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脱氮技术——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为何难以在污水处理厂大规模推广?
序言:
“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工艺”早在20002年就已经在污水处理厂实际运用了,但推广率极低,在国内很难找到几座运用该技术的污水处理厂。从它的原理可以知道,相比传统的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其具有低能耗(可无需大量曝气)、无需碳源(自养微生物)两个巨大的优势,采用该处理工艺,脱氮运行成本将可以极大降低。
一、厌氧氨氧化的技术原理
1.定义:厌氧氨氧化(Anammox)技术被誉为21世纪初污水生物处理的革命性突破。它利用一类特殊的自养细菌——厌氧氨氧化菌,在厌氧或限氧条件下,将氨氮(NH??)和亚硝酸盐(NO??)直接转化为氮气(N?),实现高效脱氮。这一过程颠覆了传统硝化-反硝化需要大量氧气和有机碳源的工艺流程。
2.核心原理:
化学反应核心:NH?? + NO?? → N? + 2H?O。厌氧氨氧化菌直接将氨与亚硝酸盐“对接”,生成无害的氮气,无需将氨氮完全氧化至硝酸盐再还原。
细胞固碳:该菌群利用无机碳(如CO?/HCO??)作为碳源,通过化能自养方式生长,大幅节省有机碳源消耗。
节能显著:相比传统工艺,理论上可节省约60%的曝气能耗(无需完全硝化)、100%的有机碳源(无需反硝化)、减少高达90%的剩余污泥产量。
二、实现条件与核心难点
1.反应控制条件:
(1)精准亚硝酸盐供给: 需将部分氨氮精确氧化为亚硝酸盐(短程硝化),维持稳定的NO??浓度(通常<30mg/L)。过高会抑制菌体活性,过低则反应不足。
(2)溶解氧(DO)精控: 需在反应器内创造局部的缺氧/厌氧微环境(DO < 0.5 mg/L),为Anammox菌提供生存空间,同时保证氨氧化菌存活提供NO??。
(3)温度要求: 最适温度30-40°C。低温(<15°C)会显著降低菌群活性,增加运行难度。
(4)水质要求: 对有毒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物、硫化物)敏感,悬浮物(SS)含量需低。
2.工艺实现难度:
(1)启动极其缓慢: Anammox菌世代时间长(10-14天)、倍增缓慢(约11天),反应器启动通常耗时3-12个月甚至更长。
(2)污泥滞留困难: 需特殊反应器设计(如颗粒污泥、生物膜系统)才能有效截留生长缓慢的Anammox菌。
(3)工艺耦合复杂: 稳定实现短程硝化(提供NO??)并将其与Anammox反应高效耦合(如单段或两段式工艺),是工程控制的关键挑战。
(4)抗冲击负荷弱: 对进水水质、水量、温度波动的耐受性较差,运行稳定性维护难度大。
三、目前使用该工艺的代表性案例
1.荷兰鹿特丹Dokhaven 污水厂(全球首个全规模应用 - 2002年): 采用SHARON?(短程硝化) + Anammox?工艺处理污泥消化液。成功运行多年,是技术工程化的里程碑。
2.奥地利Strass 污水厂: 全球能源自给率最高的污水厂之一。其侧流DEMON?工艺(基于Anammox)处理消化液,大幅降低能耗,助力全厂实现超过100%的能源自给。
3.新加坡樟宜新生水厂(Changi Water Reclamation Plant): 在其侧流处理中大规模应用Anammox技术(DEMON工艺),处理污泥消化液,提升处理效率与可持续性。
4.中国北京高碑店再生水厂: 中国最早引入并成功运行侧流Anammox技术(DEMON工艺)的大型污水厂之一,用于处理污泥消化液。
5.中国北京槐房再生水厂: 采用了基于MBBR的Anammox工艺处理热水解后的污泥消化液。
四:未普及推广的原因分析?
尽管优势巨大,厌氧氨氧化实际运用仍然很低,尤其在市政污水主流处理领域。主要有以下几点的原因分析:
1、技术门槛高,控制复杂: 对水质波动敏感,对溶解氧、亚硝酸盐浓度、温度等参数的控制精度要求极高,远超传统工艺。运行维护需要高水平技术人员。
2、启动缓慢投资大: 漫长的启动期(数月甚至超1年)增加了项目初期成本和风险;为实现菌种富集和污泥持留所需的特殊反应器(如颗粒污泥床、MBBR)初始投资较高。
3、缺乏设计及相关的运行经验: 相对于百年历史的活性污泥法,厌氧氨氧化技术实际工程应用仅有约20年历史,设计规范、运行手册、故障处理经验库远未成熟。
4、微生物的环境条件难以控制: 市政污水低温(尤其冬季)、低氨氮浓度、复杂水质成分(COD、SS、抑制物)、水量波动大等特点,与Anammox菌的最佳生长条件差距显著,稳定运行比较困难。
5、对传统脱氮工艺的依赖及信任: 传统硝化反硝化工艺成熟可靠、操作简单、耐冲击负荷能力强、设计运行经验丰富且有大量成功案例支撑,形成强大的支撑惯性。毕竟很少有人会考虑放弃成熟工艺,而拿着新工艺去做项目,而且冒着巨大的投资风险。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水处理
返回版块42.65 万条内容 · 1478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给水排水 电子工业水污染管控:国际标准对比与启示给水排水 |电子工业水污染管控:国际标准对比与启示 电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全球发达国家和地区都高度重视电子工业的发展,美国、德国、世界银行等都针对电子工业水污染物制定了相关排放标准。对这些电子工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梳理,对标准的适用范围、污染物控制指标及其限值、废水的综合毒性、排放管理等主要技术内容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为充分发挥排放标准对电子工业水污染物的管控作用,提出了标准制修订工作建议。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厌氧氨氧化工艺技术讨论,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