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建筑师热衷于做家具?
无论是密斯·范·德·罗的巴塞罗那椅,
还是里特维尔德的红蓝椅,
抑或是柯布西耶在马赛公寓内设计的家具,
建筑师喜爱设计家具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这一长串的名单,
还可以罗列至麦金托什的杨柳茶室、
赖特的自宅工作室、
索特萨斯的孟菲斯流派、
以及伊姆斯夫妇的产品系列... ...
△赖特为自宅餐厅所设计的家具
有人说,
建筑师热爱设计家具的原因,
是因为他们一生可能永远不能建造一栋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
因此,
在一件家具之中,
才能够享受到造物者的乐趣。
不过,
这当然属于笑谈。
△里特维尔德在施罗德住宅内设计的家具
家具,
以其与空间紧密的关系,
以及适度的尺寸和灵活的制作工艺,
成为建筑师实践个人理念的试验场,
一件家具,
与其说是满足人们日用起居的造物产品,
更像是建筑思维的延展,
在方寸一隅之间,
一窥独特的天地。
01
丹麦设计的建筑师渊源
提起北欧设计,不得不提到的便是丹麦设计四子。B?rge Mogensen,Hans Wegner,Finn Juhl和Arne Jacobsen,四人以充满个人符号和现代风格的设计而蜚声于世,如果考察他们的背景,能发现其中两人在设计家具的同时,也拥有建筑师的身份。
△蚂蚁椅
Arne Jacobsen,大家一定会记得他设计的椅子。蚂蚁椅形如昆虫的轻巧造型,加上不锈钢和弯曲胶合板工艺,让他一经推出,便大受青睐,成为丹麦历史上第一把工业化量产的椅子。而鸡蛋椅则以流畅的线型,成为设计史上的另一则经典。天鹅椅、水滴椅同样以有机灵动的造型,在设计界留下闪亮的身影。
△鸡蛋椅
△水滴椅
△天鹅椅
雅克布森在家居和建筑领域充满先见性的预判,至今令人咋舌,很难想象,当你步入SAS Royal Hotel的606号房间,此房间由Arne Jacobsen亲自设计并被保留至今,你会发现屋内的陈设与装潢与当今并无二致,让人不由得对现代设计发出由衷的感叹。
△Room 606, SAS Hotel
而另一位建筑师出身的设计巨匠Finn Juhl,则在作品中将个人特色显露无疑。在同时期的设计师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功能上时,芬·尤尔则像一位雕塑家一样,把对于人体的感知,融于创造力量的流动之中,赋予他手中的作品,既符合人体的规律,同时又像一件动人的艺术品。
△芬·尤尔坐在他设计的46号沙发上
△芬·尤尔设计的家具图纸
Chieftain Chair大概是芬·尤尔最为人熟知的作品,受到现代艺术的影响,这把椅子打破了以往的功能主义,拥有了有机的结构与优雅的造型;而Nyhavn Desk,则将芬·尤尔的艺术细胞和跳脱特质展露无遗,多个不同版本的渐变颜色组合,让桌子在一众呆板无趣的设计中脱颖而出,仿佛画家在画布上倾洒而出的新鲜色彩。
△ Chieftain Chair及图纸
△两个版本的Nyhavn Desk
02
包豪斯团体的传世经典
与其说包豪斯是一个设计团体,倒不如说是一种现代主义的设计思维方式。从伊顿在课堂上创造性地开始冥想、密斯在建筑中赋予视觉上严密的秩序结构,到奥斯卡·施莱默在戏剧舞台上大胆的实验创新,再到团体中值得探究的情感关系,方方面面中,都体现出包豪斯与众不同的变革精神。
△包豪斯校址
△U剧院,包豪斯舞台设计
△包豪斯实验性剧场表演
△密斯的巴塞罗那展馆
每一位成员的身上,都流淌着创造的“力比多”,而设计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在与创意结合之后,赋形于各种实际物体之上,包括产品、装置、平面艺术、舞台、空间等等,一位设计师能够身兼数职,将创造力尽可能地发挥。
而家具,作为日用之道的具体表现形式,也被包豪斯囊括其中,一众经典于是徐徐诞生。
△密斯的巴塞罗那椅
△马塞尔·布鲁尔坐在其设计的瓦西里椅上
密斯的巴塞罗那椅,至今被设计信徒和品质生活家奉为圭臬;而布鲁尔的瓦西里椅,则直接取名自另一位曾于包豪斯任教的伟大艺术家——瓦西里·康定斯基;德国建筑师彼得·凯勒则将红黄蓝三色与基本的几何形体,融于婴儿的摇篮之中,日后成为包豪斯的标志;而格罗皮乌斯设计的门把手,则被商业化大规模生产,走入千万普罗大众家庭。
