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地基基础 \ CFG 桩与褥垫层施工技术规程

CFG 桩与褥垫层施工技术规程

发布于:2025-08-28 13:26:28 来自:建筑结构/地基基础 [复制转发]

在地基处理工程中,CFG 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以其承载力高、变形小、经济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市政工程等领域。褥垫层作为 CFG 桩复合地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整桩土荷载分担比,有效发挥桩体与地基土的协同作用。本文系统梳理 CFG 桩与褥垫层的工艺流程、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要点,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一、工艺流程

1. CFG 桩工艺流程

CFG 桩施工遵循 "分段流水、分层控制" 的原则,通过精准控制成孔、灌注、截桩等关键环节,确保桩体质量与复合地基性能。具体流程如下:

土方开挖至桩顶标高以上 0.5m→测量放线→旋挖成孔→浇筑混凝土至桩顶设计标高以上 500mm→基槽开挖至褥垫层底标高→裁桩、捡底→铺设褥垫层→检测→下一道工序

该流程的核心逻辑在于:先通过土方预处理创造作业面,再经精准定位确保桩位偏差符合要求,成孔与灌注环节保证桩体完整性,后期截桩与检测验证施工质量,最终通过褥垫层实现桩土协同受力。

2. 褥垫层工艺流程

褥垫层施工是 CFG 桩复合地基发挥效能的关键环节,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地基承载力的均匀性。流程如下:

挖桩间土→基层处理→放线控制、引测高程控制桩→拌制级配砂石→分层铺筑砂石→洒水→找平和验收

此流程强调分层施工与精准控制,通过基层处理清除杂质、放线控制确保边界与厚度准确,分层铺筑与夯实保证砂石密实度,最终通过验收确认褥垫层符合设计要求。

二、施工方法

1. CFG 桩施工方法

1)原地面处理

施工前需对场地进行全面清理,清除地表耕植土(厚度通常为 30~50cm)、杂草、树根及障碍物(如石块、混凝土块等),确保场地平整。整平标高严格控制为设计桩顶标高 + 0.5m,此高度预留了桩顶超灌部分及桩间土开挖的作业空间,避免后续施工对桩体造成扰动。

场地整平后,采用轻型压路机(吨位≤10t)碾压 2~3 遍,压实度达到 85% 以上,防止钻机就位时发生不均匀沉降。对于软土地基,可铺设 10~15cm 厚级配砂石垫层,增强场地承载能力。

2)测量放样

测量人员依据设计图纸,采用全站仪放出桩位轴线及每个试验桩的具体位置,并用 Φ8mm 钢筋(长度 30~50cm)打入地下作为标记,钢筋顶部露出地面 5~10cm,周边撒白灰圈标识。

桩位放样误差需严格控制在≤20mm,放样完成后需由监理工程师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对于大面积施工区域,应设置控制桩网(间距 10~20m),定期复核桩位偏差,防止累计误差超标。

3)钻机就位

采用长螺旋钻机成孔,钻机就位时需满足以下要求:

钻杆刻度标识:在钻杆立柱上用红油漆和反光条标识长度刻度线(精度 10cm),便于控制成孔深度。

水平调整:测量钻机四角高程,通过调节钻机支腿使底盘处于水平状态(用水准仪检查,偏差≤5mm)。

垂直度控制:用全站仪校准钻杆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 1%(即每米钻杆倾斜≤1cm),可在钻杆两侧分别设置经纬仪进行双向监控。

钻机就位后,钻头中心需与桩位标记钢筋对齐,偏差≤5mm,确认无误后固定钻机,防止施工过程中移位。

4)钻进成孔

CFG 桩施工采用跳桩法(隔桩施工),避免相邻桩体相互扰动。钻进前需进行管道润滑处理:泵压 M10 水泥砂浆(配合比水泥:砂 = 1:3)1~2m3,直至钻尖出料口泵出砂浆,检查输送管道密封性,同时润滑管道以防止后续混凝土堵塞。

