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搞开关柜的人都非常聪明,怎样省材料, 怎样好装,怎么可以节省成本是第一位考虑的。
进出线断路器开关柜离不开电流互感器,一般采用环氧支柱式(块状)电流互感器。对于中压穿心式还有低压穿心式一般需要考虑电气间隙等,因此安装位置相对固定。
对于电缆侧块状电流互感器的位置,有触头盒后方水平吊装,有柜后竖直安装,还有水平安装在底板上,和直接竖直安装在触头盒下部的四种,即电流互感器可以安装在后柜的上下左右四个位置。
从省材料角度来说,触头盒后吊装肯定是使用铜排最少的。铜排从触头盒出来直接到互感器。
对于一般小电流、小短时耐受电流的开关柜,这种方案比较经济,虽然铜排节省不多,互感器安装有些麻烦,但结构简单,电缆连接高度大,连接空间大。
而对于大电流,则未必是好,一是温升问题,触头盒动静触头连接处电阻大发热高,因此温升高,需要足够的降温路径才能降低温升,这时电流互感器堵住了通道,互感器及其连接发热也很大,热量集中,导致触头温升无法降低。还有母线室下部隔板需要通风对流,电流互感器水平安装板挡住了气流进入,不利于空气对流。
而是电流互感器及其安装板部分挡住了电缆室泄压通道,从而不利于内部电弧释放。特别是40kA及以上内部电弧等级,阻碍压力释放,延迟泄压盖板的打开,将增大对于盖板、门板等的破坏程度,甚至导致试验失败。
因此,一般会降电流互感器放在柜后,如国网标准化设计开关柜就是互感器竖直放于柜后,安装、更换方便。
更大的好处在于改善的上面的两个缺点,梅花触头温升及开关柜整体温升得以改善,特别是大电流,有时差一两k,很难通过,而互感器放在柜后则相对容易的多。
对于内部电弧释放也很有好处,泄压通道截面加大,压力释放更加流畅,泄压盖板打开更加快,一般距离/光速,6/7毫秒即可打开,对其它部位的冲击压力、破坏程度减少很多。
电流互感器置于开关柜底板上则主要用于完全柜前安装维护的开关柜,相对于其他方案,互感器置于柜底部便于从柜前部进入查线测试维护,电流互感器需要定期进行绕组测试,需要二次端连接,因此靠墙安装的开关柜则需要便于进入连接。
真正柜前安装维护需要真正考虑现场情况,对于接地开关触头、操作机构联锁等都需要柜前容易接近操作。
电流互感器直接安装在触头盒下部,与接地开关等一体实现单独功能模块。开关柜的设计装配则极为简单。只需将模块放在柜体上即完成开关柜。
直接安装在触头盒下部,铜排长度减小,需要断路器小型化,开关柜高度不能太小的设计。可以用于柜前维护,方便整体更换,特别适用于小型化开关柜。
一体化设计实现断路器手车和接地开关联锁直接简单,通过与一体式隔室门互锁,实现主动防护,即摇进、接地操作手柄的孔被阻挡,无法插入操作的主动联锁,根本上杜绝误操作的发生。
0人已收藏
1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电气资料库
返回版块70.16 万条内容 · 781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老师傅不会轻易透露的电工计算秘诀!电工维修作业过程中经常都会需要用到估算设备或者用电器电流,在实际的电气接线、配线、维修过程中,很多的老电工师傅往往看一眼设备或者用电器的功率就能够知道对应的电流值,速度之快让人咋舌,更是让很多的电工新手们特别羡慕,一旦你去问电工老师傅怎么快速计算的?老师傅通常都会搪塞你说:经验!经验!经验!干久了自然就会了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