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包豪斯的 “less is more” 到宾夕法尼亚大学的 学院派古典传承 ;
从苏黎世联邦理工的 精巧构造 ,到东京工业大学的 哲思空间 。
建筑学院不仅是培养建筑师的摇篮,更是串联起一个个伟大群像的线索。
他们之间是一种 守望 ,一种 呼应 ,一种 传承 ,并塑造了不同的风格与流派。
圣殿之下,执剑者总会一次次将手中的剑递给下一个时代。
这所仅存14年的学校不仅诞生影响了 格罗皮乌斯、 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 等一系列大师。
包括我们现在津津乐道的 苹果 、 MUJI 的理性美学也都可以追溯回包豪斯的 “工业设计” 思想。
同时格罗皮乌斯把 功能因素 和 经济因素 放在首位。他认为这才是新建筑的特点,并针对此提出了他崭新的设计要求:
既是艺术的又是科学的,既是设计的又是实用的 ,同时还能够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大批量生产制造。
这一切缔造了现代主义的基本认知,并在包豪斯学院生根发芽。
格罗皮乌斯的代表作—— 包豪斯校舍 正是他建筑理念的有力体现。
包豪斯校舍与传统学院封闭的院落式布局决裂,格罗皮乌斯将其拆解为四个 功能模块 :
玻璃工厂 (三层悬挑车间)、 教学行政翼 (水平带窗办公区)、 生活综合体 (宿舍+剧场+餐厅)、 艺术工坊 (与市政府合办)。
各模块以 "功能链" 逻辑咬合:车间玻璃幕墙直面街道展示工业美学,宿舍小窗朝内保障隐私,剧场通过连廊与餐厅动态衔接—— 建筑如同精密的仪器,按需求定制形态 。
而包豪斯的第三位校长: 密斯·凡· 德罗 ,也是提出“Less is more”现代主义最重要的设计理念的人。
密斯将 钢、玻璃 等现代材料的细部和精美程度,打磨提炼完善到极致,
实 现了 艺术与工业的完美结合,成为现代玻璃大厦的奠基者。
1929年密斯设计了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
将无谓的装饰、象征主义和姿态抹掉,留下的便是 纯粹的骨架:质地、颜色、重量、比例和轮廓 。
轻盈的建筑、开放的空间、纯粹的结构 ,清新 典雅,美观大方,简洁实用。
后来他也去了美国,和莫霍利 ? 纳吉去芝加哥建立了 「新包豪斯学院」 ,1944年更名为 「芝加哥设计学院」 。
这种德国式精密理性的设计手法也在全世界生根发芽,比如中国的 同济大学建筑学院 ,就是包豪斯流派的继承者。
如今,包豪斯已不仅仅是一个学院的名字,而成为了 一类模式,一种风格,一个时代。
一战及二战间隙,我国面临着 城市现代化建设 和 民族意识 的觉醒。
新一代知识分子经历了中西结合的现代教育,在庚子赔款的资助下,他们本着实业救国、中体西用的想法,决心学习外国先进的建筑知识而后建设中国。
在当时盛极一时的美国 宾夕法尼亚大学 继承了 巴黎美院 ,成为了新古典主义的天堂。许多学子慕名而往。
宾 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学院是当时布扎体系的引领者。
布扎(Beaux-Arts) 源于19世纪法国巴黎美术学院的教育体系,核心是 将建筑视为艺术,强调古典比例控制与绘画渲染表达 。
在美式布扎建筑教育体系中,院校学生在设计竞赛中所获得的奖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标准,宾大的学生们也在其中表现优异。
比如第一位到宾大留学的朱彬,三年级时凭借 “中国之门 ”的设计夺得 全美大学生竞赛二等奖 。
还有毕业时被学院院长称为 “学院最出色的学生之一” 的 杨廷宝 在宾大学习期间也获得了许多卓越的竞赛奖项。
这些年轻人陆续在美国学成之后,归国参与到轰轰烈烈的民族建筑建设中。
在民族意识的觉醒之下,他们开始思考 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什么 , 中国建筑能否构建属于自己的体系并在世界建筑的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 等问题。
这种意识的觉醒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建筑执业与实践 ,二是 理论研究与思辨 。
中国建筑近代史上的两家颇具影响力的建筑事务所—— 基泰工程司 与 华盖建筑事务所 ,其主要创立者均有宾大留学背景。
基泰工程司由 关颂声、朱彬、杨廷宝 三人组成,关颂声主外业,朱彬主内务,杨廷宝主 图房(主创建筑师) 。
他们设计了大量 中国固有式 的建筑,将宾校的折衷风格用于融合现代建筑与中国传统元素。
比如 国民党党史史料陈列馆 ,屋顶用 歇山顶 ,并使用 黄金分割比 ,达成了一种优美的和谐与均衡。
而同样毕业于宾大的 赵琛、 陈植、童寯 则组成了 华盖事务所 ,他们的设计风格更偏现代,但细部仍才用中国建筑之装饰,如 南京国民外交部大楼 。
同时,梁思成和林徽因源于对中国古建筑的 热爱 和 民族尊严 ,成立了中国近代史重要的研究机构—— 营造学社 。
营造学社通过大量的测绘、破译、研究等工作,用现代建筑的语言彻底解读了千年来的传统建筑设计法。
这些建筑师不仅在中国大地上留下了他们的设计,并创立了 近代的建筑学教育 ,如梁思成建立 清华大学建筑系 。
