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过60分钟的平稳精准转动,由中铁广州局承建的湖南醴娄高速湘江特大桥上跨京广铁路转体桥成功实现毫米级精准对接,标志着醴娄高速公路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正式进入通车倒计时。
醴娄高速起于株洲市醴陵市,止于娄底市娄星区蛇形山镇,与S70娄新高速相接,全长154.27公里。本次成功对接的湘江特大桥上跨京广铁路转体桥,是醴娄高速全线关键控制性工程,该桥全长141米,桥面宽39.5米,转体重量达2.6万吨,采用T型刚构转体施工,创下了 湖南省高速公路转体桥吨位最大、桥面最宽、地质最复杂(溶洞最厚达36米)三项纪录,具有难度大、精度高、智能化等特点。
难度大
桥体紧邻国家铁路大动脉京广线,安全风险极高;桩基施工区域岩溶地质极度发育,溶洞串珠状分布且最大厚度达36米,叠加超100兆帕超硬岩层,成桩质量与垂直度控制挑战巨大。
精度高
该桥转体角度达89°,核心转动装置采用直径4米巨型球铰,安装精度达±1毫米级。
智能化
应用PLC牵引系统确保万吨桥体匀速旋转,配备智能配重反馈系统实时化解超重桥体失衡风险;利用“BIM+北斗定位”技术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实现毫米级实时监测。
为确保转体桥精准对接,项目技术团队先后攻克了系列施工难题。转体主墩采用国内罕见的2.6万吨级盆式转体球铰,搭配4台1000吨千斤顶同步牵引的自动牵引系统,实现了实现万吨级转体桥平稳精确转动;下球铰球面创新采用“环形滑道”贴合聚四氟乙烯复合夹层滑块,并在滑片间涂抹黄油改性聚四氟乙烯粉层(略高于滑片顶面),显著优化了摩擦性能,有效解决了传统多孔位约束坑填塞困难的问题。
此外,项目团队创新应用“全套管全回转钻机” 施工工艺,利用钢套管全桩长跟进至桩底,实现了桩基无水作业,成功攻克了岩溶地区成桩困难、垂直度控制难等关键问题;采用沿梁体轴线对称布置8组撑脚、16组砂箱有效保持桥梁稳定,并实现了桥体姿态的实时动态调节。目前,项目已申报各类发明专利2项,为国内同类型跨铁路转体桥施工积累了丰富施工经验和技术。
作为沪昆高速(G60)的重要扩容组成部分,醴娄高速通车后,将有效缓解现有沪昆高速的交通压力,进一步完善株洲市及湖南省的高速公路网结构,显著提升区域交通网络的整体效能,对加强湖南省与长三角、云南、贵州等地区的经济联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消息来源:建筑施工编辑部 视频来源于“我们视频”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结构新鲜事
返回版块2772 条内容 · 78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突发!上海一知名商业街钢架门头连片坍塌,官方最新通报2025年6月22日,有多位网友在社交媒体发布视频,称 上海闵行区七宝老街位于青年路的门头及雨棚坍塌 。在画面中能看到,多家店铺门头和雨棚坍塌,路面上是狼藉的水泥块、金属框架,有消防人员正在现场救援、处置,现场拉起警戒线。 附近居民称,听到玻璃破碎和重物砸地的巨响。事发后,消防人员和120救护车赶到现场,暂无人员伤亡信息。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