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包含一栋210?m超高层塔楼(以下简称塔楼)及1个4层商业裙房。塔楼结构屋面高度为194.8?m,停机坪高度210.2?m,总建筑面积16.9万m 2 ,地上建筑面积11.6万m 2 ,地下建筑面积5.3万m 2 ,塔楼地下2层,地上42层;塔楼基础采用筏板基础,筏板顶标高为–11.300?m,筏板底标高为–14.800?m,1~4号为电梯井和集水井坑中坑,坑中坑最深底标高为–19.400?m。
塔楼筏板浇筑区域面积3?823?m 2 ,筏板厚度为3.5?m,集水井、电梯井加强区为8.1m,混凝土总方量11?469?m 3 ,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40,抗渗等级为P8。塔楼筏板平面如图1所示。
图1?塔楼筏板平面示意
2?施工重难点分析
2.1?气候环境高温多雨
塔楼筏板浇筑时间是8月初,浇筑日平均温度在30?℃以上,所以入模温度及养护温度控制难度较大。宁波地区夏季高温易降暴雨,混凝土表面温度受气候影响较大,加大了筏板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难度。
2.2?筏板超厚且坑中坑较深
塔楼筏板厚度3.5?m,集水井、电梯井厚度2.5?m,集水井、电梯井加强区为8.1?m,混凝土内部散热缓慢,混凝土内外温差逐渐增大的趋势较明显,较大温度应力容易形成温度裂缝。
本项目对底板抗渗要求较高,需严格控制塔楼筏板裂缝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塔楼筏板坑中最深处为8.1?m,施工必须保证坑中坑较深位置的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不离析、浇筑密实;另外,筏板钢筋绑扎复杂、分层较多,钢筋施工也是影响塔楼筏板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2.3?施工组织协调难度较大
本工程地处宁波市中心核心区域,周边环境复杂、交通繁忙、人流较多,但内部施工现场场地狭小,所有车辆均从中山东路的1号大门进出,这对大体量混凝土的连续作业、泵车布置及车辆组织提出了较高要求。
3?混凝土浇筑前准备
塔楼筏板整体施工流程如下:筏板底层钢筋位置弹线→摆放50?mm厚混凝土垫块→筏板底板钢筋绑扎→型钢支架安装→中间层钢筋绑扎→冷却水管安 装→面层钢筋绑扎→框架柱、剪力墙钢筋绑扎→预埋安装→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测温养护。
3.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1.1?设计思路
筏板早期水化热较高,为降低筏板内外温差,控制裂缝的产生,在混凝土中掺入S95级矿粉,以达到降低水泥水化放热、提高混凝土后期强度的目的。同时,掺加高效减水剂,能减少水泥水化放热作用,有利于混凝土温度控制。
3.1.2?原材料选用
(1)水泥:选用宁波某水泥厂生产的普通P·O?42.5水泥。
(2)粉煤灰:选用宁海某电厂生产的Ⅱ级粉煤灰。
(3)矿粉:选用某公司生产的S95级矿粉。
(4)细骨料:选用广东汇满Ⅱ区中砂,含泥量小于3?%。
(5)粗骨料:选用宁波和同矿业5~25?mm碎石,含泥量小于1?%。
(6)减水剂:选用宁波某新材料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
(7)水: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
3.1.3?配合比
混凝土入泵坍落度控制在150~180?mm,混凝土初凝时间7~9?h,具体配合比见表1。试配结果表明,混凝土拌合物保水性、粘聚性、抗离析性能良好,坍落度和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表1?筏板C40P8混凝土配合比 kg/m 3
3.2?筏板钢筋支架
钢筋支架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上下层钢筋之间的支撑,一般采用型钢和钢筋焊接的支架作为支撑,承担筏板顶筋的重量和全部施工荷载。
塔楼筏板配筋采用拉通筋+附加短筋的配筋方式:2.5?m厚筏板双层双向直径28?mm@150?mm,3.5?m厚筏板双层双向直径32 mm@150?mm,在核心筒和框架柱下附加两个方向底筋直径20 mm@150?mm,筏板中间设置双层双向的抗裂钢筋网直径12 mm@300×300?mm。
本项目钢筋支架采用槽钢与角钢剪刀撑组成的支撑体系,如图2所示。
图2?塔楼筏板钢筋支架示意
(1)钢筋支架立柱采用8号槽钢制作,纵横向间距1?800?mm,立柱第1道离混凝土边200?mm。
(2)3.5?m厚筏板顶部横杆横向采用8号槽钢@1?800?mm;8.1m厚筏板顶部横杆横向采用8号槽钢@1?500?mm。
(3)2道冷却循环水管采用直径12 mm@1800mm钢筋焊接固定。
(4)剪力墙、框架柱纵筋插到筏板中心位置,纵筋底部与筏板中心位置的8号槽钢焊接。
(5)立柱焊接┗?50×5角钢作为连续剪刀撑,角度不大于60°,剪刀撑纵向间距为7.2?m。
3.3?冷却水管铺设
在超厚筏板混凝土内部埋设2层冷却水管,根据筏板混凝土内外温差情况,通过调节循环水流量及流速,也是控制超厚筏板混凝土内外温度差的有效措施;另外,循环水流经混凝土内部通过热交换后升温,此时的循环水可作为养护用水,提高混凝土表面温度,能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本项目采用 DN ?48×3.0mm钢管作为冷却水管,共铺设2道,第1道冷却水管位于筏板底标高以上1.200?m位置,第2道冷却水管位于筏板底标高以上2.500?m位置;水管竖向间距为1.30?m,管与管之间的横向间距为1.5?m,水管下布置直径20mm@1?800?mm纵横钢筋网与8号槽钢支架焊接,用于固定循环水管,上层水管与下层水管水平之间错开300~400?mm。第1道冷却水管平面示意如图3所示。
图3?第1道冷却水管平面示意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