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建筑遗物的实例,除去几座砖塔而外,差不多可以说没有。塔本来是佛寺的一部分,现在存在的,不是巍然“独”存,就是与他脚下的殿宇在年代上有千二三百岁的差别。 中国建筑自有史以来就是以梁柱做骨干的,而这骨干的材料一向以木为主; 木本不是不朽的物质,加以历来中国革命成功的列位太祖太宗们除了杀人之外还爱放火,假使他们没有这种特殊的国民性,千余年的风雨蚀剥,蠹吃虫穿,也足以毁坏不少了。但是这种木建筑物之长久存在并不是完全不可能。日本奈良法隆寺的金堂,五重塔,和中门创建于推古天皇十五年(隋炀帝大业元年,西纪六〇五),比这较晩十余年的有奈良法轮寺的三重塔和安居院的三重塔等等,直到如今一千三百多年,还是保存得好好的。
殿堂
二层楼
大门
角楼
廊
亭
台
围墙
城
塔
桥
墓
材料
色彩
台基
柱
额枋
斗拱
椽子
屋顶
门窗
栏杆
天花
雕饰
来源:丝路遗产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5.14 万条内容 · 163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木结构建筑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主流的原因前言: 木结构建筑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建筑的主流,其原因较为复杂,这期分享的观点: 木结构的千年主导,是基于早期技术优势、成熟体系对小农经济的高度适配性,以及社会需求未引发根本变革的综合体现,最终塑就了独特的古代建筑体系特色。 唐代高台建筑朝元阁遗址建筑群 在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过程中,高台建筑的盛行恰巧是奴隶制社会结束、封建制社会开始的时期。高台建筑是夯土和木结构配合使用的形式。夯土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艺,因此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房屋建筑逐步地抛弃了大规模夯土的形式,沿着以木构架为主体的方向发展,成为我国古代建筑的主流。这种木结构建筑,是以木材构成各种形式的梁架作为整个建筑物的承重结构主体,墙壁只起围护作用,不承担荷载。古代劳动人民用这种方法建造了许多规模宏大、形象舒展、构造坚固的建筑。迄今还保存着历时千年的宏伟木构建筑,显示出木结构技术的高度成就。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