杨廷宝、童寯和日本留学的刘敦桢也组成了 国立中央大学的建筑学院 (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人称 “东南三杰” 。
ETH的建筑系是世界上最富盛名的建筑流派之一 ,包括建筑理论、建筑历史、建筑技术、城市发展、景观设计等7个不同研究方向,以高水准的教学和研究闻名。
2001赫尔佐格德梅隆获普利策奖的时候获得的评价是 “在历史上很难找到其他建筑师,可以用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技艺去处理建筑外观。”
赫尔佐格德梅隆一直在结构,形式,表皮进行创新和挑战,其作品往往兼顾着 理性和人性的光辉 ,以及 独特的创造力 。
与建筑治愈、舒适的环境相衬,外立面与室内设计统一采用不同种类的 木材 作为主要元素。
二层露台的木杆结构纤细、精致,与柔和的纺织遮阳屏风一起形成接近于花园式建筑的外观。
在每一个病房的天花板中间都设有一个直径2米的 透明塑料球 作为采光天窗。除了为房间带来充足的自然光之外,病人躺在病床上可以透过它看到天空。
与之呼应的是,病房外露台上的遮阳木杆由一颗颗有 机玻璃珠 连接在一起,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的玻璃珠在近距离上为人们带来愉悦温馨的感受。
博塔的代表作品为 圣维塔尔住宅 ,位于并融入提契诺的山坡。
建筑与场地对话式融合,一个简单的几何形体加上一个铁桥连接场地,长条开窗与景观对应。
这是博塔一贯的设计风格—— 在自然环境中先围出一个封闭的盒体,再根据环境需要在盒子上设计洞口。
内部平面九宫格式布局,整体建筑是强烈理性的几何形式,却与场地巧妙形成了一个整体,开创了提契诺全新的设计思路。
在日本, 东工大学派(住宅/日常/形式实验) 与 东大学派(丹下健三系,公共/技术/象征主义) 构成战后建筑两大支柱。
东工大建筑系以 “ 学术、技术、艺术三位一体” 为根基,横跨自然科学、工程学、信息技术、人文社会学等多领域,旨在培养兼具创新思维与实操能力的全能建筑师。
白之家是一个 10x10 的平面,采用单柱支撑的框架结构,外围支撑结构缩小为105mm。
内部通过一面垂直的墙分隔空间,再加上天花板遮盖了屋面结构,整体的结构体系被削弱。反而衬托出 被留下的柱子的象征性 。
冢本由晴1987年毕业于东京工业大学建筑系本科,是 东工大学派第四代核心人物坂本一成 的学生。
其设计思想延续了 东工大对“日常性”与“行为学”的专注 ,代表作 《东京制造》 通过研究城市中的 “宠物建筑” ,揭示非正式空间如何承载市民生活,体现了东工大 “从生活裂缝中生长建筑” 的核心理念。
贝岛桃代本科毕业于日本女子大学住居学科,后在老师伊东丰雄的建议下进入东工大攻读硕士学位。
在东工大期间,她接受了更抽象、理性的建筑训练,并与冢本由晴共同参与设计竞赛。
这段经历促使她从 “房屋设计” 转向 “城市生活研究” ,为后来犬吠工作室的跨界实践奠定基础。
工作室标志性的 “宠物建筑” 概念——指 代东京狭小地块中多层、混合功能的微型建筑 ——正是对东工大学派核心命题的回应:
功能适应性 :在极限条件下实现空间的高效复合(如《浅间山房子》兼具住宅与工作室);
批判性 :通过 “不良”(da-me) 美学挑战形式主义,强调建筑应从环境与行为中自然生长。
犬吠工作室的诞生与发展,既是东工大学派谱系(筱原一男→坂本一成→冢本由晴)的延续,也是其方法论从住宅向城市尺度的突破。
他们将东工大的 “日常性哲学” 转化为对全球都市化问题的鲜活实践,成为日本当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 非正统力量 。
0人已收藏
2人已打赏
免费3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方案设计
返回版块21.09 万条内容 · 292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小型农贸市场消防设计:低成本又合规的方案在小型农贸市场设计中,消防设计是关乎生命财产安全的核心环节。对于规模较小、预算有限的市场而言,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满足消防规范,是经营者和设计方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以下从消防设施配置、布局规划、日常管理等维度,提供一套低成本且合规的消防设计方案。 从消防设施的选择来看,小型农贸市场无需盲目追求高端设备,应优先选用性价比高的基础配置。灭火器是必备设施,根据市场面积,每 50 平方米配置 2-3 具 4 公斤 ABC 干粉灭火器即可,这类灭火器适用范围广,能应对固体、液体、气体等多种火灾类型,且单价低、维护简单。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也不可少,可选用 LED 节能型产品,不仅能耗低,使用寿命也长,安装时需保证疏散通道每 10 米设置 1 个指示标志,应急照明连续照明时间不低于 90 分钟,确保突发情况时人员能快速撤离。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5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