△彼得·凯勒的摇篮椅
△格罗皮乌斯设计的门把手
03
后现代时期的花样年华
20世纪中后期是一个花样翻新、创意层出不穷的年代。战后美国对欧洲实施马歇尔援助计划以及欧共体的成立,使得欧洲迅速从战争的伤痛中复苏,同时美国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生产、报废制度使得经济得以催化加速循环,越南、柬埔寨的战争让人们呼唤爱与和平,一切在新自由主义盛行的光晕下,呈现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局面。
△针对战争,列侬夫妇发起的Peace In Bed运动
△安迪·沃霍尔著名的梦露作品
而在设计领域之中,消费主义的繁荣刺激人们走出窠臼、推陈出新,20世纪之前盛行的以严谨为标志的偏向几何形态、注重功能的现代主义被人们所诟病,开始掀起新一轮的反叛和骚乱。
△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受到批判
人们开始打破限制,在设计中增添更多的变化和趣味,在一众显得呆板单调的现代主义设计中,以多样性和矛盾著称的后现代主义运动应时而生。
△罗伯特·文丘里所著《向拉斯维加斯学习》成为后现代主义运动代表著作之一,图为夫妇二人站在拉斯维加斯城市建筑前
在欧洲大陆,以西欧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型家具设计开始问世,其中不得不提及的便是意大利的孟菲斯小组,该小组由一批横跨建筑、室内、产品等众多交叉领域的设计师组成。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埃托雷·索特萨斯。
△孟菲斯小组
索特萨斯是一名建筑师,同时也是一名产品设计师。他对于孟菲斯小组的贡献,可见于他充满色彩对比、线条组织、形态各异的产品设计之中,从情人节打字机、卡萨布兰卡橱柜、卡尔顿书架,到玻璃器皿、Tahiti台灯和墨尔曼斯科水果碗,索特萨斯在一系列设计中,天马行空地建构着他对于世界的理解。
△索特萨斯在其设计的卡尔顿书架旁
△情人节打字机
△索特萨斯设计的家宅
04
新世纪之后的春在创新
现在,让我们来到21世纪,把目光转向由于改革而实现经济腾飞的中国。
中国自古以来与木头有着特别的渊源。无论是木构房屋长时期地居于古代建筑地核心地位,还是不胜枚举的木制器具,木头,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独特的地位。甚至,连建筑师也是西方的舶来品,在古代,统统以“木匠”概称,奉鲁班以行当宗师。
△中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木结构建筑——位于山西五台山的佛光寺,图为梁思成为其所画手稿
然而,在经历了近代和当代以模仿西方设计为潮流的时期之后,很多建筑师开始在现代设计的语境之下,寻找自己对于文化的认同与叙事。于是,一批人开始重新审视东方文化,进而做出新一轮的解读与创造。
以张永和、马岩松为代表的一批明星建筑师及其工作室把业务扩展至家具设计,通过发达的社交媒体,可见各个先锋事务所对于居住生活方式的理解和阐释。
而吕永中等人则把设计的重心迁移向家具,并在此领域深耕已久。用建筑的观念做产品,是他们的写照。
△家具品牌半木,由吕永中创立
吕永中是东方现代家具品牌半木的创始人,在他的家具设计中,家具被转译为一项诗化的语言,在时间与空间之中塑造着人们日用起居的方式。端木良锦的创始人祁天则在完成顶尖建筑师职业教育之后,创立个人木质器具品牌,他从传统的汉唐、魏晋风流中获取纹样源泉,通过木制工艺与当代重构,他制作的包包,甚至被拍卖为奢侈品。而华人建筑师组合如恩设计,则紧跟当代趋势,把现代语汇大胆植入木质家具,创造了令人注目的设计风格。
△建筑师祁天创立品牌“端木良锦”及产品
△家具作品,如恩设计
浪潮滚滚,一场属于东方的建筑师家具风潮正在袭来。
Kwan Lee | 头图及撰写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资料库
返回版块13.61 万条内容 · 208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