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暖通空调 \ 热泵工程 \ 技术:室外小管径换热器换热性能

技术:室外小管径换热器换热性能

发布于:2025-07-22 10:16:22 来自:暖通空调/热泵工程 [复制转发]
    采用小管径换热器在减少铜管用量的同时可以降低制冷剂的充注量,从而使得换热器成本降低,换热器结构更加紧凑。因此小管径换热器是未来空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下室外小管径换热器换热性能。    

 
1、引言

小管径换热器具有较高的换热系数和耐压强度,同时可以减少铜管扩口开裂和弯管起皱的发生。 但是铜管直径越小,制冷剂侧压降越大,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就会衰减。本文将在现有换热器的基础上,将铜管管径由 7mm改为5mm,通过仿真软件HXSim翅片管式换热器对φ5mm 流路进行优化使φ5mm 与φ7换热器能力相当,压降最小。  

2、换热器流路仿真分析

2.1 φ7mm 换热器结构参数        

室外换热器铜管管径为7mm,管排数为1,换热器为 L 形,流路为2 进1出,制冷剂为 R32,铜管采用内螺纹强化管,流路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片


2.2 φ5mm 换热器结构参数        

换热器管径由φ7mm改为φ5mm 后,通过仿真软件HXSim翅片管式换热器确定φ5mm 最佳流路,图2所示为换热器管径为 5mm 时3种流路设计方案,分别为2进1 出、3 进 1 出和4进1出。  


图片

根据表 1 中换热器结构参数确定换热器模型,图3为流路仿真绘制模型。模型确定后进行制冷剂参数设置,设置参数如图 4,空气干球温度为7℃,湿球温度为 6℃,设置后进行仿真运行。  

图片

图片


图片


2.3 仿真结果         

表2所示为制热工况下不同流路仿真结果对比。 


图片

由仿真结果可知:
φ7mm 换热器流路为 2进1出。若φ5mm换热器流路采用方案1(2 进1出),虽然制热量与φ7mm 换热器相当,但压降是φ7mm 换热器的14倍,压损较大。

φ5mm换热器流路采用方案 2(3 进 1 出)时,制热量与方案1相当,压降是方案1的31%。 方案3(4进1 出)的压降最低,但换热量也最低。最终确定采用方案2。  

3、换热器性能试验分析

3.1 试验验证         

以额定制冷量为2600W空调为例,分别采用φ5mm换热器和φ7mm换热器制造2台样机(分别为样机1和样机2),压缩机和毛细管管径不变。φ7mm换热器和φ5mm换热器都为单排,流路由2进1出改为3进1出,毛细管长度由 950mm改为 750mm。 室外干球温度 7℃,湿球温度 6℃,室内设定 20℃进行试验验证,测试结果见表3。

图片

通过试验发现,表 3 中样机实际换热量与压降和表 2 仿真值相差较小,说明仿真的准确性。  

3.2 结霜临界点的对比     

管径缩减为 5mm 后,换热管内制冷剂扰动增强,使制冷剂侧换热系数增大。但各支路制冷剂质流密度增加,支路压降损失增大。制热状态易结霜。 为验证5mm管径空调运行的可靠性,评估室外侧φ7mm 和φ5mm 结霜的极限温度和湿度差异。在额定制热工况(7℃ /86%)下,φ7mm 和φ5mm 换热器都未结霜,此时增加环境相对湿度,当相对湿度增加到 100%,两者都未结霜。当干球温度为 6℃时,验证两者结霜极限湿度情况。表 4 为试验结果。  


图片

由表 4 得知:
干球温度为7℃时,φ7mm和φ5mm 换热器都没有结霜风险,当干球温度为 6℃,环境相对湿度增加到 65% 两者同时出现结霜现象,即φ5mm 与 φ7mm 结 霜 的临界温度与湿度相同,出风温度φ5mm 略低于φ7mm,此时是否会引起人体舒适感变差。下面对 2 种管径舒适性进行分析。  

3.3 舒适性分析        

空调制热状态下,关闭辅热,室内干球温度为 20℃,改变室外温度,使空调稳定运行 4h,通过对比不同工况下φ5mm与φ7mm 空调出风温度和人体活动范围内平均温度,评估φ5mm与φ7mm 的舒适性差异。  


