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遗的十大门类
在这其中
有不少与水文化紧密相关的非遗项目
↓↓↓
黄河埽工
黄河埽工
是黄河上最古老的御水建筑物
它是以薪柴(秸、苇、柳)、土石为主体
以桩绳为联系的一种水工建筑
制作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属无污染、低能耗
这一传统技艺的起源
可追溯至黄河有堤防记载的汉代
泥沙修筑的大堤抵抗不住激流的冲刷
工匠们就采用薪、柴、土、石
作为防护土堤的工事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埽工技艺
这一技艺主要分布在
华北平原黄河两岸的广大地区
是劳动人民与黄河洪水长期斗争中
创造的一种独特的河工技术
也是人们根治黄河水患的缩影
是黄河文化的精髓
目前
黄河埽工已入选
开封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曲河灯会
河曲河灯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是晋、陕、蒙三省(区)交界地区
一种盛大的民间节庆活动样式
流传于山西省河曲县境内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
黄河两岸的民众纷纷赶到河曲会合
共同参加河灯会活动
河灯会最早记载于
1573年—1620年(明万历)
《河曲县志》
在过去
河曲河灯会主要围绕祭祀大禹展开
举办前要先举行河灯祭禹仪式
将河灯供于大禹神位前
乞求大禹消灾免难
保佑风调雨顺
演变至今
河曲河灯会
虽然已变成了祈福祝愿的旅游项目
但仍具有鲜明的黄河民俗文化色彩
印证了黄河文化的内涵
兰州黄河大水车
兰州黄河大水车
起源于明朝
是兰州市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
其制作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据记载
黄河水车是明嘉靖年间
(公元1522年―1566年)
兰州人段续制造的
其构思精妙,结构复杂,选料讲究
展现了传统工匠高超的智慧和出色技艺
解决了河岸高、水位低、难以提灌的困难
使沿河农业大受其益
甘肃省平市官钱局发行的印有黄河水车的钞票
因此,被沿岸农民争相仿制
成为黄河沿岸壮丽的景观
其制作技艺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创造力
成为中国农业文明和水利发展的宝贵见证
黄河文化源远流长
古老的非遗
如今正以新生的形象传递新声
文章部分或全部转载自网络,仅在于传递更多水利见闻,如涉版权, 烦请联系,请谅解。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水利时事
返回版块3239 条内容 · 57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6座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最新进度来源:公众号“ 大国水电 ”2025年8月22日整理编辑 本周,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领域再传捷报——多个关键项目迎来重要突破,标志着行业高质量发展迈入新阶段。 以下为本周最新进展的详细梳理,由CPEM小编为您实时呈现。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