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DSCAPE·HAPPY·VALUE
创造价值 · 园中有乐
2005 年春天,我蹲在杭州某小区的烂泥地里,看着刚种下去的五棵银杏树被连夜的暴雨泡得东倒西歪,甲方在旁边骂骂咧咧,施工队队长蹲在地上抽烟 —— 那是我独立接的第一个庭院项目,最后赔了三个月工资才收尾。
二十年后的今天,我坐在自己设计的庭院茶室里,看雨水顺着青石板的缝隙渗进土里,苔藓在石缝间绿得发亮。新来的实习生捧着笔记本问:“老师,您这二十年总结出的最大经验是什么?” 我指着院角那棵歪脖子石榴树:“你看它,根扎得深,腰弯得低,才能在台风天活下来。做庭院和做人一样,得懂低头,更得懂扎根。”
这篇手记,没有华丽的设计理论,只有二十年踩过的坑、摸出的门道,从勘察到落地,从植物到人情,掰开揉碎了讲给你听。
一、设计前:把 “地基” 打在 “人心” 上
刚入行时,我总觉得 “设计” 就是画图 —— 拿着尺子量完院子,闷头出三套方案,甲方挑一套就开工。结果往往是:我觉得美的水景,客户嫌 “积落叶难打理”;我精心设计的花境,业主说 “不如种菜实在”。后来才明白:好的庭院设计,先懂院子,更要懂人。
1. 勘察:不止量尺寸,更要 “读空气”
现在带徒弟勘察场地,我必做三件事:
画 “生活地图”:不光量长宽高,更要记 “隐形信息”—— 业主习惯从哪个门进出院子?老人常坐在哪个角落晒太阳?孩子放学爱在哪块空地疯跑?有次在上海的老洋房院子,我发现男主人总在傍晚站在西窗前打电话,特意在窗下种了丛丛生竹,既挡了街景,风吹竹叶的声音又能遮点谈话声,后来他说:“你比我老婆还懂我需要啥。”
测 “四季脾气”:别信天气预报,自己蹲点看三天 —— 春分的太阳几点照到露台?夏至的暴雨会往哪个角落灌?秋分的落叶会堆在哪个风口?北方院子尤其要注意 “冬季阴影”:有户人家想在北墙根种月季,我蹲了个冬至,发现那地方全天见不到太阳,最后改成了玉簪和矾根,现在成了院子里最省心的角落。
聊 “真心话”:客户常说 “我想要个禅意小院”,但你得追问 “你理解的禅意是啥?” 有人指的是 “安静,少花草”,有人其实是 “想有个喝茶的地方”。遇到说 “随便弄弄” 的客户更要警惕,多半是没头绪,得拿案例一点点试:“您看这种碎石地好打理,但雨天会溅泥;防腐木温馨,但每年要刷油,您更能接受哪种麻烦?”
2. 方案:先保 “里子”,再做 “面子”
早期做方案,我总爱在图纸上堆元素:假山、锦鲤池、凉亭…… 结果要么预算超支,要么后期维护崩溃。现在的方案,第一页永远是 “功能清单”:
必保项:老人的无障碍通道(坡度≤1:12,别用鹅卵石,轮椅容易卡)、孩子的防撞圆角(木栅栏顶端要磨圆,花池边缘别高于 40cm,防止绊倒)、宠物的 “撒欢区”(别种带刺植物,草坪选耐踩的结缕草)。
可选项:水景、花架这些 “加分项”,先算维护成本。有户人家想要泳池,我帮他算清 “每周换一次水要 200 块,冬天盖膜要雇人,三年维护费能再做个小院”,最后改成了浅水池 涌泉,既省了钱,又没丢那份 “听水声” 的念想。
留 “活口”:千万别把院子塞满。十年前给苏州一户人家设计时,特意留了块 10㎡的空地,说 “以后想种菜就种菜,想搭帐篷就搭帐篷”。去年回访,那地方搭了个葡萄架,男主人说:“每年夏天孙子在下面写作业,比啥设计都强。”
二、施工中:藏在 “细节” 里的生死线
施工是最容易 “掉坑” 的环节。二十年前我吃过的最大亏,是给一个别墅院铺地面时没做排水坡度,第一场雨就积了水,返工花了三万。现在带队伍,我常说:“施工队的手艺,就看那些‘看不见’的地方 —— 地基平不平,排水通不通,木材防不防腐。”
1. 基础工程:三年不坏靠 “打底”
排水:给院子装 “排水管”
新手常犯的错是 “只做表面排水”。正确的做法是 “明暗结合”:明沟挖在路边,宽 10cm 深 15cm,铺鹅卵石(好看还能挡落叶);暗管埋在花池底下,用 110mm 的 PVC 管,每隔 50cm 钻个孔,周围裹土工布(防泥土堵孔)。有次在山坡院子施工,我们顺着地势做了三级排水:地表水流进明沟,明沟接入暗管,暗管通向院外的渗水井,去年台风天,邻居家院子积水半米,这户人家的花池连水痕都没留。
地面:别让脚 “受罪”
