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城市规划设计 \ 地方规划: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既有附属设施改造提升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

地方规划: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既有附属设施改造提升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

发布于:2025-09-05 09:45:05 来自: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

来源:规划师笔记

[复制转发]

本文为“规划师笔记”精选文章

本文转载自成都住建




成都市住建局贯彻落实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响应城市发展“规模扩张→内涵发展、经济导向→人本逻辑、单体发展→协同共生”三重转型,推动结构优化、品质提升与治理增效,助力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化城市道路的“成都模式”。力求从“轨道营城”向“轨道润城”进阶,解决城市轨道交通既有附属设施(出入口、风亭、冷却塔等)与市民出行便利度、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等之间的矛盾,启动编制《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既有附属设施改造提升设计导则》。


一、成都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成都市践行“建轨道就是建城市,通轨道就是通生活”的理念,全面实施以轨道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截至2024年底,成都轨道交通开通运营16条线路,运营里程约672公里,线网规模位居国内第一方阵;在建线路7条,在建里程约230公里;线网累计客运总量已突破150亿人次,日均客运量达600万人次以上,位居全国前列。


   


随着城市从高速发展到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市民对地铁出行便利度和城市公共空间品质要求逐渐提高,既有轨道交通车站附属设施与城市界面、建筑空间、城市景观等“相割裂”的矛盾日渐突显,如:与周边地块建筑形态、城市景观之间的矛盾;附属设施体量大,影响周边慢行系统的连续性、舒适性,与地面慢行断面、街道空间之间的矛盾;与城市通行效率、出行便利度之间的矛盾。


经调研,上海市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与周边地块结建比例为42.6%,而成都结建比例仅为5.8%,远低于先进城市水平。


         
         

4号线凤溪河站设备区安全口周边绿化形式单一

2号线通惠门站风亭外观与周边环境融合不足

         
         

7号线金沙博物馆站冷却塔围挡生硬

3号线龙桥路站冷却塔围挡生硬

   


当前结建、融合改造比例低,究其原因:一是设计指引、理念仍停留在“功能满足”层面,与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要求脱节,技术标准滞后、改造程序(手续)复杂;二是工程技术难度高,施工风险大、周期长,对地铁运营及周边环境影响大。导致建设主体动力缺失,投资方积极性不足。


二、改造提升目标与方向


编制《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既有附属设施改造提升设计导则》是响应城市发展新阶段“三重转型”的战略需求,系统性引导和解决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地块连通率低、空间品质不佳、与周边建筑及景观融合度低、交通组织脱节等难点、痛点问题。其意义在于:


(一)改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约高效  

赋能既有轨道交通站点存量空间提质增效,针对轨道交通站点存在的“物理连通不足”“步行流线割裂”等问题,推动既有车站附属设施与周边建筑、公共空间的立体化无缝衔接,提升市民换乘体验与通行效率。


(二)转变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落实“人本逻辑”要求,通过改造提升无障碍设计、立体换乘、环境舒适度、智慧服务等细节,为轨道交通站点注入集通勤、商业、文化于一体的新活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宜业宜居的新路子。


(三)推动结构优化,更加注重绿色转型

依托附属设施改造,提升“轨道+慢行”接驳网络,缩短通行距离,提升换乘便利,将绿色、低碳、高效优先贯穿城市发展全过程。


三、改造提升路径及方法


结建一体化


01


优化轨道交通附属设施与周边建筑的结建方式,鼓励一体化整合改造,消解附属设施与周边建筑“相割裂”的矛盾,将出入口、风亭、冷却塔等附属设施与周边建筑进行一体化融合改造、提升设计,同时结合站点类型、周边区位特征和地域文化,探索微商业、便民服务设施等功能的融入、强化站点服务定位,完善片区功能互补、注入城市活力,形成轨交邻里生活圈。

   


连通一体化


02


鼓励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地块的互联互通,充分考虑车站出入口与周边公共建筑、其他公共交通设施,通过下沉广场、地下通道、风雨连廊等形式连通,达到零换乘、零障碍的交通衔接目的。

   


景观一体化


03


将轨道交通附属设施与周边城市公共空间融合,将附属设施纳入景观、小品化设计处理,弱化轨道交通附属设施体量感。通过推进轨道交通站点附属设施与城市空间的建设、交通、景观一体化融合设计,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品质。


笔记碎碎念:      

科学编制《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既有附属设施改造提升设计导则》,是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打造真正的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绿色的现代化人民城市。诚邀广大市民朋友、企事业单位、专家学者及社会有识之士,聚焦既有轨道交通附属设施改造提升的核心问题(如站点衔接、空间品质)积极建言献策,您的建言将纳入导则编制参考。让我们不断探索、共同打造标定时代发展高度、承载美好生活向往的公园城市。


■ 来源:  成都住建

■ 编辑:  规划师笔记 

  • 加倍努力
    加倍努力 沙发

    学习了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既有附属设施改造提升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多谢了。

    2025-09-11 08:45:11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城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15.38 万条内容 · 25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南京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分圈层,分行政区,8 大更新行动

小编: 2024年9月3日,南京市发布 《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 ,指出力争通过3年建设,高标准完成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更新项目。提出行动计划要点: 2024年,出台城市更新行动指导性文件,建立城市更新行动项目管理、绩效考核、中央补助资金管理等制度。年度更新改造城市地下管网292公里以上,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89%,市级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覆盖比例达到100%,改造老旧小区面积约188万平方米。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