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沉池的污泥斗设计的技术要求
1. 斜壁倾角
- 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的倾角,方斗宜为60°,圆斗宜为55°。
2. 排泥管设置
- 当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污泥斗均应设单独的阀门(或闸门)和排泥管。
3. 污泥区容积
- 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小时污泥量计算,并应有连续排泥措施。
4. 排泥管直径
- 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
5. 静水压力
- 当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二次沉淀池的静水头,活性污泥法处理池后不应小于0.9m。
6. 超高
- 沉淀池的超高不应小于0.3m。
7. 有效水深
- 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宜采用2.0m~4.0m。
8. 缓冲层高度
- 沉淀池缓冲层高度一般采用0.3~0.5m。
缓冲层高度对污泥斗性能有何作用?
缓冲层高度在二沉池污泥斗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防止污泥上浮
缓冲层可以有效防止污泥上浮对出水水质产生影响。污泥斗的缓冲层高度一般为0.3-0.5m。当污泥沉降性能较好时,缓冲层高度可采用0.3m;若污泥沉降性能较差,缓冲层高度宜取0.5m。
2. 保护污泥斗内的污泥
缓冲层可以保护污泥斗内的污泥,避免因水流搅动而再次浮起。这一高度能有效分隔沉淀区和污泥区,确保已沉下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3. 适应机械排泥需求
当使用机械排泥时,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这有助于确保刮泥板能够顺利刮除污泥,同时避免污泥因水流扰动而重新进入沉淀区。
4. 提高污泥斗的排泥效率
缓冲层的存在可以为污泥提供一定的缓冲空间,使污泥在斗内能够更平稳地沉积,从而提高排泥效率。
5. 适应不同污泥沉降性能
缓冲层高度的设计可以根据污泥的沉降性能进行调整。对于沉降性能较差的污泥,较大的缓冲层高度可以提供更稳定的环境,减少污泥的再悬浮。
综上所述,缓冲层高度在二沉池污泥斗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有助于防止污泥上浮,保护污泥斗内的污泥,还能适应机械排泥的需求,提高排泥效率,并根据污泥的沉降性能进行调整。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水处理
返回版块42.64 万条内容 · 1478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不同发酵阶段氮源需求不同发酵阶段氮源需求 一、不同发酵阶段氮源需求 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氮源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元素之一,还直接影响到发酵产物的产量和质量。不同发酵阶段对氮源的需求可能会有所不同,以下是基于现有信息的一些分析。 1.发酵初期 在发酵初期,微生物处于适应和快速生长阶段。此时,微生物需要大量的氮源来合成蛋白质、核酸和其他必要的生物分子,以支持其快速的细胞分裂和代谢活动。因此,这一阶段通常需要提供充足的氮源,尤其是那些易于被微生物迅速利用的速效氮源,如蛋白胨、玉米浆干粉等。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不客气,希望资料对您有所帮助
回复 举报
谢谢楼主分享,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