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影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fcu与回弹值R的因素并不都是一致的,某些因素只对其中一项有影响,而对另一项不产生影响或影响甚微。
第一节 原材料
普通混凝土是建筑构件生产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它是由水泥、掺合料、水及粗、细骨料和外加剂的混合料制备而成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其中的水泥砂浆的强度、粗集料的强度以及二者的粘结力。
粗骨料
粗骨料的影响,至今看法没有统一。国外一般认为粗骨料品种、粒径及产地均有影响。罗马尼亚方法规定,以石英质河卵石骨料作为标准,取影响系数为1,其余骨料则通过试验确定影响系数。英国标准协会则认为“不同种类的骨料得出不同的相关关系,正常的骨料如卵石和多数碎石具有相似的相关关系”。另有一些国外资料介绍,即使粗骨料的种类相同,也必须根据不同产地得出不同的相关曲线。
浙江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就是按照碎石和卵石的不同,分别回归了碎石和卵石混凝土的回弹测强曲线。
综上所述,石子品种的影响,在我国迄今看法尚不统一,作法也不一致。更何况,许多地方的混凝土应用的是碎卵石或碎石与卵石的混合石,要想把它们区分开来是很困难的。因此,各地区在制作自己的曲线时,可结合具体情况酌定。
第二节 外加剂
我国建筑工程的普通混凝土中,经常掺加外加剂。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及浙江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对木钙减水剂或三乙醇胺复合早强剂的试验研究资料表明,正常的掺量下,上述外加剂对回弹法测强没有影响。
第三节 成型方法
不同强度等级、不同用途的混凝土混合物,应有各自相应的最佳成型工艺。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曾将水灰比变化幅度为0. 37~0. 78,强度等级C10~C40的混凝土混合物,分别进行了手工插捣、适振(振动至混凝土表面出浆即停)、欠振(混凝土表面将要出浆停振)、过振(混凝土表面出浆后续振约5秒停)试验。试验表明,只要成型后的混凝土基本密实,上述两类成型方法对回弹法测强无显著影响。但对一些采用离心法、真空法、压浆法、喷射法和混凝土表层经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处理成型的混凝土,应慎重使用回弹法的统一测强曲线,必须经试验验证后,若无影响方可直接使用。
第四节 养护方法及湿度
将相同条件的混凝土试块分别进行了蒸养出池、蒸养后立即自然养护、自然养护等三种情况的对比。试验表明,蒸养后经自然养护七天以上的混凝土没有显著影响。因为尽管蒸养使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较快,但表面硬度也随之增长,若排除了混凝土表面湿度、碳化等因素的影响,没有显著的差异。因此,主张蒸养池后七天以内的混凝土应另行建立专用测强曲线,而蒸养出池后再自然养护七天以上的混凝土可按自然养护混凝土看待。
混凝土表面的潮湿状态对回弹法测强有较大的影响,这是国内外一致的看法。
实验表明,潮湿状态对于低强度的混凝土影响较大,随着强度的增长,表面潮湿状态的影响逐淅减小,对于短龄期的较高强度的混凝土的影响已不明显。
第五节 碳化及龄期
水泥一经水化就伴随着氢氧化钙的生成,它对于混凝土的硬化和活性矿物掺合料的二次水化起了重大作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受到了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使氢氧化钙逐渐变化,生成硬度较高的碳酸钙,这就是混凝土的碳化现象,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Ca(OH)2+CO2=CaCO3+H2O
通常情况下碳化可以是混凝土的强度有所增长,会使混凝土的表面硬度增加。混凝土碳化对回弹法测强有显著的影响,因为碳化使混凝土表面硬度增加,回弹值增大,但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相对较小。不同的碳化深度对其影响不一样,对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同一碳化深度的影响也有差异。
影响混凝土表面碳化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混凝土的密实度和碱度以及构件所处的环境条件。一般讲,密实度差的混凝土,孔隙率大,透气性好,易于碳化;碱度高的混凝土氢氧化钙含量多,硬化后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的时间就长,亦即碳化速度慢。
此外,混凝土所处环境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及周围介质的相对湿度也会影响混凝土表面碳化的速度。一般在大气中存在水份的条件下,混凝土碳化速度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加快,当大气的相对湿度为50%左右时,碳化速度较快。过高的湿度如100%,将会使混凝土孔隙充满着水、二氧化碳不易扩散到水泥石中,或者水泥石中的钙离子通过水扩散到表面,碳化生成的碳酸钙把表面孔隙堵塞,所以碳化作用不易进行。过低的湿度如25%,孔隙中没有足够的水使二氧化碳生成碳酸,碳化作用也不易进行。随着硬化龄期的增长,混凝土表面一旦产生碳化现象后,其表面硬度逐渐增高,使回弹值与强度的增加速率不等,国内外的研究资料都得出了共同结论。
消除碳化对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方法,国内外并不相同。国外通常采用磨去碳化层或不允许对龄期较长的混凝土进行测试。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水利工程施工图
返回版块8.65 万条内容 · 191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