钻进作业要点:

钻孔启动: 关闭钻头阀门,下移钻杆至钻头接近地面时启动钻机,先以慢速(1~2r/min)钻进 50cm,待钻杆稳定后调整至正常速度(3~5r/min)。

钻进控制: 保持钻机稳定,避免倾斜和错位,每钻进 1m 或电流表读数突变时,记录电流值并核对地层变化(与地质勘察报告对比)。遇硬质土层(如卵石层、岩层)时,电流表读数会显著上升(通常超过 100A),钻杆摇晃加剧,进尺缓慢,此时应降低钻进速度(≤1r/min),必要时更换合金钻头。

终孔确认: 钻至设计标高后,需空转 30s 以上,彻底清理孔底钻渣,确保孔底沉渣厚度≤10cm。

异常处理: 如因地质原因导致桩长未达设计要求或桩底土质与设计不符,应立即停止施工,通知监理、设计单位现场核实,必要时调整桩长或桩位。

成孔过程中,需实时监测钻杆垂直度,每 5m 检查一次,发现偏差及时纠正,确保成孔质量。

5)混合料灌注、拔管

混合料采用水下 C25 混凝土,由搅拌站集中拌制,搅拌车运送至现场。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60~200mm(用坍落度筒检测,每车不少于 1 次),保证其流动性满足泵送要求。

灌注准备:

导管配置: 采用直径 200~250mm 的钢导管,按逐节编号下设,接头采用双螺纹方扣快速接头,配备密封圈确保密封。导管轴线需顺直,下放过程中避免碰撞孔壁。

机具准备: 提前检查储料斗、漏斗、地泵等设备,确保性能完好,地泵泵送压力设定为 3~5MPa。

灌注与拔管工艺:

灌注顺序: 当钻杆芯管充满混凝土后开始拔管,严禁先提管后泵料。钻杆应先静止 5~10s,待混凝土初步稳定后再提管。

拔管控制: 边泵送混凝土边匀速拔管,提拔速度控制在2~3m/min,确保连续提拔、连续供料,避免断桩。拔管过程中,导管需始终埋入混凝土内1m 左右(通过钻杆刻度及灌注量计算),防止空气进入形成断桩。

投料控制: 每根桩的投料量不得少于设计灌注量(按桩径和桩长计算),施工桩顶标高需高出设计桩顶≥0.5m,以保证桩顶混凝土强度。

故障处理: 若发生导管堵塞,应立即停止拔管,采用反向泵压清理堵塞物;若堵塞严 重,需拔出导管清理后重新下管,但断桩风险较高,需谨慎操作。

6)移机

上一根桩施工完毕后,钻机移位至下一根桩位。由于 CFG 桩施工出土较多,易覆盖临近桩位,且钻机支撑脚可能挤压桩位标记,因此移位后需重新复核桩位,确保偏差≤20mm。

移机过程中,需保护已施工的桩体,钻机履带与桩体边缘的距离≥1.5m,避免碾压造成桩体断裂。

7)清理桩间土

CFG 桩施工完成后,需待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70% 以上(通常为 7~10d)方可进行桩间土清运。采用小型挖掘机(斗容≤0.3m3)配合人工清理,挖掘机作业时需远离桩体(距离≥50cm),剩余部分由人工开挖,避免机械碰撞桩体。

清运过程中严格控制开挖标高,不得超挖(预留 20~30cm 由人工修整),防止扰动桩间土和桩体。

8)切除桩头

桩间土清理完成后,进行桩头切割:

标高标记: 通过测量挂线确定桩顶设计标高,在桩头上用红油漆或墨线标示切割线。

切割工艺: 采用截桩机进行三刀横切,第一刀切入深度≥15cm,第二、三刀沿切割线切割,确保桩头平整。切割后,在同一水平面同一角度对称插入 4 根钢钎(Φ20mm,长度 30cm),用锤击打使桩头截断。

