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之法则
01 传统建筑中的自然通风
02 绿色建筑自然通风原理
03 绿色建筑案例分析
01
传统建筑中的自然通风
1.伊朗风塔
伊朗沙漠地带民居普遍采用形式。 捕风塔 通常与 地下冰窖 配合。伊朗民居一般采用 院落式布局 ,风塔达30m高。地窖中存放来自周边雪山的冰块,风塔伸入地窖,气流通过风塔引入地窖,随后将地窖中的冷空气带入主要房间及院落,实现自然通风与降温。
▲阿以旺民居的平面布局与烟囱效应
4.传统合院
以典型北京四合院为例,其绿色设计主要体现在 尺度、通风与用材 方面。
其中通风部分,四合院的建筑围合形成缺口,引导自然风进入内院,带走建筑辐射热,主要利用风压的原理。
02
绿色建筑自然通风原理
1.风压作用
▲建筑外风压示意图
2.热压作用
建筑室内外空气存在一定温度差,进而产生热压。若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建筑上下部分别产生高、低压力,此时建筑物墙面出现孔口,空气就会在高处孔口流出、低处孔口流入。建筑物墙面两个孔口的高差、 建筑物室内外温度差 对热压的实际大小具有决定性影响。
3.风压与热压协同作用
风压与热压对建筑自然通风设计有较大影响,由于其强度有差异,进而对自然通风的作用有所不同。通常建筑外形、周围环境等呈现一定的不稳定性,进而对风压作用产生影响的过程中会造成与热压协同作用中产生自然通风效果不佳的现象。设计时需基于场地自然条件,优化平面布局,选择适宜的设计方案措施,从而保证建筑在各个季节自然通风效果良好。
03
典型 合院式建筑 ,两个“ L ”相互契合形成合院形体,其内院空间 10m*25m 见方,中间为水院。基于利于自然通风的合院尺度,将建筑内院高宽比设计为 3:2 ,长宽比为 1:3 ,可达到较好的通风效果。
▲ 项目示意图及水院实景
在绿色建筑考量上, 间距布置的形体和扭转的角度 有利于将风导入内院,改善局部气候条件。合院的通风要素主要有 降温水院、导风体块、通风廊道、通风井 等。
底层导风体块引导风的水平路径,通过导风建筑块之间形成的导风廊道,将风引入围合庭院。
庭院边缘设置竖向导风井,利用 烟囱效应 ,实现庭院及室内空间的拔风效应。结合庭院水池可对进入室内空气降温加湿。
在平面上呼应东南面将建筑南北面局 部以及内院东面打开,水平面上形成穿堂风及空气对流,同时内院在处置方向上 的拔风作用促进内部风的流动。
建筑三星级标准的绿色建筑设计,满足评星要求的各个控制项、一般项及优选项绿色条目要求,如建筑绿色本体体型系数控制、建筑自然通风、双层墙体隔热、建筑外遮阳、水系降温、环境友好型材料、透水地面、光导管采光和热回收等建筑绿色本体节能和绿色技术应用。
平面导风组件通过建筑设计构建水平和垂直导风墙体系。 水平导风墙 改变风的水平路径,使建筑物常年风产生折射,进入弧形的垂直风提升墙。垂直风提升墙可将水平风提升至垂直方向,形成上升气流来改善建筑内部自然通风效果。
此外,若建筑常年风向对建筑朝向不利,可通过水平导风墙调节风向。
层间垂直通风井系统
▲ 平面导风组件原型及应用
结语
崔愷院士曾说:“绿色设计如果不从方案构思阶段开始就不可能达到真绿,方案性的铺张浪费用设备和材料是补不回来的。”
绿色建筑之绿色,不在于引进了多么先进的新风系统,不在于种植了多少面积的绿色屋顶,绿色建筑的灵魂在于通过最简单有效的方式,使建筑在诞生之初就足够节能低碳。
巧妙的减碳构造,是自古以来民居设计的精华所在。此外,被动式设计策略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建筑使用者的热舒适范围的弹性,还取决于使用者的行为模式。大量的调研工作,定制化的绿色设计,这也是建筑的“精品”所在。
来源:公众号青年建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人已收藏
1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资料库
返回版块13.61 万条内容 · 200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无界花园 - 深圳华富实验学校公立校园项目一直是大小景观既憧憬又敬畏的类型。憧憬, 源于我们大多亲历过传统校园环境的种种不足 , 始终希望借设计之力,改善传统校园空间的局限,为学生营造更开放、亲切、 富有活力 的环境。敬畏, 则因其在公共项目中具有独特属性:不仅规范严苛、流程复杂,且景观往往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