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建的“新航海时代”
过去十年,中国基建以“高性价比”横扫全球,但如今,低价竞争模式已触及天花板。如何从“施工队”升级为“规则制定者”?技术标准输出正成为破局关键。本文以中日高铁东南亚竞标为镜,解析中国基建高端化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点:全产业链输出,包括轨道、信号、车辆等全套中国标准
结果:建成东南亚首条350km/h高铁,直接挤压日本新干线后续投标空间
关键点:日本以ODA(政府开发援助)捆绑新干线技术,要求采用日本规范
结果:越南虽成本压力巨大,仍倾向日本方案,凸显标准话语权的威力
数据对比:
|
|
|
---|---|---|
|
|
|
|
|
|
|
|
|
国际铁路联盟(UIC)60%的标准源于欧洲,中国仅主导了15%
破局案例:中国主导的ISO《高速铁路设计》国际标准发布,但推广依赖项目落地
日本海外基建70%配套政策性贷款,中国仅30%依赖亚投行/国开行
美国“蓝点网络”计划联合盟友,抵制中国标准的基础设施项目
阶段1:在亚非拉项目强制嵌入中国标准(如蒙内铁路采用中国国标)
阶段2:推动国际组织认证(如ISO/UIC)
阶段3:主导新兴领域标准(如智能铁路、磁悬浮)
借鉴日本JICA模式,对采纳中国标准的国家提供低息贷款
案例:中老铁路培训老挝技术团队,未来东盟项目可直接调用“中国标准熟练工”
短期:东南亚、中东、非洲仍是试验田,需加速标准本地化适配
长期:在新能源(光伏、储能)、智能交通等新赛道抢占标准高地
警惕风险:避免陷入“低价换标准”陷阱,平衡商业利益与长期战略
结语:
“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标准。”中国基建出海的下半场,胜负已不再取决于起重机数量,而在于有多少国家自愿拿起中国标准的“尺子”。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时事快讯
返回版块1.1 万条内容 · 72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建筑领域加速出海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全球建筑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中国建筑企业纷纷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参与全球建筑项目的合作与承建,特别是在绿色建筑、智能化技术以及超高层建筑等领域,展现出了极强的竞争力。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