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园林景观实景 \ 什么是柱础?

什么是柱础?

发布于:2025-07-31 16:44:31 来自:园林景观/园林景观实景

来源:蚂蚁景观

|

作者:小蚂哥

[复制转发]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这期我们来聊聊柱础。


0  


础,《说文解字》中解释为: 礩也。从石,楚声。 这个「礩」就是是柱础的古称,我们暂不深究。


根据础的字形, 我们可以分成形旁「石」和声旁「楚」。


0  

左侧的“石”字旁,象征着石块;而右侧的“楚”则源于古湘、鄂、川地带。 造字本义是:在古代楚地,因为湿气较重,人们在房柱下放置一个鼓形的石墩,以保护柱子免受潮湿侵蚀。


0  


简体楷书将“础”字中的“楚”替换为“出”,强调这个石墩是露出地面的,目的是为了垫高房柱以防止潮湿。


0  


古代人将筑屋的墙脚称为“基”,而用于铺垫房柱的石头则称为“础”。这也就是基础的来历。


0  


础在民间称呼非常多,早期除了上面说的 礩(zhì),还有磉(sǎng),还有称为石舄(xì)和柱顶石、础石 的,不过最正式的叫法还是柱础。


那么既然柱础是防止湿气侵蚀的,在南方有些还会在柱础上设置 排水凹槽。


0  

 

有一个很小众的成语叫做“ 础润知雨 ”,就是说柱础如果湿了,那么就离下雨不远了,这就说明当时的空气湿度已经很高了。


0  

杭州太庙宋代柱础


除了排水,柱础还要承接上方的柱子,所以在柱础中间会有一个洞,叫做“海眼”,通常较深, 用于固定柱子底部,防止滑动,上方的柱子底部作成 “管脚榫” ,这样就像拼乐高一样把柱子和柱础拼合在一起了。


0  

 
0  

说到“海眼”,我多插一句,之前我们聊大门门轴的时候,说门下的门枕石上承接门轴有个坑叫做“海窝”,这个海窝只起限制门轴的作用,所以要浅很多。


0  


传说中的木柱础

上文我们提到,柱础有一个古称,叫做 礩。其实在更早的时候这个字是木字旁,也就是 櫍,仍然读作 zhì,指的是器物的脚,可以理解为各类器物的木质底座结构。


0  


在早期东汉到魏晋时期,你是能够看到木柱础的。


0  


不过木柱础容易受潮,所以很快就变成了石柱础了。


0  

 

不过这个木结构并没有消失,而变成了  “辅助构件” ,你会发现有些木柱和石础之间另有一层垫木,这其实就是古代 櫍的变形,你可以叫做“质”,今天保存的古建中已经不太常见了。


0  

 
0  

《建筑考古学论文集》256页


魏晋是柱础造型的飞跃时期

最早的柱础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半地穴式建筑,一直到秦汉,柱础造型都是相对素净,简单的。大部分就是简单的方圆造型,再加上一点简单的线条雕刻。


0  


魏晋时期,佛教传入,带来了大量的佛教纹样,柱础上开始出现莲瓣纹等佛教元素, 将柱础从 “建筑构件” 升华为 “艺术载体”。


0  


我们今天看到的 覆盆式、莲瓣式、   束腰式、须弥式,还有兽形柱础都是魏晋时期出现的。


0  

北魏柱础


之后唐宋元明清,柱础样式在不断丰富的同时,还出现了等级的分化,不过这里我就不啰嗦了,咱毕竟不是教科书,点到为止。我们下面简单把大家常见的柱础样式做个盘点:


方形柱础

这是柱础的最基础形式,常见于民间建筑,简单直接,实用为主,一般都是素面,或少量装饰。


0  


鼓形

鼓形也很常见,鼓在中国古代礼乐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权力和威严的象征。《荀子》中提到 “鼓为天,钟似地”,将鼓视为天的象征。所以柱础地上露出的部分做成鼓象征天,下方基础是方形,象征地,这就符合了天圆地方。


0  

 

八角形柱础

多在寺庙、祠堂等礼制建筑中出现,八角有 “八方”“吉祥” 的寓意,造型比方形、圆形更具装饰性。


0  


覆盆式柱础

顶部像一个倒扣的盆,所以叫做覆盆,盆口承接柱子,底部通常为方形基座,上下结合,既稳重又美观,在唐宋时期的建筑中很典型。


0  


覆斗式柱础

形似一个倒扣的斗,因此被称为覆斗式。


0  


莲瓣柱础

在覆盆或圆形柱础上雕刻莲瓣纹(仰莲、覆莲),常见于佛教建筑,比如寺庙的大殿柱础,象征圣洁,装饰性极强。


0  


须弥座柱础

等级最高的一种,借鉴了佛教 “须弥座” 的造型,分多层(基座、束腰、上枭等),雕刻繁复,多用于宫殿、高等级寺庙,比如故宫的很多柱础就是须弥座式。


0  


以上,大部分的柱础是符合 “上窄下宽” 的,这是为了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把柱子的重量更均匀地传递到地基上。


《营造法式》规定,柱础的边长为柱径的两倍,例如柱径二尺,柱础边长则为四尺。对于边长一尺四寸以下的柱础,每边长一尺,厚度为八寸;边长三尺以上的,厚度为边长的一半;边长四尺以上的,厚度以三尺为标准。


0  


不过规定是规定,到了实际建造,民间的柱础可谓是五花八门,比如很多山西地区就把柱础弄的很高,层层叠叠,看起来很奢华。


0  

 
0  

以上两张图来自古建筑斗拱学堂


在某些取石容易或者极度潮湿的地区,也有直接用石柱的, 从根上避免柱体受潮腐烂,寿命能延长好几倍。


0  

平顺龙门寺石柱


0  

郑州北大清真寺石柱


聊到这,柱础也就说的差不多了,不过最后我还得插个题外话。像柱础这种造房子的必需品并不需要现场一个个制作。


明清时期城市中石匠作坊已经很成熟了,他们会预制一批造型简单、纹样通用的柱础,供普通百姓盖房时直接购买。


0  


在《土默特右旗志》中就记载了萨拉齐城中就有 “东石局”“西石局” 等石匠作坊。清末民国时期,刘石局是城内独一无二的石作坊等等。


0  


除了柱础,你还能在石坊中买到 地袱。台阶石、门枕石、石栏杆。当然制作石碑啥的更是不在话下。 更不用说石桌石凳、 石臼石磨等生活用具了。


0  


当然,如果你特别有钱,看不上这些基本款,也可以请石匠上门现场制作。


总之,柱础作为中国传统建筑中承托立柱的重要构件,既是建筑结构的 “根基”,也是文化、艺术与技术的集中载体。


0  

 
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园林景观实景

返回版块

37.75 万条内容 · 29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卡车上也能造花园?太新奇了,必须收藏起来

花园匠心  成就美院 对于如今的年轻人来说,园艺仿佛日益成为一种奢侈的爱好。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搬到城市里的小公寓,想要有一块土地来自由耕种和玩耍,还真不好找。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