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京杭大运河唯一现存的钞关旧址“临清钞关”

京杭大运河唯一现存的钞关旧址“临清钞关”

发布于:2025-09-02 10:56:02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来源:建筑史学

[复制转发]


钞关,史称 “榷关”,是明代在运河沿线设置的榷税机构,督理漕运税收 民间俗称 “钞关” 近似于税务局

运河沿线有崇文门、河西务、临清、淮安、扬州、浒墅、北新七大钞关,再加上长江上的九江关,史称 “八大钞关”。 临清运河钞关是我国千里京杭大运河上唯一现存的运河钞关旧址,也是明清两代运河上设关最早、闭关最晚、延续历史最长、贡献最大的课税署衙。

图片
图片
图片

临清运河钞关始建于明宣德四年( 1429 年), 其实在 元朝开通会通河后,临清 成了南北货物交汇的枢纽。 建关后,临清很快成为朝廷税收重地, 明朝万历年间,单是 临清 钞关一年的税收就有十一万多两白银,比整个山东省的税收还要高出十倍。

图片
图片

清钞关 临运河而建,占地约 4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8000 平方米。通往大门 的石板路 有一螭首龟趺、通高四米的石碑,为《司徒大夫光宇王公德政碑记》,记载了临清钞关主事王家宾主政临清钞关期间,与税监针锋相对,重法绳赃、厘奸剔弊的故事。

运河钞关大门为硬山式建筑,中拱形门,门额 “钞关”,左右楹联“ 两河汇流黄金道,双城合铸聚宝盆”。

穿过仪门,走进宽敞的院落。 看起来宽敞,是因为历史建筑都是遗址, 钞关公堂遗址、巡栏房遗址、皂吏坊遗址、中轩堂遗址,石头地基砌垒完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穿过南穿厅进入廉政文化展厅,主要展示了历代临清运河钞关廉政官员的事迹。八大钞关之首的临清钞关繁华 600 年,能抵御诱惑保持廉洁,实属不易。

图片
图片

廉政文化展厅东侧为运河文化展厅,展示了光绪年间以及民国时期的钞关运河文化版块,包含了火耗、铸币、税收等文化元素,并详细讲述了临清钞关的荣辱兴衰史。

图片
图片

南跨院 还有 主事宅院、舍人房及皂隶住宅区 等,都做了复原重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住宅区设计得挺巧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曲径通幽,又能及时与工作区取得联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北跨院建有船料房、鼓铸坊及银库,船料房当时是储存船料货物的地方,现在是临清钞关历史展厅。

图片
图片

展厅内详细介绍了钞关的设置历史,以及钞关税收资料,再现了临清商埠的运河繁华。

图片
图片
图片

查阅资料,临清运河钞关征收两种不同的税,即船料钞和商税。船料钞以运载货物的商船为征课对象,由船户缴纳 依船只梁头定额征税。商税以船载货物为征税对象,由货主缴纳,先由钞关对过关货物验货定价,再对照朝廷颁发的定价则例,三十而税一。      

清代,完善钞关制度,实行对船只梁头宽窄和运载量、货物价值综合计征的方法。将税收定额制作为考核钞关官员的重要内容,规定钞关长官 “倘征收逾额,则破格优录”“若解不如额,则不准考核”,并根据差额多少,或降级或留任或赔补。

图片
图片
图片

清光绪二十七年( 1901 年),运河漕运停止,钞关署治被废除。      

2014 年,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临清运河钞关作为大运河山东段的遗产点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图片
图片
图片


 

来源:自言自语杂货铺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

5.14 万条内容 · 16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古建装饰纹样中的冰裂纹有什么讲究?

冰裂纹来源于哪里? 如何设计? 为何出现畸形? 冰裂纹是中国古建筑中应用广泛的装饰纹样,名称源于冬季冰面呈现的自然纹理。其纹理层次独特,看似无序交织、层层叠叠,实则遵循自然变化规律,展现出一种天然美感。 冰裂纹最早源于特定青瓷。因烧造工艺,瓷器表面形成类似冰裂的立体纹片,层层错落。人们发现这一自然美后,将其运用到建筑领域,常见于室外地面、花窗以及室内装修中。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