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供低计和高供高计是两种不同的供电与电表计量方式,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电压供应和电能计量的位置不同。高供低计的意思是高压供电、低压计量。也就是说,供电公司用高压电送到用户的变压器高压端,但电表却装在变压器的低压端来计量用电量。这样用户家里的电器用的是低压电,所以叫“低计”。高供高计则是高压供电、高压计量。在这种方式下,供电公司同样用高压电送到用户的变压器高压端,不过电表也装在变压器的高压端进行计量。此时,用户的某些设备可能会直接使用高压电,因此称为“高计”。
下面本文围绕高供高计与高供低计两种电力计量方式展开研究。高供高计指高压供电且于高压侧通过 PT、CT 计量,高供低计则是高压供电但在低压侧利用 CT 计量,二者主要面向 10kV 专变用户 。高供高计虽具备减少计量管理工作量、增强可控性与防窃电能力等优势,却存在无法满足电价分类需求、CT 与实际负荷难匹配、PT 二次压降易超标的弊端,尤其不适用于农村及非连续性生产企业。
同时,提出高供高计适用负荷稳定的工矿企业,并明确设备精度、负荷匹配、压降测试等技术要求。最后指出,实际应用中常以 630KVA 变压器容量为界,容量超此标准多采用高供高计,为电力计量方式的科学选择提供参考。
#01 高供高计与高供低计计量方式分析及利弊
高供高计是指高压供电同时在高压装置PT,CT进行计量,高供低计是指高压供电,在低压侧装置CT进行计量,"高供低计""高供高计" 均是供给用户的电力是高压,比如10kV,一般指专变用户.
利弊分析:高供高计计量方式的优点是减少计量管理工作量,最大限度满足计量要求,可控性大;可以有效的防止用户窃电。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一些弊端:
(1) 不能满足电价分类的要求。因用电性质和用电类别存在着电价差别,为计费便利,应将不同类别的负荷分别装表。
(2) CT与实际用电负荷匹配难以满足计量要求(CT的一次电流应满足额定电流的20%~110%)。第一是农村高压线路上接着若干用户,用电类别各不相同,加上农村季节性负荷(抗旱防汛排灌用电),一天24h峰谷差很大,用电同时率很低。第二是经济不发达地区,非连续性生产企业昼夜负荷波动大,用电负荷很不均衡。因此,CT匹配很难满足计量要求。若CT倍率大了,必然会导致在小负荷时(22:00~8:00)电能计量表计停走或失真;反之,CT倍率小了,易烧坏CT,同时也会影响计量准确性。故对农村用电和非连续性生产的工矿企业用户,不宜选用高供高计的计量方式。
(3)PT二次压降在某些情况下难达到允许值。PT二次负载不得超过其额定容量,二次压降不得大于0.25的允许值。有两种高供高计的计量点难达到要求。一种是电能表集中装置在控制室内的(特别是在控制室与开关室距离远的情况),PT二次压降往往超标。其原因是电线过长、截面小、中间接头多、接触电阻大等,都会造成PT二次压降大。第二种凡是装在线路上或用户侧室外高压计量箱中的计量装置(特别线路长、截面小的线路),因受系统电压波动和外界自然温度的影响,都将会造成计量的准确性的误差。
#02 高供高计计量方式的技术要求与注意事项
(1) 高供高计的计量方式适用于负荷变动不大、负荷率高、负荷均衡的三班制流水性生产的工矿企业。选用计量表计及互感器应满足精确度要求。
(2) 做好用户负荷预测,掌握用户生产性质、生产流程、用电负荷与变化,满足CT与负载电流的最佳匹配。
(3) 测试PT二次压降,满足PT二次压降不大于允许值。
(4) 表计与互感器要做综合误差测试,不得超标。
(5) 装设在计量点的CT、PT必须专用,不得与保护、测试仪表共用。
(6) 计量点有功表串接JSY系列电压失压(断流)计时仪,以便监测供电计量二次回路是否存在失压、断流现象。当发生此现象时,它能自动记录失压、断流时间,使供电部门可根据各相记录时间来计算追补少计电量。
#03 高供高计与高供低计的选择依据及约定方式
采用高供高计还是高供低计,是怎么约定的?用户,还是供电局,还是有什么惯例,规定?
高供高计,就是高压供电,计量的电流、电压采样也在高压侧,一般需要有高压开关柜;高供低计,就高压供电,但通常比较简单,没有高压开关柜,计量采样在变压器之后的低压侧,由于没有测量变压器的变损,所以,每个月要收取变压器的变损。 ![]() |
我们这儿是以630为界,变压器容量超过630KVA就要进行高供高计,当然如果你上两台变压器,一般情况下也是高供高计哟
630以上的才叫,一般单台315的,如果是杆上变,高压侧我就是隔离开关加熔断器,低压侧ct,看是负荷开关,还是配电箱;箱变,若是环网柜出来的,就是负荷开关加熔断器,加pt我只在开关站才加,作用一般是测量母线电压和给保护用,别人还说过有给计量用的作用,我们一般在低压侧计量,每个地方都有标注和说明,去找供电局的设计单位要。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电气资料库
返回版块70.16 万条内容 · 779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母线的相序颜色和位置如何守护人身安全?规范条文 10.2.4 当设计无要求时,母线的相序排列及涂色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于上、下布置的交流母线,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排列应分别为L1、L2、L3;直流母线应正极在上、负极在下。 2 对于水平布置的交流母线,由柜后向柜前或由柜前向柜后排列应分别为L1、L2、L3;直流母线应正极在后、负极在前。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