隈研吾设计的“1550 Alberni”住宅塔楼,位于加拿大温哥华市中心煤港区(Coal Harbour),是一座135米高、43层的独特住宅大楼。尽管其在温哥华市区的高度仅排在第19位,但凭借其创新的设计,这座塔楼已经成为该市的重要地标。
塔楼所在的煤港区,距离温哥华著名的斯坦利公园不远,是一片具有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区域。温哥华市政府正在推动多个重量级项目的建设,其中包括由托马斯·赫泽维克等知名建筑师设计的作品,进一步加速该区域的城市发展。
隈研吾在设计“1550 Alberni”时,力图创造出一座既独特又不自负的高楼。他希望建筑能与周围环境和谐融合,而非单纯地展示个人特色。塔楼的外形设计非常具有雕塑感,尤其是两个深刻的弯曲切口,既增加了建筑的空间感,又有效地开放了视野,呈现出周围建筑、港口以及远处群山的美丽景致。
通过这种独特的曲线设计,建筑完全填补了由城市规划留出的空地,同时又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周围的城市景观和重要视线。事实上,塔楼的外形极具流动感,随着观察者的视角不同,塔楼的轮廓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很难用单一的视角来定义其形态。
塔楼的外立面设计充满现代感,垂直的玻璃、铝制面板和栅格面板相间排列,随着光线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外立面展现出不同的光影效果。而塔楼两侧的巨大“弯口”设计则有如一只打开的怀抱,包容着内里舒适的居住空间,切口内部的装修使用了大量木材,营造出温暖且亲近自然的氛围。
每一个户型都有充足的采光及视野。
凹陷的表面提供了宽敞的深阳台,所有188个公寓都配有私人露台,让住户可以直接享受户外空气和温哥华独特的景观。
塔楼的底层设计也别具匠心,展现出极强的亲和力。大堂首先迎接游客的是一片精心栽培的竹子花园,竹子取自美国俄勒冈州,这片竹林为整个建筑空间增添了一丝自然的气息。
竹园旁边是一个半开放式的剧场,地面铺设着不同种类的苔藓,成为举办小型音乐会和戏剧表演的理想场所。在这一公共空间的中心,矗立着一个名为“木云”的日本传统建筑装置——这是一种由无钉木条连接而成的结构,体现了隈研吾对传统建筑工艺的深刻理解与推崇。
这个“木云”不仅是空间的视觉焦点,也是隈研吾设计中的标志性元素之一。
在塔楼的低层,还设置了餐厅和商店,为居民和访客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而更高层则设有游泳池等设施,满足了住户的休闲需求。
0人已收藏
3人已打赏
免费5人已点赞
分享
居住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28.73 万条内容 · 416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全国首例!“百岁洋楼”变身养老公寓天津,1860年开埠,是我国华北地区首个对外通商口岸。同年12月英租界开辟,是天津九国租界中设立最早、发展最繁荣的租界。 洋务运动后,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西方多元文化迅速融入,尤在1920年左右,英租界范围内的五大道迅速扩建高级住宅区,可谓近代历史中天津的第一个黄金年代。 △ 天津九国租界分布图 网络图片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7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