥72h),确保锚固段与自由段浆体凝结时间差满足张拉要求;
杆体安装与搅拌: 插入锚杆体后,旋转搅拌杆体(转速 30-50r/min),使锚固剂充分混合固化,搅拌时间依据锚固剂类型确定(通常 30-60s);
张拉与锁定: 待锚固段浆体强度达到设计值 80% 后,按带套管锚杆张拉工艺执行。
3. 质量控制要点
张拉设备需每 3 个月校核 1 次,确保张拉精度;
永久性锚杆需进行封孔灌浆,浆液需灌满自由段顶部孔隙,注浆密实度≥95%;
浆体强度未达设计要求(通常≥20MPa)前,严禁扰动锚杆;外露杆体切除时,切口距外锚具距离≥10cm,且采用无齿锯切割,避免损伤锚具。
(三)水泥砂浆锚杆
1. 适用场景
适用于 Ⅱ-Ⅳ 级较完整围岩,作为全长黏结型锚杆,通过砂浆与围岩、杆体的黏结力传递围岩压力。
2. 关键施工流程
砂浆配制: 采用质量比 1:1-1.5:0.45-0.5(水泥:砂: 水)配制水泥砂浆,砂粒径≤3mm 且含泥量≤3%,砂浆搅拌时间≥2min,确保拌和均匀;
注浆作业: 采用单管注浆工艺,注浆管插入孔底 50-100mm,注浆过程中反复推送注浆管,挤压孔内积水至孔口溢出;随砂浆注入缓慢匀速拔出注浆管(拔出速度≤0.5m/min),注浆压力≤0.4MPa;
杆体安装: 注浆完成后立即插入锚杆杆体,杆体插入设计深度时,孔口需有砂浆溢出;若孔口无砂浆,需拔出杆体重新注浆,确保全长黏结锚杆灌浆饱满;
管路维护: 注浆开始前或中途暂停≥30min 时,需用清水冲洗灌浆罐及管路,防止砂浆结块堵塞。
3. 质量控制要点
砂浆需随拌随用,初凝前(通常≤2h)用完,初凝后砂浆严禁使用;
杆体安装后需检查外露长度(允许偏差 ±50mm),外露过长时需调整杆体深度;
养护期间(≥7d)需避免杆体受扰动,环境温度低于 5℃时需采取保温措施。
(四)预应力中空注浆锚杆
1. 适用场景
适用于需要同步实现预应力施加与注浆加固的场景,如软岩大变形隧道、高地应力地层。
2. 关键施工流程
钻孔与清孔: 采用锚杆台车造孔,孔径符合设计要求(通常比杆体直径大 15-20mm),造孔后用高压风彻底清除孔内岩屑、积水;
杆体安装与锚头固 定 : 将锚杆体送入孔内,通过专用连接套筒转动杆体(转速 20-30r/min),使钢质锚头涨开并与孔壁紧密贴合,确保初始锚固力≥15kN;
锚具安装: 放入止浆塞(确保密封性能)、锚垫板,安装排气管(管径≥10mm),旋上螺母并预紧(采用六角扳手,预紧力≥5kN),保证杆体居中于钻孔;
注浆作业: 通过杆体底部注浆管注浆,浆液(水泥浆水灰比 0.4-0.5)由中空杆体排气,直至杆体中部孔道流出浆液后停止注浆;注浆压力控制在 0.5-1.0MPa,流量≤5L/min,防止管路爆裂。
3. 质量控制要点
锚头涨开后需检查贴合度,若存在缝隙需重新转动杆体调整;
排气管需畅通,注浆过程中若排气不畅,需暂停注浆清理排气管;
注浆完成后需封堵孔口,防止浆液流失。
(五)岩壁吊车梁锚杆
1. 适用场景
专为隧道岩壁吊车梁设计,承担吊车梁竖向荷载与水平荷载,需具备高强度、高稳定性,适用于大型隧道洞室(如地下厂房、大型交通隧道)。
2. 关键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 待洞室临空围岩永久支护锚杆全部安装完成,且梁体下部洞室边墙开挖面形成预裂缝(深度≥50cm)后,方可启动岩锚梁锚杆施工;
精准放样与造孔: 采用高精度全站仪(精度≤2mm)配激光准直仪放样孔位,偏差≤5mm;造孔前设立分段孔向、孔位标示样架(间距≤3m),选用熟练操作人员使用锚杆台车造孔,孔向偏差≤1°;
杆体安装与注浆: 采用通长定制高强钢筋(严禁焊接接长)作为杆体,插入孔内后注入水泥砂浆(水灰比 0.4-0.45),注浆压力 0.6-0.8MPa,确保浆体密实;
质量跟踪与验收: 由专职质量跟踪小组全程监控各工序,记录孔位、孔深、注浆量等参数;验收合格(拉拔试验、砂浆密实度检测)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3. 质量控制要点
浆体强度未达设计值(通常≥30MPa)前,严禁敲击、拉拔锚杆或在附近进行爆破作业(爆破安全距离≥50m);
受拉锚杆需 100% 进行拉拔试验,砂浆密实度≥90%(采用无损检测);
梁体钢筋不得与锚杆点焊连接(包括拉模筋),避免损伤锚杆受力性能。
三、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锚杆材质: 杆体、锚具、水泥、砂等原材料需符合设计要求,进场时需提供质量证明文件并抽样送检;
钻孔质量: 孔位偏差≤100mm(岩锚梁锚杆≤5mm),孔深偏差 ±50mm,孔向偏差≤1°(特殊锚杆≤0.5°);
注浆质量: 砂浆强度≥设计值,密实度≥90%(全长黏结锚杆≥95%),无空洞、离析现象;
锚固效果: 拉拔试验中,锚杆抗拔力平均值≥设计值,最小值≥0.9 倍设计值,检测数量≥总锚杆数的 1%(且不少于 3 根);
外观质量: 垫板与围岩贴合紧密(缝隙≤2mm),外露杆体长度符合设计要求(通常≤100mm),无锈蚀、变形。
隧道锚杆施工需根据地质条件与设计要求,选择适配的锚杆类型并严格执行工艺要点。通过精细化控制钻孔、注浆、张拉等关键工序,强化全过程质量管控与验收,可确保锚杆有效发挥锚固作用,为隧道初期支护安全提供可靠保障。工程实践中,还需结合现场实际动态调整施工参数,持续优化工艺,提升锚杆施工质量与效率。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隧道工程
返回版块2.96 万条内容 · 276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超高韧性混凝土技术在桥隧工程中成功落地据了解,前不久,由中交瑞通路桥养护科技有限公司数智养护分公司承担的“桥梁伸缩缝锚固区快速修复超高韧性混凝土性能研究课题”在甬莞高速灵阁段瑞安东互通服务区主线二号桥右幅成功完成了试点应用。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