青石板好看,但必须 “横平竖直”—— 铺之前在地面打混凝土垫层(厚度≥10cm),石板缝留 5mm,填粗砂(别用水泥,会返碱)。有个教训记一辈子:给北方客户铺防腐木时,图省事没架空,冬天冻土一鼓,第二年全翘了边,后来改成 3cm 高的木龙骨架空,再刷三遍木油,现在五年了还好好的。
花池:植物的 “舒适床”
花池高度不能低于 30cm(低于这个高度,根系舒展不开), walls 用砖砌好后,内壁一定要贴防水膜(别用沥青,会毒死植物),底部铺 10cm 厚的碎砖 陶粒(疏水层),上面盖土工布,最后再填改良土(园土 腐叶土 粗沙 = 3:3:1)。有户人家花池总烂根,扒开一看,施工队直接把土倒在了水泥地上,连排水孔都没留 —— 这哪是种花,是给植物 “上刑”。
2. 材料选择:“贵的” 不一定 “对的”
木材:南方选松木,北方选硬木
南方潮湿,松木防腐木刷上木油能用 5 年,性价比高;北方干燥多风,得用菠萝格(硬木),虽然贵,但抗冻抗裂,十年不用大换。别信 “天然防腐木” 的噱头,无论哪种木材,每年刷一次木油(春天刷最好),能多活一半寿命。
石材:防滑第一,好看第二
露台和休息区别用抛光砖(下雨比冰面还滑),火烧石、青石板是首选,尤其是北方,冻融循环厉害,石材密度必须≥2.6g/cm3(拿块石头掂掂,太轻的别要)。有个客户图便宜用了劣质文化石,冬天一冻全酥了,第二年只能敲掉重铺,里外里花了双份钱。
植物:“本土的” 才是 “最强的”
别迷恋进口品种,南方的院子种点杜鹃、茶梅,北方的院子栽棵海棠、石榴,存活率比那些 “网红植物” 高十倍。有次帮客户从云南运了棵蓝花楹,花了两万块,结果北方冬天一冻就死了,后来换了棵本地的泡桐,春天开紫花,夏天能遮阳,还不用费心管 —— 植物和人一样,“水土不服” 是大事。
三、植物造景:让院子 “活” 起来的密码
早期做庭院,我总把植物当 “装饰品”,什么好看往哪堆,结果要么 “喧宾夺主”,要么 “活不过三年”。现在才明白:植物是院子的 “呼吸器官”,得懂它们的 “脾气”,让它们 “各就各位”。
1. 搭配法则:“高低错落” “四季有景”
乔灌草 “三层楼”
后排种乔木(比如桂花、玉兰,高 3-5m),中间种灌木(月季、绣球,高 1-2m),前排种地被(矾根、麦冬,高 30cm 以内),既不挡光,又有层次感。有户人家院子乱得像 “植物园”,就是因为把高大的枇杷树种在了前排,后面的花全被遮死了,移走后立马清爽了。
“四时有花” 别贪多
春天有海棠、樱花,夏天有紫薇、荷花,秋天有菊花、桂花,冬天有蜡梅、山茶 —— 每个季节选 1-2 种主打花,太多反而杂乱。新手最容易犯的错是 “见花就买”,去年在一个院子里数出了 20 种开花植物,结果花期重叠时挤成一团,花谢了又光秃秃,最后精简到 8 种,反而一年到头有看头。
“懒人植物” 清单(亲测二十年)
南方:琴叶榕(耐阴)、三角梅(耐旱)、沿阶草(耐踩);
北方:紫藤(耐寒)、木槿(耐晒)、八宝景天(耐贫瘠);
全国通用:薄荷(随便种)、太阳花(插杆活)、佛甲草(不用浇水)。
这些植物,你就算忘了管,它们也能活得好好的 —— 适合 “想养花又怕麻烦” 的人。
2. 地域禁忌:南北 “水土” 不一样
南方避坑:别在院子低洼处种怕涝的植物(比如月季、多肉),梅雨季容易烂根;临街的院子别种香樟,春天掉 “毛毛虫”(花序),扫都扫不完。
北方避坑:西晒区别种绣球(夏天会晒焦),最好种木槿、紫薇;风口别种雪松(冬天容易被吹断),换成油松更抗风。
跨区引种要 “驯化”:想在北方种南方的茶梅,先让它在温室待一年,第二年再移到院子里,冬天裹上保温棉;南方想种北方的海棠,夏天要给它遮遮阴,慢慢适应湿热气候 —— 植物和人一样,“搬家” 得有个适应期。
四、客户沟通:比设计更重要的 “手艺”
二十年最深的感悟:做庭院,一半是技术,一半是人情。图纸画得再好,不懂客户的 “弦外之音”,最后还是白搭。
1. 听懂 “话外音”
客户说 “我爱人喜欢花”,潜台词是 “得留块好打理的种花区”;
客户说 “我爸妈偶尔来住”,意思是 “要考虑老人方便,比如多放石凳,少用碎石地”;
客户说 “预算不是问题”,千万别真敢瞎报价 —— 多半是在试探你 “会不会乱花钱”,反而要给他算清 “每一分钱花在哪,值不值”。