图片

试验过程中每 5min 取一次数。 图 5 所示为室外干球温度为7℃时,空调出风温度 随运行时间的变化曲线。

通过φ5mm与φ7mm曲线可知:
φ7mm与φ5mm 的出风温度随运行时间的增加 都具有波动性,两者的波动趋势相同。空调刚启动时,两者出风温度为 10℃左右,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空调的出风温度逐渐升高后趋于稳定。最终两者都稳定在55℃左右。   同时,从两者的曲线图中也可以看出5mm 换热器的出风温度略低于7mm 换热器。    


图片

图 6 所示为室外干球温度为 7℃时,房间内人体活 动范围平均温度随空调运行时间的变化。

由曲线图可知:
空调刚启动时,压缩机频率较低,制热量较少,房间平均温度为 8℃左右。随着空调运行时间的增加,压缩机频率逐渐升高,空调制热量也越来越高,房间内的平均温度逐渐升高。5mm 换热器房间人体活动范围内平均温度高于 7mm,因为 5mm 换热器较低的出风温度更利于热空气下降,7mm 换热器较高的出风温度使热空气浮于房间上层,人体活动范围 5mm 换热器高于7mm,舒适性更好。  


图片


图 7 所示为室外干球温度为 -7℃时,空调出风温度随运行时间的变化。

由曲线图可知:
在空调运行近4h内,5mm换热器和7mm换热器都出现结霜的情况,5mm结霜 3 次,7mm结霜2次。 因5mm换热器铜管换热面积是7mm换热器换热面积的71%,   较小的换热面积存在较大的换热温差,室外温度不变时,制冷剂温度蒸发温度更低,所以更易结霜。

除霜前,5mm 换热器和 7mm换热器的出风温度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增加由后减小的趋势,因为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压缩机频率越来越高,换热量逐渐增加,空调出风温度也 逐渐增加,但随着换热量的增大,室外换热器霜层越来越厚,换热量逐渐减小,出风温度逐渐减小,直到除霜时出风温度最低。整体可知:   换热器管径为 5mm 的出风温度较低于 7mm。    
图片
图 8 所示为室外干球温度为 -7℃时,房间内人体活 动范围平均温度随空调运行时间的变化。

由曲线图可知:
一个化霜周期内,房间温度随空调运行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每一个化霜周期内都会存在 一个最高制热量。5mm 换热器与7mm 换热器化霜时房 间温度最低,曲线整体可知:   稳定运行时 5mm 换热器房间人体活动范围平均温度高于 7mm,人体舒适性更好。    

4、结论

通过对管排数为 1,管径分别为φ5mm和φ7mm两种换热器进行分析,结论如下:    

(1)不改变流路设计的情况下,小管径压降较大,φ5是φ7的14倍,增加流路数,φ5 换热器压降明显降低。今后研究中,可通过增加流路降低小管径压降的影响;  
(2)通过对φ5和φ7 结霜临界点对比,得出φ5 换热器与φ7 换热器结霜临界点相同,可靠性相当;  
(3)通过φ5 换热器与φ7换热器舒适性对比,得出φ5换热器出风温度较低,但房间内人体活动范围温度高于φ7,舒适性更好。  

版权声明: 本文原作者郭晓颖等 由HETA小编编辑整理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热泵工程

返回版块

4.67 万条内容 · 41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一文了解空气源热泵机组、土壤源热泵及水源热泵

一、热泵的定义与基本原理   热泵是一种在高位能(一般为电能、热能)的驱动下,将低位热源(通常是空气、水或土壤)的热能转移到高位热源的节能装置,从而为住宅、商业和工农业供暖、供冷及提供热水等服务。 以室内供暖为例说明热泵节能的效果,下图给出了3种供暖方案。若向室内供应10kW热量维持室温20℃,采用燃煤供暖需要提供14.286kW的化学能(燃煤效率取70%),并排放大量污染物;采用电阻加热器,直接加热室内空气,至少需要供给电能10kW;而采用电能驱动热泵向室内供暖,仅消耗2.857kW的电能(COP取3.5)。可见,热泵供暖减少了大量高位能源消耗。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