桩顶修整: 用钢钎、锤子将桩顶从四周向中间修平至设计标高,截桩后桩顶高程允许偏差为±50mm。

截桩过程中,严禁使用大锤猛击桩头,避免桩体产生裂纹。

9)桩基检测

CFG 桩施工质量需通过以下检测验证:

材料强度试验: 每工班制作 3 组(每组 3 块)150mm×150mm×150mm 混凝土 试块,标准养护 28d 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强度值不得低于 C25。

桩身完整性检测: 成桩 7d 后,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抽检数量为总桩数的 10%,且每栋楼不少于 3 根。检测结果应符合《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中 Ⅰ 类或 Ⅱ 类桩要求。

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 成桩 28d 后,采用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抽检数量为总桩数的 0.5%~1%,且每栋楼不少于 3 点。承载力特征值需满足设计要求。

取芯检测: 对试验桩进行竖向全长钻取芯样,检查桩身混凝土密实度、强度及垂直度。自桩顶 1m 以下每隔 2m 截取试样(全桩不少于 3 个,上、中、下均有代表性),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强度不得小于 1.2MPa。钻芯后孔洞用 M30 水泥砂浆灌注封闭。

外观检查: 成桩 7d 后,浅部开挖桩头(深度超过停浆面以下 0.5m),目测检查桩体均匀性,量测成桩直径(允许偏差 ±50mm),拍摄照片存档。检验数量为总桩数的 2‰,且每工点不少于 3 根。

2. 褥垫层施工方法

1)挖桩间土

按设计要求预留桩间土至原设计标高以上 20~30cm,采用人工开挖至褥垫层底标高。施工前,每隔 5~6m 在桩头标记 50cm 标高线,作为开挖控制基准。

在桩头附近 10cm 范围内,开挖深度比设计标高低 5cm,为后续截桩修整预留空间,避免扰动桩顶。

2)基层处理

清除地基表面 土、杂物及松动颗粒,尤其需清理干净 CFG 桩头表面的浮浆和碎渣,确保基层平整。采用人工配合小型压路机(吨位≤5t)碾压 2~3 遍,压实度达到 90% 以上,防止褥垫层铺设后产生不均匀沉降。

3)放线控制、引测高程控制桩

边线放样: 按设计图纸放出褥垫层边线,边线超出主楼筏板基础不小于 25cm(具体尺寸根据现场实际调整),用白灰标示边界。

方格网设置: 将铺填区域划分为 5~8m 的方格网,在方格网交点打入 Φ12mm 钢筋桩(长度 50cm),作为高程控制基准。

高程标记: 根据褥垫层设计厚度(通常为 10~30cm)及分层铺筑厚度(每层 15~20cm),在钢筋桩上用红油漆标记 20cm 控制点,作为铺筑厚度的控制依据。

4)拌制级配碎石

级配碎石采用场外机械拌合,配合比为砂:石 = 3:7(重量比),砂石粒径控制为:砂 0.5~2mm,石 5~20mm,含泥量≤3%。

拌合时以反铲挖掘机铲斗为衡量器(每斗容积固定),按 3 斗砂加 7 斗石的比例配料,拌合时间不少于 3min,确保混合料均匀。拌制完成后运输至现场,堆放在硬化场地,避免混入泥土。

5)分层铺筑砂石

褥垫层采用 分层铺筑、分层夯实, 每层虚铺厚度控制为 20~25cm(压实厚度 15~20cm),具体流程如下:

铺筑顺序: 从基坑四周向基坑坡道出口推进,避免车辆碾压已铺筑区域。

布料控制: 用装载机将级配碎石运至场内,按方格网划分的区域布料,人工配合整平,依据钢筋桩上的高程标记拉线控制虚铺厚度,平整度误差≤3cm。

碾压夯实: 铺完第二排方格后开始碾压,采用振动压路机(吨位 10~15t)碾压 3~5 遍,碾压速度 2~3km/h,碾压方向由低到高、由边到中,每次碾压重叠 1/3 轮宽。压实度需达到 93% 以上(环刀法取样检测)。

