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特征识别法
0 2
伸缩翻转法
0 3
电流走向法
0 4
等电势法
0 5
支路节点法
0 6
几何变形法
0 7
撤去电阻法
0 8
独立支路法
方案一:选取 A—R2—R3—C—B 为一条独立支路,A—R1—R5—B 为另一条独立支路,剩余电阻 R4 接在 D、C 之间,如图 19 所示。
方案二:选取 A—R1—D—R4—C—B 为一条独立支路,再分别安排 R2、R3 和 R5,的位置,构成等效电路图 20。
方案三:选取 A—R2—R3—C—R4—D—R5—B 为一条独立支路,再把 R1 接到 AD 之间,导线接在 C、B 之间,如图 21 所示,结果仍无法直观判断电阻的串并联关系,所以选取独立支路时一定要将无阻导线包含进去。
0 9
节点跨接法
0 10
电表摘补法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电气资料库
返回版块70.16 万条内容 · 781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