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季,一张 “亲生的就别报土木” 的行业自嘲截图炸翻社交圈。
曾撑起“基建狂魔”神话的土木工程,为何成了家长眼中的“劝退专业”?
是行业真的日薄西山,还是我们误读了它的 “变形记” ?
朋友总说我“变了”:
从前聊工地驻场,能眉飞色舞讲 “看着塔吊立起高楼” 的成就感;
现在却会补一句: “夏天晒到脱皮,冬天住在漏风板房——那是老土木的苦。”
这届家长更慌:
刷到 “设计院凌晨三点的灯光”“地产裁员降薪” 的朋友圈,本能把土木和“吃苦没落”划等号。
但他们没看到——
我带的00后实习生,能用 bim做管线碰撞 , 在智慧工地里 操控机器人排线 ;
隔壁组做光伏建筑的同事,把大楼外立面变成“发电站”,项目刚落地就拿 了 绿色建筑大奖 。
不是行业没救了,是“老土木”和“新土木”,早已是两个世界。
去年回母校,惊觉 “土木工程系”变成了“智能建造学院” :
翻翻名校招生册,更震撼:
最扎心的是我带的新人:
学“智能建造”的小周,毕业进了科技公司,给中建做 BIM系统 ,年薪20万——
而我当年熬了3年,才拿到8万的年薪。
上周和施工队的老陈吃饭,他猛灌一口酒:
“工地新来的大学生,干了3个月就跑了,说‘月薪5k还天天扛仪器,不如送外卖’。”
但转过天,行业里的“新玩家”们在朋友圈“拉仇恨”:
如今的土木圈,早有 “新游戏规则” :
总有人问: “到底该不该让孩子学土木?”
我从来不说“该”或“不该”,只讲三个 扎心真相 :
行业里流传一句话: “土木不会消失,但只会留下能和时代赛跑的人。”
那些嘲讽“亲生的别学土木”的人,吐槽的是 “老土木”的苦 ;
而我们这些还在坚守的,看到的是 “新土木”的光 ——
当桥梁能自己“体检”,当大楼会“呼吸发电”,这个古老行业正在重生。
选专业就像选人生赛道: 不是土木不行了,是你得选对“怎么干土木” 。
如果你的孩子,既爱建房子的踏实,又想玩科技的新鲜,或许土木的新故事里,正缺这样的 “造梦者” 。
(本文故事均来自真实从业者经历,数据参考住建部行业报告、高校招生动态,不作为招生及就业意见,请慎重选择)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时事快讯
返回版块1.1 万条内容 · 72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26.5亿!中国电建拟中标抽水蓄能大项目项目名称:陕西山阳抽水蓄能电站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 陕西山阳抽水蓄能电站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境内,距山阳县直线距离15km,公路距离约20km,距商洛市直线距离48km,公路距离约80km,距西安市直线距离100km,公路距离约200km。电站为日调节型纯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1200MW,工程为一等大(1)型工程。 电站枢纽由麻子沟上水库、马滩河下水库、下水库右岸泄洪洞、输水系统、地下厂房和地面开关站等建筑物组成。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