分层衔接: 底层铺筑完成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顶层铺筑。底层与顶层铺筑间隔时间不宜超过 24h,避免雨水浸泡基层。顶层铺筑前需检查底层表面平整度,高差较大处需人工修整。

6)洒水

铺筑过程中,根据级配碎石的干湿程度适当洒水(含水量控制在 8%~12%),以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宜。洒水采用喷雾器均匀喷洒,避免局部积水。碾压前洒水可增 强砂石颗粒间的粘结力,提高压实度。

7)找平和验收

找平处理: 最后一层碾压完成后,采用人工配合平地机找平,表面平整度误差≤5cm,高程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 ±50mm)。

验收检测: 采用水袋法检测压实度,每 100㎡取样 1 点,检测结果需满足设计要求(通常≥93%)。同时检查褥垫层厚度(用钢尺量测,允许偏差 ±50mm)、边线位置(允许偏差 ±100mm)及表面平整度,全部合格后方可通过验收。

验收完成后,需及时覆盖塑料薄膜保护褥垫层,避免后续施工污染或雨水冲刷。

三、质量控制要点

桩位偏差: 严格控制桩位放样精度,施工前复核桩位,确保偏差≤20mm;钻机就位时钻头中心与桩位对齐,偏差≤5mm。

垂直度控制: 钻进过程中实时监测钻杆垂直度,偏差≤1%,发现倾斜立即调整,避免桩体偏斜影响承载力。

混凝土质量: 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在 160~200mm,每车检测;灌注时保证导管埋深≥1m,避免断桩;桩顶超灌≥0.5m,确保桩顶强度。

截桩质量:采用机械切割,避免人工凿击;截桩后桩顶平整度≤5mm,高程偏差 ±50mm。

褥垫层压实度: 分层碾压,确保每层压实度≥93%;级配碎石拌合均匀,含泥量≤3%。

检测验收: 严格执行桩基检测程序,低应变、载荷试验及取芯检测结果均需合格;褥垫层验收需检查厚度、压实度及平整度。

四、安全与环保措施

安全措施:

钻机操作手需持证上岗,施工前进行安全培训,熟悉操作规程。

钻机作业区域设置警示围栏,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高空作业(如钻机塔架维修)需系安全带。

用电设备需接地保护,电缆线架空敷设,避免碾压破损;夜间施工配备充足照明,照度≥50lux。

截桩时设置警戒区,避免桩头断裂飞溅伤人;钢钎使用前检查强度,防止断裂。

环保措施:

施工场地出入口设置洗车池,车辆出场前冲洗轮胎,避免扬尘污染。

混凝土运输车辆需密封,防止漏料;桩间土清运时覆盖篷布,减少扬尘。

钻机噪声控制在 70dB 以下(居民区夜间≤55dB),必要时设置隔声屏障。

废弃桩头及建筑垃圾集中堆放,及时清运至指定地点处理;废水经沉淀后回用,不得直接排放。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要求,可确保 CFG 桩复合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满足工程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需加强各环节的协同配合,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为后续结构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全部回复(6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地基基础

返回版块

12.11 万条内容 · 70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下卧多个软弱破碎夹层的超硬基岩桩基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浙江省全民健身中心工程和下城区潮鸣艮山单元 XC0202–R21–01地块拆迁安置房位于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与东健康路交叉口,两个工程的地下室连成一体,共用一个基坑支护体系。浙江省全民健身中心工程地下3层,地上11层,建筑面积为197?135.6?m2,是国内规模较大的全民健身中心;拆迁安置房工程地下1层,局部3层,地上为2幢20层的单体,建筑面积30?178.9?m2。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