有个印象深的客户,一上来就说 “要个气派的大门”,聊了半天才知道,他其实是觉得 “朋友来做客,院子得像样”,最后没做大铁门,而是用藤本月季爬满木格栅,开花时又气派又温馨,他说 “比我想象的还体面”。
2. 处理 “分歧” 的技巧
客户坚持 “要在阴处种月季”,别直接说 “不行”,带他去看同小区阴处的月季(多半长得稀稀拉拉),再给他看阴处种得好的绣球,告诉他 “不是不能种,只是换种植物更省心,还能开得更好”;
预算超支时,别说 “你钱给少了”,而是列个 “优先级清单”:“必做的排水、地面先保证,花架可以先做基础,明年再加顶,这样今年能省一万五”;
施工中遇到问题,别等客户发现 —— 主动说 “我们发现 XX 地方有点问题,想了三个解决办法,您看哪个更合适”,态度比理由重要。
五、二十年行业变迁:从 “造景” 到 “造生活”
刚入行时,客户问得最多的是 “这院子能值多少钱”;现在问得最多的是 “在这里能做什么”—— 从 “炫富” 到 “实用”,从 “好看” 到 “好住”,庭院设计的内核早就变了。
1. 趋势里的 “不变”
排水、防滑、植物适地性 —— 这些 “基本功” 永远重要,就像盖房子得先打地基;
客户要的 “不是院子,是生活场景”:年轻人要 “户外厨房 烧烤区”,带娃家庭要 “草坪 沙坑”,退休老人要 “茶桌 小菜园”。去年做的一个院子,没搞复杂的水景,就留了块 15㎡的硬化地,客户说 “周末孩子在这骑平衡车,平时我在这晒被子,比啥都实用”。
2. 给新人的三个建议
多蹲工地:图纸上的一条线,在地上可能就是 “一道坎”,自己亲手铺块石板,才知道 “留 5mm 缝” 有多重要;
多去老院子看看:那些几十年的老院子,植物怎么长,排水怎么流,藏着最朴素的道理 —— 比如老树下的苔藓总比别处厚,说明 “树荫 潮气” 是它的最爱;
别把自己当 “设计师”,把自己当 “院子的管家”:客户住得舒服,比拿多少设计奖都强。
尾声:院子是 “慢慢长” 的
去年回访十年前做的第一个 “成功案例”:当年种的那棵石榴树,已经歪歪扭扭地爬过了花架;客户自己在角落种了片薄荷,说 “夏天泡茶方便”;连我当年嫌 “太普通” 的青石板,被踩得油光发亮,石缝里的野草都透着股亲切。
客户笑着说:“你看,院子比人懂事,你对它好,它就长得旺;你不管它,它也能活出自己的样子。”
突然明白:二十年的经验,说到底就一句话 —— 别总想着 “设计” 院子,要学着 “陪” 院子长大。就像那棵石榴树,它不会按图纸长,却会顺着阳光、跟着风雨,长成最适合这个院子的样子。而我们这些造园人,不过是帮它搭了个架子,引了条水,剩下的,交给时间就好。
这大概就是庭院设计最迷人的地方:它不是静止的图纸,是流动的生活,是我们和自然、和时光,慢慢磨合出来的默契。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景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25.18 万条内容 · 281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金陵明珠玄武湖:5A 之姿,千年风华LANDSCAPE·HAPPY·VALUE 创造价值 · 园中有乐 在华夏大地的东南一隅,有一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都 —— 南京。这座城市,犹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而在这城市的怀抱中,玄武湖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它不仅拥有着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更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当之无愧的 “金陵明珠”,从各个方面而言,完全够得上 5A 级景区的称号。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