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城市规划设计 \ 一朵“规划之花”,如何绽放在沈阳的现代化叙事中?

一朵“规划之花”,如何绽放在沈阳的现代化叙事中?

发布于:2025-08-29 09:40:29 来自: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导读

从一朵花,到一座现代化之城,再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2025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的主视觉是如何诞生的?“迈向中国式现代化,规划的价值与作为”的主题又是如何呈现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朵“规划之花”背后的故事。


 


图1

202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主视觉

最终定稿的年会主视觉画面。它以沈阳国土空间规划为底,用绽放的“规划之花”诠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沈阳叙事。


这是一次关于“看见”的对话——如何让一场国家级规划年会的主题被一眼记住?如何让一座城市的特色与抱负在方寸画面中磅礴绽放?又如何将宏大的“中国式现代化”理念,化作可视、可感、可流传的视觉之诗?


当我们见到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毛兵董事长时,他刚刚从一连串的工作会议中抽身。身后的年会宣传展板上,正静静绽放着一幅以沈阳国土空间规划为底、以绽放的花朵为型的主视觉画面。红与绿大胆碰撞,线条既抽象又流动,既现代又充满地方印记。他说: “这不是一朵普通的花——这是沈阳,也是一切现代化城市的隐喻。”


 

灵感萌芽:

从“具象城市”到“抽象之花”


起初,设计团队走的是往年惯例:抽象符号、水彩全景、城市天际线。 他们画过浑南的日出、画过棋盘山的雪景,甚至做了一版“四季沈阳”动画,春樱、夏绿、秋黄、冬白,美,但总觉得“缺了灵魂”。


 
 
 
 
 
 


图2

早期“被毙掉”的具象方案

早期基于城市天际线创作的具象方案。它们很美,但未能触及规划的“灵魂”。


转机来自学会领导们的一席话: “规划,不只是盖楼画画,而是统筹自然、人文、发展的系统性艺术。”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他们回过头来重新思考年会的主题—— “迈向中国式现代化,规划的价值与作为” ,尤其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内涵。


于是,团队决定:不做“鸟瞰图”,要做“理念图”;不画“城市样貌”,而要 画“城市精神”,以人为核心,以自然为本底。


 

绽放之路:一朵花,一座城,一种未来


他们从沈阳的自然本底画起——东山、西水、河流、绿脉、田畴……这些构成城市的肌理被一一铺成“土地的底色”。而后,才是城市结构:三环三带四楔,路网如脉,原点为心。


画着画着,有人突然说: “你们看,这座城市……像不像一朵花?”


 


图3

设计过程的“灵魂”素材 (沈阳国土空间规划图底图)

设计的“底牌”:沈阳“东山西水”的自然本底与“三环三带四楔”的城市结构规划图,这是“花朵”得以绽放的土壤。


是的,沈阳的市花是玫瑰。但若真画一朵玫瑰,就又落回了具象的陷阱。 如何让“花”既是花,又是城?如何让它既象征自然之美的绽放,也隐喻人类文明的成果?


他们决定——“甩开膀子画!”,毛董事长说,“不设限!”给了创作者充分的自由与想象空间。


不管是不是花,先甩出笔触:散点是城镇,聚合处是都市;不描边、不刻意,让规划图纸在艺术笔下自然“生长”。那一稿一稿的试验,一层一层的色彩堆叠,终于逐渐接近他们心中的样子: 一朵不属于任何特定品种,却属于沈阳的“规划之花”。


 

色彩之争:东北大地的红绿勇气


为什么要用红配绿?


毛董事长笑了:“东北天寒,人就爱艳色。你看咱们的大花袄、秧歌服,红绿撞得亮眼、活得热烈。”


但这不只是民俗的复刻,更是现代的转译。设计团队没有回避这组对比,反而把它们抽象化、结构化了——绿是自然的底色,红是城市的绽放;绿是生态的本底,红是人文的热力。 这是一种属于北方的美学自信:既接地气,也高级。


 

幕后手记:

那些“痛苦”的稿,都没有白费


从2月到5月,光是构思方向就改了无数遍;而从5月到8月的定稿,“花的画法”又衍生出了无数版。团队中有人画技好但不懂规划,懂规划的又画不出“那朵花”。毛董事长说:“最痛苦的时候,他们真的快要崩溃了。”


 
 
 
 
 
 
 
 
 
 


图4

无数版“痛苦”的过程稿

无数个深夜、无数版被修改的草图,记录着团队“崩溃”又重生的迭代过程。


有一稿他们尝试以“人”为核心,画了一座历史至未来的长卷:从穿中山装画图板的老规划师,到用无人机、信息平台的青年一代;从铁西工人们骑车上班的热潮,到未来市民休闲运动的场景……这一稿虽未成为主视觉,却化作了实施委员会会议的背景图,感动了无数规划人。


 


图5

“以人为核心”那版未被采用但受好评的长卷稿

这幅以“人的活动”为核心的长卷虽未成为主视觉,却以其丰富的历史细节和人文关怀成为了另一场会议的亮点。


就连那版“四季沈阳”动画,也没浪费,成了沈阳规划院办公大楼里一道风景。


毛董事长说:“没有一个稿是白费的。 设计如规划,是一个不断认知迭代、自我突破的过程。


 

花开之后:

不只属于沈阳,也属于所有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城市


如今我们看到的这一稿,仍然不是他们心中的“终极版本”。毛董事长说,如果能再把河流、生态楔形绿地更细腻地叠加入画面,“花朵会更有生命力”。


但他也说:“遗憾总是有的。重要的是——我们把这颗‘种子’种下了。”


这朵花,是对现代化城市的一种想象:它不是冷硬的水泥森林,而是从自然中生长出来的、与人共呼吸的生命体。


而当这朵“花”最终绽放在年会现场的那一刻——


它不再只是沈阳的花。它是每一个正在寻找人与自然和谐之路的中国城市的象征。


它是一朵正在绽放的、未来的花。


 


图6

主视觉在现场应用的震撼效果图

当理念照进现实:主视觉在年会开幕式上绽放,将抽象的设计转化为震撼的现场体验。


策划 / 设计 / 修改 / 痛苦 / 突破

这是一群人的六个月

也是一座城的一次视觉开花

—— 如规划本身,

它从来不是终点,

而是一场持续的、向美而生的实践。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城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15.38 万条内容 · 25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五句话打开“五年规划”

导读 初秋,天高气爽。这是收获的季节,也是谋划的季节。 “十五五”时期,2026年至2030年,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承上启下的关键期。科学谋划“十五五”,不妨从打开“五年规划”的意义开始。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