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共融
陶溪川的双重叙事
在景德镇,以陶瓷文化为核心的陶溪川,这里原本是 国营宇宙陶瓷 厂 和 陶瓷机械厂 。
本期文章 通过分析直向建筑的景德镇川上行 ( 景仰书院 ) 和行之建筑的 云引擎 ,两个在场地里相 邻的建筑案例,探讨在一个 工业遗产区 的建筑群中,如何利用设计 语言 回应 周边环 境 。
01 理念之辩
02 形态与材料
03 空间与体验
04 环境共融
01
理念之辩
而云引擎则是从自身的功能出发,回应了一 个 问题: 一 个 绿地公园中的 能源中心,可以做成什么样子?
02
形式与材料
景仰书院 从保留树木到回廊围合 ,从外部的绿化引导到内部的庭院空间,逐渐营造出一种 由开放到静谧 的场所氛围,完美的契合了场地。
云引擎则是通过 将建筑体量一分为二 ,将一些设备空间放入地下,最大化地保留公园的开放空间,将绿地还给了民众 。
在材料上,景仰书院杂揉了 不同时期的建筑材料 ,老 建筑 的 红砖空斗墙肌理和新建筑的黄色外墙砖,还有轻质混凝土、木构和钢架结构,使整个建筑具有张力的同时,又有一定的协调性。
云引擎因为本身的设计定位与 功能, 建筑线条非常硬朗,真实的设备和管线在立面展露,像个巨大的机器。 玻璃 、穿孔铝板 、钢结构 无一不在体现整个建筑的 现代 科技感。
03
空间与体验
景仰书院是 人文 性 的内向沉浸。
在空间布局上,整个建筑有着很强的 秩序 感 和 领域性 ,内向型布局能给人带来宁静的空间感受,让人专注于文化体验。
云引擎则是 科 技性 的未来共生。
一刚一柔,一面是设备,一面是草坡。
其空间设计 打破 了传统能源建筑所具有的 封 闭性 ,通过可感知的 机械美学 , 使整个建筑 就像一片云彩漂浮在 草坡上,化身为一个公共空间场地中的装置艺术。
04
环境共融
生长的云 vs 扎根的树
作为陶溪川建筑群像之一,“云引擎” 和而不 同 ,与周边有紧密的关系。
在云引擎设计方案初定阶段,恰逢景仰书院 同步启动 设计。因顾虑书院庭院视角中若出现建筑金属结构会 破坏 静谧氛围,设计团队将建筑整体向北平移,并 调整 了建筑体型的 切入角度 ——这一改动既避免了两者视线干扰,又通过平面锐角强化了建筑透视的张力效果。
在现场南侧国贸酒店的大堂处, 设计团队 也做了 相似的视觉控 制 ,将“云引擎”的戏剧张力 约束 在草地的范围之内,消隐在周边建筑之外。
而且因为陶溪川以整体 红砖为主 的街区风貌, 在建筑的材料运用上,建筑师大量使用了当地传统材料,既体现了地域特色,又有很强的 质感 和 历史厚重感 ,让这个建筑看起来既属于陶溪川,又具备适度的 个性 。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方案设计
返回版块21.09 万条内容 · 292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层叠书页里的贵州山水——贵州省图书馆及贵阳市少儿图书馆贵州省图书馆异地扩建项目和 贵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贵阳市中小学课外教育基地)建设项目 荀子在《劝学》有云:“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汲取知识,则为理想插上翅膀。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是读书的殿堂,是文化传承的平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载体,更是城市璀璨的风景线。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学习了环境共融建筑设计理念:陶溪川的双重叙事,多谢了。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